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江
“走心”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白咝摹钡奈幕褪菐е暮蛺坌?、設計感和故事感、創(chuàng)造力和共情力,溫暖每個孩子,喚起他們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價值觀、生命感、創(chuàng)造力的覺醒,從而使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敞亮的、豐盈的。
一、“走心”:讓細節(jié)引領生命成長
泰戈爾說:“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p>
在我校校門口,有一面正衣冠的大鏡子,上面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每天,做最好的自己?!泵總€清晨,我與值日老師一起來到校門口,在鏡子前,認真整理自己的著裝,精神飽滿地迎接一天的工作。孩子們進入校園,與我們相互問候,空氣中氤氳著濃濃的師生情。一切是那么偶然,又是那么必然,一個孩子停下腳步,在大鏡子面前把脖子上的紅領巾理正,向另一個“自己”露出微笑。然后是兩個、三個,后來基本變成了每個孩子入校的第一件事?!懊刻?,做最好的自己”,就這樣,每天我和老師們、孩子們一起,張揚自己的活力,昂揚自己的姿態(tài),亮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走心”的文化,不是轟轟烈烈、大張旗鼓的宣講和灌輸,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浸潤。
二、“走心”:讓孩子獲得價值認同
斯賓塞說:“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p>
“俊翔,你不記得‘不損環(huán)境要環(huán)保了嗎?”一個女孩子對一個男孩子說。小男孩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把丟在地上的紙團撿了起來,這是我校二(5)班課間的一個小插曲。其中小女孩說的“不損環(huán)境要環(huán)?!笔撬麄儼嘀贫ǖ摹栋嗉壒s》中的一句話。“遵紀守時要做好,見面問候有禮貌。珍惜時間每一秒,上課專心勤動腦……”《班級公約》是二(5)班孩子們每天晨讀開始時的統(tǒng)一背誦內容。在全區(qū)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公民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組織班級教師、學生、家長全員參與,充分征求建議和意見,制定班級公約,強調公約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立法者”,人人又是“守法者”,人人還是“護法者”,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的民主參與,培育了公民意識和共情能力,又提高了規(guī)范品行的自覺性,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走心”:讓家長放心、舒心
在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始終堅持兒童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個性,創(chuàng)設適合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境?!?/p>
遠在深圳打工的爸爸媽媽,終于不再為家里的兒子家晟放學后沒人看管而擔心了,因為現(xiàn)在每天放學后,家晟都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在學校參加籃球訓練。家晟所在的向陽小學位于我區(qū)城郊結合部,有一部分進城務工子弟和留守兒童,放學后很多孩子沒人管,要么在外閑逛,要么出入黑網吧,令人堪憂。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充分利用學校課后資源,招募在校教師、退休教師、家長組成志愿者隊伍,建立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兒童之家,無償開設籃球、合唱、舞蹈、模型、手工等藝體科項目,開放學校“綠色網吧”,組織這些孩子參與其中,給孩子們家的溫暖,既保障了安全,又提升了綜合素養(yǎng),贏得多方贊譽。
教育是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流。“走心”的文化,是我們不懈的追尋與堅守!
(作者系長沙市開福區(qū)第一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