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恩
(青海省互助縣人民醫(yī)院ICU 青海 海東 810500)
膿毒癥是臨床常見疾病,是由感染而引發(fā)全身性發(fā)生炎癥反應綜合征,即為SIPS?;颊咴谀摱景Y早期時,沒有接受有效的治療,可迅速發(fā)展為膿毒癥休克或重癥膿毒癥,這兩種癥狀時導致患者發(fā)生死亡的主要因素[1]。根據有關資料表明[2],本病的死亡率較高,而導致死亡的因素和延誤診斷以及致死率較高均有相關性。因此在膿毒癥早期進行有效診斷、判斷等,可改善預后,在臨床診斷中常用的診斷方式為療效觀察、輔助診斷等,但僅通過臨床表現進行膿毒癥診斷,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等現象,診斷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為此我院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詳情如下。
現隨機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膿毒癥患者80例,包含了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21~44歲,平均(32.5±2.3)歲。
在患者膿毒癥確診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患者血清PCT的濃度,與此同時檢測患者WBC、CRP,對患者APACHEII進行評分?;颊咚脵z查方式均為常規(guī)檢查。
在治療中,有15例患者發(fā)生死亡將其設定為死亡組,有65例患者存活將其設定為存活組。
(1)觀察兩組患者血清PCT的濃度。
(2)觀察兩組患者APACHEII評分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數據均輸入SPSS 10.0軟件進行處理,組間計數資料如患者平均年齡等應用(±s)表示,相關時間指標應用(±s,d)表示行t檢驗;計量資料行χ2檢驗,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
存活組在確診第一天患者的血清PCT的濃度和死亡組血清PCT的濃度均升高,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和死亡組患者在確診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血清PCT的濃度均有所下降,但存活組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死亡,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死亡組和存活組患者血清PCT濃度對比
存活組患者APACHEII評分結果優(yōu)于對死亡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存活組和死亡組患者APACHEII評分結果對比
降鈣素原是臨床公認炎性反應重要的標志物之一[3]。根據有關資料證實,在患者發(fā)生感染2h以后血清降鈣素原濃度會迅速的升高,并且24h內可達到高峰?;颊唧w內的免疫狀態(tài)、激素水平在血清降鈣素原濃度上升中不會對其造成干擾,因此臨床將其設定為診斷膿毒癥的重要特異標識。目前臨床上有大量的文獻以及研究報道,血清降鈣素濃度是鑒別膿毒癥患者重要的指標,其應用價值高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根據有關報道證實,當膿毒癥患者的血清降鈣素濃度高于原濃度5ng(mL)時,有高于50%患者可能發(fā)生嚴重的風險事件,因此提示對膿毒癥患者實施血清PCT在監(jiān)測,在監(jiān)測病情發(fā)展方面具有一定價值體現。在本次調查中可得出一下結論,在膿毒癥患者入院治療第一天,血清PCT的濃度均有所上升,但死亡組和存活組上升濃度沒有明顯差異,但在治療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存活組患者血清PCT的濃度發(fā)生大幅度的降低,死亡組患者血清濃度有小幅度的降低[4],由此可見,血清PCT的濃度降低程度可證明膿毒癥病情可到有效控制。而存活組的APACHEII評分結果較低,死亡組評分結果較高,由此可見APACHEII評分結果可以判斷膿毒癥的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在析ICU膿毒癥患者的診斷中,可實施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PCT濃度可以作為診斷膿毒癥患者的重要指標,且診斷價值較高,同時APACHEII評分結果可作為診斷輔助評估方式,從而提高膿毒癥患者的診斷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肖登峰.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清降鈣素原在評估ICU膿毒癥患者預后與嚴重程度中的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S1):8-11.
[2]龔天美,張詠梅,汪磊,李衛(wèi)星.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血小板檢測對膿毒癥診斷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8(07):999-1001.
[3]鄭立偉.血清降鈣素原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肺炎合并膿毒癥中的臨床應用[J].兒科藥學雜志,2017,23(03):8-11.
[4]薛慶亮,劉杜姣,黃超,陳偉,杜建慧.ICU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5927-5928+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