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職業(yè)學(xué)院藥學(xué)院,湖南長沙410000)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植物。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常栽于亞熱帶地區(qū)。生姜原產(chǎn)于東南亞熱帶地區(qū),在中國已經(jīng)有了2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既是一種調(diào)味料,也是常見的中藥材。在2014年,全球生姜的年產(chǎn)量已經(jīng)達到2 260萬t。生姜同時具有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1-2]。
雖然我國的生姜產(chǎn)量年年升高,但是我國對生姜的綜合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對生姜進行有效的利用,對于生姜資源來說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并且因為生姜的儲藏困難,很容易就腐敗變質(zhì),這也就造成了生姜的極大損失。目前,生姜的主要貿(mào)易還是以鮮姜,干姜為主。雖然干姜能夠有效的避免腐敗變質(zhì),但是這樣提高利用率還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已能從生姜中提取一些功效成分,并且發(fā)現(xiàn)這些功效成分在保健以及對疾病的預(yù)防與治療上取得了良好的功效,這一發(fā)現(xiàn),能夠大大的提高生姜的綜合利用效率[3-4]。
而生姜油作為生姜內(nèi)的主要提取物,是使用蒸餾法提取得到的揮發(fā)性植物油?,F(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的組分已經(jīng)有了100多種,主要為倍半萜烯類碳水化合物(占50%~66%)與氧化倍半萜烯(17%)。研究發(fā)現(xiàn),桉樹腦、里哪醇、香茅醇乙酸酯、龍腦、香葉醛和香葉醇是鮮姜香氣的最主要的呈香組分[5-6]。生姜油的主要提取方法有超臨界CO2萃取法,溶劑萃取法,水蒸氣蒸餾法[7-9]。其中超臨界萃取法對設(shè)備的要求高,存在較大的限制,而水蒸氣蒸餾法對于提取生姜油來說,提取率較低,并且很難提取生姜油內(nèi)部分低沸點物質(zhì),所以本文使用溶劑萃取法,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操作簡單,同時對于生姜油內(nèi)的有效物質(zhì)能夠很好的提取。
生姜油含有的多種成分,使它廣泛應(yīng)用于食品,化妝品等行業(yè)中。生姜油同時具有抗氧化性,抗炎作用,抗過敏,對肝損害的保護作用,使其同時在醫(yī)藥行業(yè)中也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10-15]。本文對生姜油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及其主要成分進行分析,以期為生姜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1.1 試驗儀器
FG102微型電動植物粉碎機:天津市儀器有限公司;HHSⅡ-2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長安科學(xué)儀器廠;101-2AB型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公司;FA2004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儀器有限公司;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索氏提取器。
1.1.2 試驗藥品
干姜:本地市場;石油醚(化學(xué)純):南京化工廠;碘化鉀、淀粉、NaOH、Na2S2O3;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冰醋酸、酚酞、濃鹽酸、正己烷、無水硫酸鎂、氫氧化鉀:國產(chǎn)分析純;甲醇、正己烷:國產(chǎn)色譜純。
1.2.1 生姜油提取工藝
生姜油的提取工藝流程:生姜粉→過篩→溶劑萃取→過濾→蒸餾→成品。
1.2.2 生姜油提取工藝設(shè)計
根據(jù)前人研究成果縮小關(guān)鍵條件篩選范圍,每個試驗重復(fù)3次,取其平均值,然后根據(jù)生姜油提取率選用合適的參數(shù)以增大試驗的精確性和準確性。
1.2.2.1 物料粒徑的選取
稱取10 g分別過20、40、60、80目和100目篩的姜粉,按照料液比1∶4(g/mL)、45℃下水浴萃取60min,然后在80℃蒸餾,得到生姜油成品。
1.2.2.2 萃取溫度的選取
稱取10 g過60目篩的姜粉,料液比為1∶4(g/mL),萃取時間為60min,萃取溫度分別為30、35、40、45、50℃的條件下提取生姜油,然后在80℃下蒸餾,得到生姜油成品。
1.2.2.3 萃取時間的選取
稱取10 g過60目篩的姜粉,料液比為1∶4(g/mL),萃取溫度為45℃,在80℃下蒸餾,萃取時間設(shè)為30、45、60、75min和 90min 下提取生姜油。
1.2.2.4 料液比的選取
