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才 劉浩杰 張長江
(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心胸外科 新鄉(xiāng) 453000)
心臟瓣膜病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發(fā)病后會影響患者體內(nèi)的血流,從而使得心臟功能發(fā)生異常,引起更多的疾病,最終可能會導致心功能衰竭或者多瓣膜病變。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是一種癥狀較為嚴重的疾病,臨床上采用手術治療其風險較大,術后的預期效果可能也較差,容易導致患者死亡,遠期存活率也較低。因此在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患者實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后,應對影響其遠期效果和近期死亡率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減輕對患者身體的影響,提高治療的效果。本文就此情況進行分析,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
以我院82例自2013年5月~2017年4月的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實行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齡范圍15~75歲,平均年齡(42.5±7.5)歲,病程為1~41年,平均病程(16.5±4.5)年。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病理和持續(xù)心電圖監(jiān)測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均實行了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且家屬知情并同意,患者無精神和認知障礙。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心電圖檢查,其中,竇性心律35例,22例心房顫動,17例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8例;患者術前實行心功能檢查,術前心功能分級(NYHA)Ⅱ級25例,Ⅲ級40例,17例Ⅳ級。
術前首先針對患者的心肺功能進行維護,然后給予強心、利尿和擴血管的藥物,同時進行營養(yǎng)心肌,給予極化液、磷酸肌酸等,使得心肌電活動的穩(wěn)定性和水電解質(zhì)的平衡得到維持,然后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治療其肺、肝、腎功能;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性的評估,給予其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1]。其中,36例主動脈瓣置換術(AVR),12例二尖瓣置換術(MVR),29例主動脈瓣、二尖瓣雙瓣膜置換術(DVR)1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術11例,4例左心房折疊術,其他心臟手術27例[2]。對所有患者實行全麻,取仰臥位后在胸正中位置切開,然后建立體外循環(huán),選用含血心臟停搏液保護心肌,根據(jù)患者心臟瓣膜病變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灌注治療方法,對于未發(fā)生主動脈關閉不全的患者則采取主動脈根部持續(xù)灌注,對于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患者則應將其升主動脈根部切開,分別從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處進行灌注。術后,則嚴格測量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且術后對其血容量進行補充,使得心肌收縮能力增強,維持其血壓的穩(wěn)定性,給予患者利尿和抗感染治療[3]。
分析其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和出現(xiàn)危險因素的原因。
術后,82例患者中,住院期間死亡2例,占2.44%;有41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1.25%。其中9例出現(xiàn)低心排血量綜合征、14例發(fā)生心律失常、瓣周漏4例、肺部感染7例、3例胸腔積液、3例心包積液、其他并發(fā)癥l例。
分析后顯示其危險因素包括高齡、病程較長、術前心功能分級較高、術前非竇性心率、術前作心功能低下、雙瓣膜置換術和體外循環(huán)時間較長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住院期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因素OR值95%CIP值年齡>50歲10.7211.264~92.1540.018病程>10年6.6141.368~31.5460.024術前心功能分級Ⅱ級或Ⅲ級1.6811.487~1.9820.027術前非竇性心律1.8620.936~3.6970.024術前左心功能低下3.4670.752~16.2490.017雙瓣膜置換術15.4261.769~136.2370.023體外循環(huán)時間>108min8.2540.994~71.5340.034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是常見的心臟疾病,發(fā)病后會導致其左室心臟前負荷增加,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室壁張力增高,從而使得左心室心肌代償性肥大,使得左心室容積增大,使得室腔擴大或室壁增厚[4]。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發(fā)病后其病情較為緊急,患者心功能較差,若不能及時治療,則其病死率較高,目前對于此病的治療主要是以心臟瓣膜置換為主,其治療時手術風險較高,術后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較高,因此在治療時應積極預防其各種危險因素的發(fā)生[5]。
在本次研究后,82例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為2.44%;而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則有41例,發(fā)生率為51.25%,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而其中常見的并發(fā)癥則為低心排量、心律失常、瓣周漏、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肺部感染等,在術后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且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嚴重降低其生活質(zhì)量[6]。而在分析后,其常見的危險因素為年齡、病程、術前心功能分級、術前心臟情況和雙側(cè)瓣膜的置換術等,在治療中,由于患者年齡的增大,機體各項機能均下降,且心臟置換手術則消耗較大,手術要求較高,一旦在術中出現(xiàn)操作失誤或者患者身體指標不符合手術指征在,則容易引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有較高的致死率,且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時間較長,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則會提高感染的發(fā)生率[7~8]。
綜上所述,對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實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危險因素較多,在臨床上應積極預防。
1 王寅,張平,董念國,等. 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后療效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4,21(4):440~446.
2 員建平.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心瓣膜置換術后療效及危險因素分析.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5):72;74.
3 錢軍嶺,王東進.重癥心臟瓣膜病術后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江蘇醫(yī)藥,2015,41(12):1417~1419.
4 王志盛,張華煒,陳福楠,等.大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效果.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11):68~70.
5 湯勇,樊揚名,葛建軍.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換術后近中期的療效以及危險因素分析.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52(9):1391~1394;1399.
6 邢杰,謝霆.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5):1~3.
7 謝納新.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瓣膜置換術的療效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6):43~45.
8 李呈龍,孟旭,李巖,等.巨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病的心源性死亡風險預測.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10):57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