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 ,
腦梗死作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早期干預可使10%~50%卒中病人的認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1-2]。多項研究證實,應用五苓散可有效改善病人腦水腫和神經(jīng)功能損傷癥狀,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線粒體是機體能量代謝的重要場所,線粒體功能障礙與細胞毒性腦水腫及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密切相關,提示線粒體可能是五苓散發(fā)揮腦保護作用的重要靶點之一[3-5]。本研究擬通過構建小鼠腦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探討五苓散對腦水腫的影響,并進一步檢測線粒體生物合成相關基因表達及線粒體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貝數(shù)的變化,為五苓散治療腦梗死的機制研究提供依據(jù)。
1.1 實驗動物及試劑、儀器 雄性C57BL/6小鼠30只,體重25 g~30 g,購于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動物實驗中心??俁NA/DNA共提取試劑盒(天根公司),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天根公司),real-time PCR劑盒(康為世紀公司),real-time PCR儀(美國ABI公司,Step One Plus),小動物麻醉機(瑞沃德公司)。
1.2 方法
1.2.1 五苓散配制 茯苓9 g,豬苓9 g,白術9 g,澤瀉15 g,桂枝6 g,煎煮兩次,合并藥液后稀釋成1 g/mL,4 ℃保存。
1.2.2 分組及相應手術操作 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S組)、大腦中動脈栓塞組(MCAO組)和五苓散組(W組),各10只。MCAO組和W組采用線栓法構建右側大腦中動脈栓塞模型:首先,以400 mL/min流量,2%濃度異氟烷麻醉小鼠后,取頸正中切口,分離頸內(nèi)、外動脈;其次,結扎頸外動脈根部和頸總動脈近心端,另分別在頸內(nèi)動脈和頸總動脈距遠心端3 mm~5 mm處套線不結扎,為下一步線栓插入做準備;最后,頸總動脈遠心端處夾一動脈夾,并在頸總動脈兩線之間剪一斜形切口,將單絲尼龍線(6-0)從切口插入至動脈夾處,之后結扎頸總動脈遠端套線,松開動脈夾,繼續(xù)向頸內(nèi)動脈插入1 cm左右,遇阻力時即停止,縫合皮膚并將線栓一頭留在體外,1 h后拔出線栓完成再灌注。MCAO組按1 mL/100 g給予生理鹽水灌胃,每日3次;W組按1 mL/100 g給予五苓散灌胃,每日3次;S組僅暴露頸內(nèi)動脈后縫合皮膚。
1.2.3 MCAO模型評價 麻醉清醒后,小鼠出現(xiàn)如下3種狀態(tài)之一,認為MCAO造模成功:①不能完全伸展單側前肢;②向單側轉圈;③向單側傾斜[6]。
1.2.4 神經(jīng)功能損傷評分(mNSS)及標本采集 3組小鼠均于術后72 h行mNSS評分[6],分數(shù)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0分為正常,最嚴重為18分。評價完成后采用頸椎離斷法處死小鼠,MCAO組及W組留取缺血半暗帶同一部位約10 mg腦組織,S組留取相應部位腦組織。剩余腦組織進行干濕比重測量。
1.2.5 相關基因表達及mtDNA拷貝數(shù)測定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提取腦組織的總RNA和基因組DNA,并將RNA反轉錄成cDNA,以測定線粒體生物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變化,包括受體γ輔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α)、核呼吸因子1和2(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2,NRF1/2)、線粒體轉錄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及線粒體單拷貝基因COX2。方法如下:配制PCR反應體系,包括2×UltraSYBR Mixture,cDNA 10 ng或基因組DNA 50 ng及相應體積的引物和滅菌雙蒸水,每個基因設置3個重復孔。反應條件采用兩步法:95 ℃,10 min預變性,隨后95 ℃ 15 s,60 ℃ 1 min,共40個循環(huán)測定CT值,以0.3 ℃梯度逐步升溫行融解曲線分析。應用2-ΔΔCt法計算各目的基因的相對表達量。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1.2.6 腦組織含水量測定 去除嗅球、小腦和腦干后,分離左右大腦半球,立即稱重(濕重)。之后將大腦放入烘干箱中,75 ℃烘烤48 h后稱重(干重)。含水量=(濕重-干重)/濕重。
2.1 3組mNSS評分比較 S組、W組和MCAO組mNSS評分依次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3組各基因表達及mtDNA拷貝數(shù)變化比較 S組、MCAO組和W組大鼠腦組織PGC-1α和TFAM 基因表達及mtDNA拷貝數(shù)依次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CAO組和W組大鼠腦組織NRF1和NRF2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均顯著高于S組(P<0.05)。詳見表2。
組別mNSS評分(分)PGC-1αNRF1NRF2TFAMmtDNA拷貝數(shù)W組 5.30±1.651)2) 4.97±1.321)2) 3.04±1.501) 2.70±1.061) 2.89±0.201)2) 7.82±3.201)2)MCAO組 7.30±1.591) 1.86±0.611) 2.86±1.431) 2.98±1.221) 1.83±0.351) 5.50±1.421)S組 0.10±0.32 1.04±0.31 1.20±0.48 0.93±0.60 1.01±0.55 1.10±0.82 與S組比較,1)P<0.05;與MCAO組比較,2)P<0.05。
2.3 3組腦組織含水量比較 MCAO組、W組和S組大鼠患側腦組織含水量依次降低分別為0.798±0.014,0.781±0.011與0.760±0.0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水腫是腦梗死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常于發(fā)病后第3天~第5天達到高峰,缺氧的腦細胞發(fā)生水腫后,可使顱內(nèi)壓急劇增高,進一步使腦部血液灌注減少,過高顱內(nèi)壓壓迫正常腦組織,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導致腦疝威脅生命[7]。
