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
近日,有消息傳出美軍可能考慮派一艘軍艦通過臺灣海峽。外界認為,若真如此,兩岸將形成一股風暴。
美國自二戰(zhàn)結束成為世界霸主后,如何確保霸主地位,就成為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在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認為,只要中國大陸愿意進入西方的價值體系,通過與其交往,一方面可以增加西方的經貿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和平演變”,均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隨著大陸快速的崛起,美國開始考慮,在“交往”的同時更需“遏制”了。
小布什在競選總統(tǒng)時就曾提出,中國大陸不是美國的“伙伴”而是對手。但是“9·11”事件使得美國無暇再遏制中國大陸。到2010年,中國大陸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奧巴馬于是重拾當年小布什的想法,提出“重返亞太”。2017年,雖然中國大陸的GDP還只是美國總量的64.5%,但美國已有危機感,于是對北京遏制、敵視的意味越來越濃。
美國以三支“箭”射向中國大陸,希望能夠阻絕或延緩后者對其霸權的挑戰(zhàn)。第一個表面上是經貿,真正的是科技;第二個是南海;第三個即在臺灣。從《臺灣旅行法》得到美國國會支持可以看出,“打臺灣牌”已經不是特朗普一個人,而是美國政治圈的“多數(shù)意見”。
蔡英文自上任起,在戰(zhàn)略上就是跟從美國,疏離與大陸的實質關系及心靈認同,并強化兩岸的敵意。如此,才有利于推動“臺獨”。因此,大陸艦機繞臺、演習,它國與臺灣“斷交”,在民進黨來看,正好可以操作為“大陸對臺灣的敵意”。而蔡英文的因應策略,則是進一步加深兩岸交流的障礙,向美國靠攏,大量購買武器,要求提高臺美軍事交流層級,目的是制造“美國將會保護臺灣”的想象。
蔡英文選擇依附美國,毫無疑問是不智的,但這也是她必然的選擇。對于“臺獨”基本教義派而言,他們更是期待美軍駐臺、軍艦訪臺,以及任何可以激怒大陸的方法。
從臺灣民眾的角度來看,這些“臺獨者”的思維是可悲的,因為他們忽略了北京反“臺獨”的決心。但是,對于“臺獨”信仰者而言,必須要讓臺灣民眾成為受害者,因為若沒有沖突,“臺獨”就沒有正當性;只要美國愿意支持,傷害可以降到最低,甚而還有成功的機會。
蔡英文已經鐵了心成為美國的“棋子”,現(xiàn)在看美國如何打臺灣這張牌?美國只是要利用臺灣牌去向北京討價還價?還是希望利用臺灣牌來進一步挑釁北京?
在建制派當權之際,適可而止地打臺灣牌是美國的最佳選擇,但如今的白宮國家安全團隊卻是非建制的“鷹派”,他們支持以色列的首都為耶路撒冷,也主張退出伊朗核協(xié)議,難保在兩岸關系上不會冒進。
依照之前美國會通過的一些相關法案,美國甚至可以邀請蔡英文正式訪問華盛頓,美軍艦也可??颗_港口。但若真的發(fā)生,北京一定會有反應。而北京的強硬反應是蔡英文期望的。
到2020年臺灣選舉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以制造兩岸“離與敵”為原則,而美國“遏制”大陸的浪潮也不會快速消退。我們要慎防在兩岸正在形成的一場風暴,臺灣內部需要努力的是增強主張兩岸“和合”的政治力量,而北京所要做的則是如何把握好“度”,避免被美臺的策略牽著走,不再期待蔡英文可能的“大轉彎”了。▲
(作者是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