稱取10 g過80目篩的姜粉,按料液比分別為1∶3、1 ∶3.5、1 ∶4、1 ∶4.5(g/mL)和 1 ∶5(g/mL)的比例加入萃取劑,萃取溫度為45℃,萃取時間為60min,然后在80℃下蒸餾,得到生姜油成品。
1.2.3 正交試驗及其驗證
正交試驗及其驗證見表1。
表1 生姜油正交試驗因素表Table 1 The table of orthogonal test on ginger oil
根據(jù)以上各單因素的適宜水平,使用L9(34)正交試驗表,在80℃下蒸餾進行萃取工藝的正交試驗,根據(jù)生姜油提取率來確定四因素三水平的最佳組合[16]。
1.2.4 生姜油品質(zhì)的鑒定
1.2.4.1 酸價的測定
按照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酸價的測定》方法測定生姜油的酸值。
1.2.4.2 碘價的測定
按照GB/T 5532-2008《動植物油脂碘值的測定》的方法測定生姜油的碘價。
生姜油甲酯化:稱取1 g油樣,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加入0.5 mol/L的氫氧化鉀-甲醇溶液10 mL,混勻后置于70℃下水浴超聲波輔助處理1 h,冷卻至室溫,用20 mL色譜純正己烷萃取,靜置分層取上層液,用蒸餾水洗滌2次~3次,加入無水硫酸鎂干燥脫水,最后4 500 r/min離心10min,取上層清液置于瓶中待測。
GC 條件:HP-5MSAgilent 190191S-433型石英毛細管柱(325℃,30 m×0.25 mm×25 μm);載氣為高純氦氣(99.999%),柱前壓 69.8kPa,柱內(nèi)載氣流量 2mL/min;80℃開始保持2min,以10℃/min升溫到160℃,保持2min,再以5℃/min升溫到250℃保持5min;樣品進樣量 1 μL;分流比 10 ∶1。
MS條件:四級桿溫度150℃,EI離子源溫度230℃,溶劑延時4min,電子能量70 eV,掃描范圍30 u~500 u。
基于氣象色譜保留指數(shù):通過比較保留指數(shù)(RI,HP-5)與文獻報道的化合物和比較其質(zhì)譜與Wiley GC/MS Library,Mainlib Library和 Replib Library數(shù)據(jù)公布的質(zhì)譜數(shù)據(jù)[18-19],使用同系物系的正烷烴C6~C31計算保留指數(shù)。
2.1.1 物料目數(shù)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
原料粒徑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目數(shù)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mesh on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原料粒徑的增大,生姜油的提取率先增大后趨于平緩,如粒徑為60、80目以及100 目的提取率分別為4.56%、4.59%和 4.61%,但三者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梢缘贸龅氖巧洼腿⌒适呛蜕吓c萃取劑的表面接觸面積相關(guān)的,目數(shù)越大接觸面積越大,當(dāng)目數(shù)達到一定值時,接觸面積將不會有顯著變化。故基于工藝的經(jīng)濟可行性考慮選擇60目為宜。
2.1.2 萃取溫度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
萃取溫度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萃取溫度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從圖2中可以看出,生姜油提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在萃取溫度為45℃時的生姜油提取率達到最大值為4.79%;隨著溫度繼續(xù)增加,生姜油的提取率反而降低。這主要是生姜油中一些低沸點的物質(zhì)隨著溶劑揮發(fā)造成生姜油的提取率下降,從節(jié)約能耗和獲取更大提取率角度考慮,應(yīng)該選擇45℃為萃取溫度。
2.1.3 萃取時間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
萃取時間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萃取時間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 on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由圖3可見,生姜油提取率隨著萃取時間的延長先增大后略有下降最后趨于平緩。生姜油的提取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延長,溶劑能充分將生姜油從原料中萃取出來。當(dāng)萃取時間為60min時提取率最高為4.7%;萃取時間太短會導(dǎo)致生姜油無法完全萃取,萃取時間太長,同樣會導(dǎo)致生姜油隨萃取劑揮發(fā)且生產(chǎn)效率不高。60、75min和90min的提取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基于生產(chǎn)效率性問題選擇60min為宜。