五苓散是《傷寒雜病論》中利水滲濕的代表方,具有利濕行水,溫陽化氣的功效,在腦梗死治療中可作為輔助用藥。本實驗結果表明,五苓散可有效減輕腦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經(jīng)功能損傷癥狀,并降低腦梗死后腦水腫的嚴重程度,這與李星瑞等[8]研究結果一致,發(fā)現(xiàn)應用五苓散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但目前五苓散發(fā)揮腦保護作用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線粒體是通過氧化磷酸化為細胞活動提供能量的重要細胞器,當缺血缺氧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時,引起細胞內(nèi)乳酸堆積并影響Na+-H+交換,促進腦水腫的發(fā)生[9]。本研究探討腦組織mtDNA拷貝數(shù)及線粒體生物合成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腦梗死后腦組織中mtDNA拷貝數(shù)顯著增加,表明缺氧在造成線粒體損傷后,mtDNA發(fā)生代償性擴增。一方面,mtDNA是獨立存在于細胞器中的基因組DNA,其在基因組中的個數(shù)稱為mtDNA拷貝數(shù),由于缺少組蛋白保護,mtDNA易受到氧化應激、炎癥等危險因素損傷,造成基因突變及線粒體功能障礙[10-11],腦梗死后,局部腦組織因氧化應激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從而造成mtDNA損傷。另一方面,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造成mtDNA損傷同時,本身可作為第二信使,觸發(fā)TFAM和NRF表達,促進線粒體擴增以降低功能障礙mtDNA所占比例,代償能量供應水平的下降[12-13]。應用五苓散后,可見大鼠PGC-1α基因及下游TFAM基因表達進一步升高,且mtDNA拷貝數(shù)顯著提高,表明五苓散可能通過激活PGC及下游通路,促進mtDNA的生物合成,增強缺血缺氧腦組織的能量供應,改善腦水腫程度,發(fā)揮腦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驗通過構建腦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初步探討五苓散對腦水腫及線粒體生物合成基因的影響,為解釋五苓散發(fā)揮腦保護作用的機制提供基礎研究。腦梗死發(fā)病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其發(fā)生發(fā)展涉及其他多條通路及靶基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若能進一步探討五苓散對其他通路的影響,可能為腦梗死的臨床治療用藥及發(fā)現(xiàn)五苓散的新用途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丁利靜,李菲,石京山,等.淫羊藿苷對大腦中動脈阻塞誘導的缺血性腦卒中模型大鼠的保護作用(英文)[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15,38(2):137-145.
[2] 董雯,李保玉,屈園利,等.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的Meta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6):580-585.
[3] 胡捷先,陳獻華.腦缺血后谷氨酸通路及其調(diào)控的研究進展[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6,43(6):724-731.
[4] 付浩,楊小颯,余東堃,等.凋亡抑制劑zVAD對腦缺血再灌注小鼠外周血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的影響[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16,39(6):593-596.
[5] Malakhova L,Bezlepkin VG,Antipova V,et al.The increase in 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 in the tissues of gamma-irradiated mice[J].Cell Mol Biol Lett,2005,10(4):721-732.
[6] Chen J,Sanberg PR,Li Y,et al.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reduces behavioral deficits after stroke in rats[J].Stroke,2001,32(11):2682-2688.
[7] 宋海燕,王仙麗,伊生勇.惡性腦梗死伴腦水腫的研究進展[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6,25(7):593-596.
[8] 李星瑞,王愛梅,馬聰文.加味五苓散治療急性腦梗死后腦水腫的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7,18(1):38-39.
[9] 朱志安,張紅,高遠征.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腦組織乳酸及線粒體SOD、MDA水平的變化[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0,5(2):48-50.
[10] Jokinen R,Marttinen P,Stewart JB,et al.Tissue-specific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segregation by a defect in mitochondrial division[J].Hum Mol Genet,2016,25(4):706-714.
[11] 向軍軍,賴菁菁,胡躍強.近3年線粒體介導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3):1497-1499.
[12] Luna B,Bhatia S,Yoo C,et al.Bayesian network and mechanistic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ing of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intractable childhood epilepsy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tDNA variants,oxidative damage,and copy number[J].J Mol Neurosci,2014,54(4):752-766.
[13] 付浩,胡文靜,王志宏,等.腦缺血再灌注小鼠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與神經(jīng)功能損傷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