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要】目的:分析回旋手法為主整復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以回旋手法為主整復,評價患者治療效果。結果:60例患者,25例達到優(yōu),占41.7%,32例患者達到良,占53.3%;3例患者尚可,占5%,優(yōu)良率95%。結論:針對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選擇回旋手法為主整復,能夠取得非常好的對位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回旋手法;整復;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外固定;復位
【中圖分類號】 R24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59-01
尺橈雙骨骨折存在有多發(fā)性特點,手法整復以及外固定因為難度大,越來越受到重視,尺橈骨上段雙骨折手法整復以及小夾板外固定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難度非常大,很多學者建議選擇手術治療方式[1],尺橈骨雙骨折在中1/3或以下位置多發(fā),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應用手法整復以及外固定難度相對較小。本文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回旋手法為主整復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36例、24例,最小年齡15歲,最大年齡63歲,平均年齡(42.5±5.9)歲。
所有患者符合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診斷標準:(1)有外傷史;(2)人群以兒童以及青壯年為主;(3)局部存在腫脹,有骨擦音等異常活動;(4)X線檢查確定骨折。排除尺、橈骨未出現(xiàn)位移,開放性骨折,病程超過1周等方面因素干擾。
1.2方法
1.2.1整復手法(1)整復要點:手法整復全過程前臂保持中立位,強調骨折遠端、近端原則,復位順序先易后難,先整復尺骨,之后整復橈骨,糾正旋轉移位后再糾正側方移位以及縮短移位,最后完成成角的糾正,判斷移位軌跡,科學應用回旋手法。
(2)整復步驟,第一步,患者取平臥位,屈肘90°,前臂始終保持中立位,一名助手握住患者肘部,另一名助手握住患者腕部,保持患者肢體穩(wěn)定;第二步,結合患者骨折斷端形態(tài),判斷骨折遠端位移軌跡,選擇回旋手法復位,回旋至骨折遠端最初位置;第三步,通過牽引以及折頂手法縮短移位,持續(xù)牽引下使用分骨手法糾正側方移位,完成成角的糾正。
1.2.2固定完成整復后,持續(xù)牽引下使用夾板外固定,尺側加中板保持前臂始終處于中立位,前臂屈肘90°,使用三角巾懸吊。
1.3觀察指標評價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達到解剖對位;良,對位超過1/2,,尚可:對位達到1/3。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均運用SPSS20.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60例患者,25例達到優(yōu),占41.7%,32例患者達到良,占53.3%;3例患者尚可,占5%,優(yōu)良率95%。
3討論
尺橈骨雙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前臂肌群包含有伸肌群、屈肌群、旋后肌群以及旋前肌群,受到前臂解剖結構過于復雜因素影響,骨折后,在前臂肌群牽拉下,骨折遠端原始位移方向會發(fā)生變化,尺橈骨間膜張力會增大尺橈骨位移,復位難度非常大。前臂在功能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旋前肌群、旋后肌群與前臂旋轉功能存在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這兩個肌群附著在尺橈骨,因此,尺橈骨治療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整個前臂的旋轉功能[2]。在整復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時,必須要保證良好的對線效果,針對1/3以上情況,手術人員需要熟練掌握一套科學有效的整復方法。因為尺橈骨雙骨折復位存在非常大的難度,對于手術要求嚴格,有很多專家學者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探索出三步正骨手法、牽引旋轉法等,均取得了非常好的復位效果。以回旋手法為主的整復手法,應用在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同樣有著非常好的復位效果[3]。
骨折的復位,屬于骨折移位反過程,受到尺橈骨骨間膜以及前臂肌群牽拉作用,骨折遠端移位方向可能偏離原始移位方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結合骨折端形態(tài)確定骨折端位移軌跡,借助回旋手法將骨折遠端復位值原始移位,之后整復,簡化骨折復位難度。當判斷失誤時,即使采取暴力復位方式,也很難實現(xiàn)有效維持,或者因為軟組織的填塞影響骨折連接效果,在整個手法整復中,回旋手法最為關鍵[4]。在拔伸過程中,前臂肌肉緊張,回旋難度明顯增大,因此,回旋復位時,盡量避免拔伸,在完成回旋手法后,還需要在復位以及外固定過程中始終做好牽引的維持。在整復次序方面,有專家認為中下端橈骨粗大,整復橈骨之后再整復尺骨,另外專家認為,橈骨周圍肌肉較為豐滿,肌力方向不同,在手法復位時難度更大,必須要先做好尺骨的整復和固定。在實際的整復過程中,需要堅持先易后難原則,如果尺橈骨存在較小位移,整復難度小,先整復尺骨,之后進行橈骨的整復,保持患者肢體穩(wěn)定,選擇回旋手法復位,回旋至骨折遠端最初位置,持續(xù)牽引下使用分骨手法糾正側方移位,完成成角的糾正,完成整復后外固定,取得滿意的整復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60例患者,25例達到優(yōu),占41.7%,32例患者達到良,占53.3%;3例患者尚可,占5%,優(yōu)良率95%。
綜上所述,針對尺橈骨中下段雙骨折患者,選擇回旋手法為主整復,能夠取得非常好的對位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玉鳳.護理干預對手術治療尺橈骨骨干骨折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34):195-196,封3.
[2]江林, 江濤, 史俊德.中醫(yī)正骨手法的治療陳舊性尺橈骨骨折[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27):127-129.
[3]孫晶波, 馮緒剛, 張麗華, 等.中藥復方制劑骨科敷藥對尺橈骨干骨折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6):805-807.
[4]王興瓊.改良夾板外固定治療前臂尺橈骨骨折的臨床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7,(22):43-4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