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紅
初中物理教材對熱值的解釋是:“人們把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與其質量之比,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燃燒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苯滩脑谝霟嶂档母拍顣r還有這樣的講述:“人類在原始社會就知道燃燒柴薪來取暖、燒飯。在現(xiàn)代社會,人類所用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依然是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得。”
可見,人類在原始社會就會利用能源,并開始了對能源的逐步探索。時至今日,社會科技高速向前邁進,對能源的需求量更是急劇上升。據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8年江門市區(qū)的小汽車約為3萬輛,2012年末已達96.97萬輛,而2016年僅新增汽車就達10.6888萬輛。由此可知,能源的消耗正在以四年內超過30倍的速度猛增,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能源將會面臨短缺。因此,開發(fā)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要想了解能源面臨的各種問題,對學生來說,首先必須掌握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燃料的熱值就是中學生初次接觸能源問題的其中一個新概念。
燃料熱值的得出并不難,只要能夠把燃料完全燃燒,并收集燃料完全燃燒后釋放的熱量,除以燃料的質量,就能計算出燃料的熱值了。課本已經給出了一些燃料的熱值,但這些燃料都不適合在學校實驗室里燃燒。譬如,汽油在實驗室里燃燒時火焰太大,收集熱量時散失的熱量較多,而且燃燒汽油會非常危險。所以,我們嘗試把汽油改為花生油,用花生油滲透于棉花里稱量質量后燃燒,整個過程能夠順利完成。之后,我們又嘗試了用花生作為燃料。我們發(fā)現(xiàn),燃燒花生油和燃燒花生的火焰是一樣的,與酒精燈點燃時的火焰差不多,比較安全;由于它們燃燒時火焰小,用加熱水的辦法來收集熱量時,散失的熱量極少,可以忽略不計,整個實驗過程比較完美,沒發(fā)現(xiàn)有疏漏之處。但用花生作燃料就更直截了當,而且干凈整潔得多。讓學生自己來烤花生的實驗過程,更使學生充滿樂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達到了使學生愉快學習的目的。
本文嘗試以花生作為燃料,設計探究“燃料的熱值”的實驗室實驗。
單位質量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釋放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的單位是焦/千克,字母表示是J/kg。
本實驗需用器材:天平、砝碼、鐵架臺、鐵圈、試管夾、掛棒、石棉網、酒精燈、火機、量筒(50ml)、錐形瓶(50ml)、溫度計(100℃)、鋼針、花生。
(一)安裝器材
鐵架臺的鐵桿由下往上分別固定一個鐵圈、一個試管夾、一支掛棒,在鐵圈上放置石棉網,把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讓試管夾夾住錐形瓶的頸部,將掛在掛棒上的溫度計放進錐形瓶里,溫度計的玻璃泡必須盡可能接近錐形瓶的底部,但不能碰到底壁。
(二)實驗主要操作過程
實驗步驟如下。
1. 把錐形瓶從鐵架臺上輕輕地拿下來,用天平稱量錐形瓶的質量,用m1表示;用量筒量取30ml水,將30ml水倒進錐形瓶里,再用天平稱量其總質量,用m2表示。
2. 把裝有已知質量的水的錐形瓶放回鐵架臺原來的位置,并保證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水里,記錄下此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用t1表示。
3. 用天平稱量一?;ㄉ馁|量,用m花生表示。用鋼針刺著這?;ㄉ?,把花生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加熱,當花生點燃后馬上移至石棉網下,給錐形瓶的水加熱,直至花生完全燃燒變?yōu)榛覡a為止。如果花生的火苗熄滅了,可以繼續(xù)放回酒精燈上點燃,繼續(xù)移至石棉網下給水加熱,直至花生燃為灰燼。然后馬上記錄此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用t2表示。
4. 計算30ml水的質量,用m水表示,m水=m2-m1。
5. 計算溫度計的讀數(shù)變化,用Δt表示,Δt=t2-t1。
6. 計算30ml水吸收的熱量,用Q水吸表示,Q水吸=c水×m水×Δt=c水×(m2-m1)×(t2-t1)。
7. 因為Q花生放=Q水吸,所以花生的熱值可以通過計算Q花生放/m花生得到。
圖1是課本提供的一些燃料的熱值表。
圖2是實驗老師測量花生的熱值記錄表,圖3是學生測量花生的熱值記錄表。
通過對圖1、圖2、圖3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用自己實驗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計算出來的花生的熱值指數(shù),與老師測量并計算的花生的熱值指數(shù)級都是106焦/千克。與課本提供的一些燃料的熱值指數(shù)級(107焦/千克)相比,食油比燃油的熱值少一個指數(shù)級,這是合理的。
這個對比,說明我們的創(chuàng)新實驗是成功的。
本實驗的最大特點是好奇、好玩、容易完成、計算簡單。這個實驗選取生活食材——花生作為實驗燃料來進行完全燃燒,在實驗室用托盤天平稱量花生的質量比較容易,燃燒一?;ㄉ容^安全,而且可以實現(xiàn)花生的完全燃燒,并能夠順利收集花生燃燒時釋放的熱量,所以,在學校實驗室的條件下,能夠完全滿足探究燃料熱值實驗原理的要求,容易達到實驗的目的。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驗目的非常明確,注意力集中,信心滿滿,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這個實驗,并得出基本一致的結果。
實驗證明,創(chuàng)新的物理實驗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也給課堂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促進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本實驗與新能源開發(fā)相關聯(lián)的問題
新能源的定義,一般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fā)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huán)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新能源的特點主要有:1. 資源豐富,普遍具備可再生特性,可供人類永續(xù)利用;2. 能量密度低,開發(fā)利用需要較大空間;3. 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對環(huán)境影響?。?. 分布廣,有利于小規(guī)模分散利用;5. 間斷式供應,波動性大,對持續(xù)供能不利;6. 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成本較化石能源高。諸如此類。(選自《BYD比亞迪,成就夢想 怎樣運作IT、汽車和新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已經被廣泛利用的常規(guī)能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人類必須探索和開發(fā)各種新能源。
在不斷開發(fā)新能源支撐龐大的能源需求的同時,我們必須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思考能源在節(jié)約和充分利用的過程中,利用空氣污染、廢物、有害輻射等危害性能源轉化為可循環(huán)再用性能源,實現(xiàn)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新能源問題,有待我們不斷認識,不斷探索。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以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