2.1.4 料液比對生姜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料液比對生姜油提取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feed liquid ratio on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由圖4可知,當(dāng)萃取劑用量增大時,生姜油的提取率呈先增大后趨于平緩。如在料液比為1∶3(g/mL)時,其提取率為4.12%,當(dāng)料液比為1 ∶4.5(g/mL)時,提取率達到最大值為5.03%;但隨著萃取劑用量進一步擴大,提取率并沒有顯著增大,如料液比為1∶4(g/mL)、1 ∶4.5(g/mL)和 1 ∶5(g/mL)的提取率分別 4.96%、5.03%和4.98%,而三者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萃取劑用量較小,會導(dǎo)致沒有足夠的接觸面積,影響提取率;萃取劑用量太大,物料和溶劑的接觸面積達到飽和致使提取率不再增加,甚至由于溶劑的揮發(fā)還會引起提取率下降,料液比過大也會導(dǎo)致萃取劑的浪費,以及對后續(xù)蒸發(fā)增加成本。綜合考慮選擇1∶4(g/mL)作為萃取生姜油的料液比相對適宜。
生姜油提取優(yōu)化L9(34)正交試驗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生姜油提取正交試驗結(jié)果Table 2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of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續(xù)表2 生姜油提取正交試驗結(jié)果Continue table 2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of ginger oil extraction rate
正交試驗結(jié)果表2極差R可知:影響生姜油的提取率的4個因素的主次順序為C>B>A>D。提取生姜油的最佳組合為A2B2C3D3。即最佳萃取溫度為45℃,最佳萃取時間為60min,最佳料液比為1 ∶4.5(g/mL),最佳目數(shù)為80目。按照最優(yōu)水平組合A2B2C3D3進行3次平行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表3。
表3 最優(yōu)水平驗證試驗結(jié)果Table 3 Optimal level validation test results
由表3可知,生姜油提取得率均值為5.63%,高于正交試驗結(jié)果,說明該工藝條件可行。
生姜揮發(fā)油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見表4。
生姜油經(jīng)GC-MC分析存在64種化合物,所有鑒定的化合物占總生姜油的97.54%;其中包含13種單萜類化合物(20.77%),20種倍半萜類化合物(50.09%),6 種氧合倍半萜類(4.54%),5中醛類(17.42%),4種酮類(0.57%),9 種醇類(3.52%),2 種酯類(0.04%)以及其他5種化合物(0.41%);顯然,單萜類,倍半萜類和醛類是精油中發(fā)現(xiàn)的3大類化合物。在生姜油中檢測到的主要有機化合物是姜烯占20.93%;其次是8.82%的 α-姜黃素、8.71%香葉醛、8.26%檜烯、8.13%β-水芹烯、8.02%橙花醛、7.42%α-法尼烯、6.26%莰烯等8種主要物質(zhì)。本試驗結(jié)果與Singh等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8-20]。然而,在其他參考文獻中確定的生姜油主要化學(xué)化合物存在重大差異如:Singh G等研究表明生姜油中姜油酮含量為33.6%,而本試驗的研究為0.57%存在較大差異[21];這些差異可能是由于生長地理環(huán)境環(huán)境、成熟度、遺傳或其他一些因素有關(guān)。
表4 生姜揮發(fā)油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Table 4 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s of ginger
2.4.1 感官指標
經(jīng)試驗優(yōu)化通過石油醚萃取得到的生姜油顏色呈淡黃色油狀液體,具有濃郁的辛辣味,風(fēng)味純正。
2.4.2 質(zhì)量指標
本試驗提取的生姜油酸價為5.10 mg/g;碘價為169.86 mg/g。
經(jīng)GC-MS分析經(jīng)本試驗提取得到的生姜油,在生姜油含量中大于6%的主要成分有姜烯、姜黃素、香葉醛、檜烯、水芹烯、橙花醛、α-法尼烯、莰烯。
用石油醚作為萃取劑,按料液比為1∶4.5(g/mL),在45℃下,萃取60min,按照最優(yōu)水平組合A2B2C3D3進行3次平行試驗,生姜油的提取率可達5.63%,高于正交試驗最高組5.43%,說明工藝可行。通過對生姜油萃取工藝優(yōu)化,萃取出來的生姜油品質(zhì)較好,具有的生姜的獨特風(fēng)味,顏色為淺黃色。從生姜油鑒定出64種化合物,姜烯、姜黃素、香葉醛、檜烯、水芹烯、橙花醛、α-法尼烯、莰烯8種為主要化合物。其碘價與酸分別為5.10 mg/g、169.86 g/g。因此,本試驗設(shè)計的對生姜油提取的優(yōu)化工藝,能夠進一步提高生姜油的提取率,同時對生姜油的品質(zhì)無影響。
[1]胡煒彥,張榮平,唐麗萍,等.生姜化學(xué)和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8,17(9):10-14
