【摘要】通過閱讀,可以獲得有效的語言輸入,從而提高語言輸出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與擴展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培養(yǎng)語感,提高思維能力,促進聽、說和寫的能力。但是,很多小學生在閱讀中都存在問題,給閱讀帶來很大障礙。本文主要闡釋了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并針對障礙提出了有效教學的策略,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障礙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16-01
一、英語閱讀障礙的成因
(一)語言
1.詞匯
閱讀是一個認知和言語交際的過程,該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的理解過程,即通過對語言基礎知識,即篇章中的詞、句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對作者的思想觀點的溝通與理解。而詞匯是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語言知識包括詞匯和語法兩方面。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閱讀理解的基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必須擴大詞匯量。
2.語法環(huán)節(jié)的滯后
主要體現在句法和語態(tài)兩個方面。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句法方面主要存在兩種障礙:89.9%的學生對復合句理解容易出現錯誤,對復合句的主句和從句難以整理分析,從而造成文章內容理解錯誤。學生碰到長句時往往搞不清句子結構,難以理解句意。這說明很多學生對句子結構方面的知識掌握不牢固。69.3%的學生對語態(tài)分析錯誤,對其內容理解方面容易造成誤解。
(二)文化
1.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的意義。閱讀理解的水平與層次和學生個人的知識體驗相關。相關的背景知識直接影響著閱讀理解和速度。而背景知識是英語文化的部分。挖掘英語文化,并將這種文化融入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是將英語作為一門活脫脫的語言進行教學的體現。如果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都會對閱讀帶來障礙,對理解產生岐義。
(三)閱讀習慣
數據表明:大部分的閱讀習慣和老師教給的閱讀習慣不一樣,87.7%的學生習慣于出聲讀、用手指或文具指著文字逐句閱讀等不正確的閱讀習慣。73.8%的學生會糾結與一句話。
(四)閱讀策略
在英語閱讀中,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正確的閱讀策略應該是主動地閱讀文章中關鍵性的信息。
數據表明小學生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閱讀障礙,69.0%的學生閱讀時選擇從頭到尾通讀文章,不會根據答題題目去選擇先讀什么,后讀什么。64.9%的學生不善于總結文章內容,找不到關鍵詞,而一味地嘗試去讀懂每一個單詞。72.9%的學生閱讀時碰到生詞時,不會通過上下文去揣測詞義,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造成誤差,從而影響了閱讀效率和速度。
二、應對策略
(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閱讀”
哈默(2011)認為,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和知識去閱讀,而不是簡單地回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更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閱讀過程中去。閱讀是讀者和文本“對話”的一種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思考、探索,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回應、反饋的形式逐步突破課中的重、難點,并貫穿一些閱讀技巧,讓學生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建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習得,更要幫助學生增強閱讀技能,發(fā)展思維品質,從而提高有效閱讀能力。
(二)增強語言基本功,豐富詞匯量的積累
詞匯技能是閱讀技能的基石,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地進行訓練。詞匯技能的訓練要在閱讀中完成,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運用詞匯技能,并借助課外閱讀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擴充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增強詞匯技能和閱讀技巧,最終提高閱讀能力(尹若飛,2015)。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意義、有趣味的詞匯呈現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擴大學生詞匯積累量。
(三)開發(fā)教學資源,補充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課本所提供的閱讀有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學生需要補充閱讀適合自己認知發(fā)展需求和語言發(fā)展水平的且題材和體裁豐富的讀物,特別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fā)展各種閱讀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全人發(fā)展需具備的綜合素養(yǎng)(邊春霞,2016)。教師應走出“教科書是唯一課程資源”的陳舊觀念,尋找、開發(fā)一切有利于學生英語閱讀的課程資源。
(四)滲透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策略是指在進行一篇文章的閱讀時,學生對英語文章的整體把握,利用有效的方法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讀者輕松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前教師一般會讓學生去建構自己的文本。建構文本是指在未正式接觸閱讀文本前,通過圖片、文字等提示積極預測文本,自主建構,生成“我的文本”的過程。讀前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信息。預測是閱讀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過程,而是不斷地預測——驗證與修正——進一步預測的循環(huán)過程。閱讀過程中,讀者經常要借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題材、結構以及相關的詞匯進行預測(程曉堂、鄭敏,2012)。在進入文本之后,教師要讓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略讀和尋讀。略讀要求學生運用略讀(skimming)策略快速瀏覽全文,培養(yǎng)學生尋找關鍵詞、信息的能力。尋讀要求學生通過尋讀(scanning)這一閱讀策略找出具體信息。
參考文獻:
[1]邊春霞.2016.小學生語言閱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8):45.
[2]程曉堂,鄭敏.2007.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尹若飛.2015.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詞匯技能的方法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6):1.
[5]哈默,J.(著),王薔等(譯).2011.英語教學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簡介:
倪海棠,女,漢,江蘇揚州,碩士,一級教師,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