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君
二寶焦頭爛額時,老大也趕來添亂
弟弟東東的出生給全家?guī)砹藰O大的喜悅,只有4歲的苗苗喜憂參半,弟弟剛回家那會兒,她不知為啥成了重點監(jiān)視對象:“不準亂摸弟弟!”事實上,她只是想碰碰弟弟的小胖手;“不準玩兒弟弟的奶瓶!”事實上,她只是好奇弟弟這個奶瓶怎么和自己的小水杯不一樣;“不準吵媽媽!”事實上,從放學回家她就沒進過媽媽的房間,她真的很想念那個總把自己抱在懷里的媽媽!
就這樣,伴隨著弟弟的到來,苗苗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樣了。終于,當爸爸媽媽為了照顧剛出生的弟弟而陷入焦頭爛額時,他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乖巧的苗苗竟然變得愛哭鬧、霸道、不謙讓、不通情達理。
“苗苗,說了多少次,不要喝弟弟的奶粉!”
晚上,媽媽好不容易把弟弟哄睡著,苗苗就蹭了進來:“媽媽陪我尿尿,我害怕……”姥姥給苗苗買的飛機模型,因為弟弟想摸一摸,苗苗居然大叫著奪了過來,還在弟弟的額頭上狠狠敲了一個包。爸爸第一次批評了心愛的女兒:“你是姐姐,應(yīng)該保護弟弟、應(yīng)該和弟弟分享,你哪有個當老大的樣子?”
苗苗望著憤怒的爸爸,縮在墻腳,眼淚一滴滴往下落,她抽噎著小聲問:“爸爸,什么是老大啊?”
一夜之間成“老大”:這世界讓她難適應(yīng)
也許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從來都沒想過,從家里的老二誕生的那一刻,家里原來的“掌中寶”一夜之間就突然被“老大”了。很多父母為了適應(yīng)家庭變化,而要求本身不過三五歲的大孩子迅速變身“老大”時,是否想過他們的感受?是否意識到,老大那些令父母頭疼的霸道、懦弱、委屈、妒忌,都有可能是源于他們突然間被要求過度“長大”,其中很多要求都是不符合他們的年齡和身心發(fā)育特點的呢?
如果沒有弟弟,4歲的苗苗很可能出門還會撒嬌要媽媽抱,如果自己走路還會贏得爸爸媽媽的夸獎,可現(xiàn)在,苗苗剛說了句“媽媽,我累了”,就會被媽媽一頓數(shù)落;6歲的苗苗必須要把自己的各種玩具分享給弟弟,就算最心愛的娃娃被弟弟弄臟弄壞,如果哭鬧就會被爸媽各種教育,好像犯錯的成了她;8歲的苗苗已經(jīng)在摔傷腿后獨自找個創(chuàng)可貼處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苗苗默默學會了靠自己……
變化來得太快,在學習適應(yīng)的路上,苗苗沒有被給予緩沖期,她只能在拼力改變的同時,在幼小的心里留下無數(shù)疑問:為什么我要立刻長大,為什么我必須變成“老大”的樣子,為什么我再也不是那個被寵愛的寶貝?
怎么幫助孩子做“老大”
弟弟妹妹的降生,改變的不僅是爸爸媽媽的生活,也有家里老大適應(yīng)多年的生活方式,成人應(yīng)付起來都手忙腳亂,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一夜改變呢?
這也是許多家里的老大不接受弟弟妹妹,甚至抗拒弟弟妹妹的原因。那么,作為父母該如何幫助家里的老大來適應(yīng)變化?建議大家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愛的保證。愛該如何度量呢?事實上,愛是永恒并且無限的,并不會因為有了一個孩子,就會分走另外一個孩子的愛,帶來“有限感”的是時間和父母的精力。因此,要傳遞給老大“愛不變”的保證,爸爸媽媽只是時間和精力分配不同,而且弟弟妹妹得到的殊榮他(她)也曾經(jīng)擁有。有了安全感,老大才不會停下成長的腳步。
第二,符合年齡需求。對老大的期待和要求必須符合他本身的年齡特點,比如,讓四五歲的老大學習讓著弟弟妹妹或者照顧弟弟妹妹就不現(xiàn)實,這些不合理的要求不僅達不到效果,也會傷了老大的心。
幫助孩子做“老大”,需要父母的幫助,也需要父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