[2]葉剛颯,余書洪,楊衛(wèi)芳,等.生姜的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浙江樹人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3):24-27
[3]陳燕,倪元穎,蔡同一.生姜提取物的綜合利用與深加工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0(4):76-78
[4]李月文.生姜資源及開發(fā)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05(1):57-59
[5]孫亞青.姜精油的提取、分析及純化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04
[6]崔儉杰,李瓊,金其璋,等.生姜及其提取物研究進展[J].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9,9(3):229-234
[7]李加興,李敏莉,陳雙平,等.超臨界CO2萃取生姜油工藝優(yōu)化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8,29(10):231-234
[8]王媛媛,趙炳坤,郭衍銀,等.溶劑提取生姜油的工藝優(yōu)化研究[J].北方園藝,2014(11):130-134
[9]徐偉,石海英,徐曉艷,等.超臨界CO2萃取生姜油的模型方程和條件優(yōu)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0,31(4):8-13
[10]魏文毅,牛廣財,崔素萍,等.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對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1(1):105-109
[11]王貴林,朱路.生姜油的抗炎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5):26-28
[12]朱路,王貴林,姚觀平,等.生姜油抗炎和抗超敏反應(yīng)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1):105-106
[13]沈洪.生姜油三個不同提取部位對急性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比較[D].蘇州:蘇州大學(xué),2009
[14]王貴林,朱路,鄧云帆,等.生姜油對小鼠佐劑性關(guān)節(jié)炎的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7,23(5):94-96
[15]卞夢瑤,方勇,裴斐,等.生姜油樹脂對過氧化氫引起RAW264.7巨噬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食品科學(xué),2014,35(1):244-249
[16]龔麗芬,謝曉蘭.正交試驗法研究生姜油樹脂的提取工藝[J].泉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21(2):58-61
[17]崔華莉,孫雪花,樊江鵬.微波輔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藝條件及其GC-MS成分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1,39(21):13088-13090
[18]Elbaroty G S,Elbaky H H A,Farag R S,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f cinnamon and ginger essential oils.[J].Advances in Food Sciences,2010,32(6):142-149
[19]Yeh H Y,Chuang C H,Chen H C,et al.Bioactiv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wo various gingers(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and antioxidant effect of ginger extracts[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5(1):329-334
[20]王媛媛.生姜有效成分提取及其特性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xué),2014
[21]Singh G,Kapoor I P,Singh P,et al.Chemistry,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investigations on essential oil and oleoresins of Zingiber officinale[J].Food&Chemical To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8,46(10):3295-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