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吳丹
【摘 要】目的:血氣分析是醫(yī)學上常用于判斷機體是否存在酸堿平衡失調(diào)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為醫(yī)生的病情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的一項輔助檢查,所以標本的采集至關重要[1]。血氣分析的最佳標本是動脈血,能真實地反映體內(nèi)的氧化代謝和酸堿平衡狀態(tài),常取部位是股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也可用動脈化毛細血管血,只是PO2低于動脈血;靜脈血也可供作血氣測定,但與動脈血差別較大??鼓齽┑倪x擇:因需測定全血血氣,所以必須抗凝,一般用肝素抗凝。注意防止血標本與空氣接觸,應處于隔絕空氣的狀態(tài)。與空氣接觸后可使PO2升高,PCO2降低,并污染血標本。標本宜在30分鐘之內(nèi)檢測,否則,會因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謝,不斷地消耗O2,并產(chǎn)生CO2,而影響結(jié)果的準確性。如30分鐘內(nèi)不能檢測,應將標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過2小時。采血前應讓病人在安定舒適狀態(tài),避免非靜息狀態(tài)造成的誤差?,F(xiàn)將我科常采集血氣標本的相關事項介紹一下。
【關鍵詞】抗凝劑的配置;動脈血采集的部位及特點;采集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66-01
1 血氣標本采集抗凝劑選擇
抗凝劑選擇不當樣本被抗凝劑稀釋,可能致K、Ca離子出現(xiàn)偏差達10%±,對Na離子的影響相對較少。肝素本身帶有高度負電荷對陽離子有很強的吸附性。被吸附的陽離子不能被儀器檢測,從而影響結(jié)果出現(xiàn)負偏差??鼓齽┲凶詭У碾x子影響。如采用肝素納,再加上生理鹽水配制則抗凝劑中肯定會有Na離子的增高。
1.1 選用專門的采血針 我科現(xiàn)在選用的是雷度米特醫(yī)療(上海) 有限公司 專用設計的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商品名:自充盈采樣器),沒有樣本被稀釋的問題存在。另外多已做了部分或全部的陽離子平衡處理,能避免肝素本身對樣本中可測量陽離子的吸附。從而可全面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1.2 自配抗凝劑的操作要點
1:推薦配方0.9%NS100ml+12500單位肝素鈉一支。
2:采樣前吸入配好的少許肝素溶液后,當空針內(nèi)壁已有少量的抗凝劑附著后就盡力、多次排空殘液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對樣本的稀釋。
1.3 預制干式采樣空針 經(jīng)計算10單位的肝素可確保1ml樣本的抗凝。為避免稀釋可預先在空針內(nèi)吸入0.1ml上述配制的肝素溶液,然后在加熱80℃烘干高壓消毒后備用,這樣可解決樣本稀釋問題,但還可能因肝素本身的特性出現(xiàn)陽離子的負偏移,同時可能因放置過久影響到肝素的活性,以至抗凝不完全[3]。
介于肝素本身的藥理特性,應將配好的肝素溶液儲存于:遮光、密閉,陰涼處。故建議存于冰箱中??紤]到可能被污染而引起患者的動脈內(nèi)感染,建議最好臨時配制使用。溶液不應放置超過24小時,從而避免醫(yī)源性感染。另外,由于肝素本身的生物活性可能會因放置過久而降低,故也建議用時配制[1]。
2 動脈血采集的部位和優(yōu)點
2.1 股動脈穿刺 采集方法:一般在腹股溝韌帶內(nèi)、中1/3處下方約2cm處,觸摸股動脈搏動,令中指指尖位于股動脈搏動最強處,其余兩指稍用里固定皮膚后臺起中指,在示指中指之間股動脈搏動最強處垂直進針,見回血后即停止刺入,待采集足夠量的動脈血后快速拔出穿刺針同時按壓穿刺點[2]。
優(yōu)點:股動脈穿刺技術常作為血氣分析采血的首選部位。尤其對年紀幼小的患兒及循環(huán)衰竭的危重病人,股動脈因其血管粗壯、血流豐富,行穿刺采血術具有易定位、取血快速等優(yōu)勢。
2.2 橈動脈穿刺 采集方法:一般選擇橈骨莖突近端1cm處,以示指和中指置橈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后,在沿該動脈方向向上延長2~3cm處(即掌橫紋上方5~6 cm的動脈搏動處)稍加壓以固定血管,使動脈搏動處恰在示指的下方,然后在動脈搏動最明顯處進針[2]。
優(yōu)點:由于橈動脈較細,搏動點為條索狀,在較長一段均能觸及搏動。橈動脈位置表淺故進針角度小、貼近橈骨而易壓迫止血,能減少血腫發(fā)生。相比股動脈穿刺清醒病人羞于暴露不愿配合,股動脈穿刺比橈動脈穿刺疼等病人接受度高的優(yōu)點。
2.3 肱動脈穿刺 采集方法:腋動脈越過背擴肌下緣之后續(xù)動脈,伴正中神經(jīng)沿肱二頭肌內(nèi)側(cè)下行至肘窩深部。穿刺時上肢外展,掌心朝上,在肘窩部肱動脈位于肱二頭肌肌腱的內(nèi)側(cè)可觸及其搏動(測量血壓時聽診處)選最強處為穿刺點。穿刺手法同橈動脈穿刺。對于條件較好的可以像采靜脈血一樣一針見血。肱動脈沿肱二頭肌內(nèi)側(cè)緣下行至肘窩平橈骨頸處,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因此,臨床采血時可以選擇肘窩處及肘窩外側(cè)動脈搏動較強的部位,可以簡便操作,選擇余地大,血液循環(huán)良好,管腔較粗,病人疼痛反應小[2]。
優(yōu)點:從進針角度來說股動脈最易掌握,而肱動脈是除股動脈以外,較其他采血部位最寬大、搏動最好的動脈,血管易于定位,對于條件差的病人同樣具有容易采集的優(yōu)勢。 很多操作者擔心損傷正中神經(jīng),雖然與正中神經(jīng)伴行,但與橈動脈及足背動脈伴行的神經(jīng)較多,而正中神經(jīng)在臂部一般無分支。故肱動脈是除常規(guī)采集動脈血氣部位以外,可以推廣的采血部位。
2.4 足背動脈穿刺 采集方法:通過處即足背內(nèi)外踝中點,為脛前動脈的直接延續(xù),向下行經(jīng)拇短伸肌內(nèi)側(cè)及其深面。穿刺點選擇足背動脈搏動最強處,穿刺時應將針頭與皮膚呈15~20°角進針,且針尖斜面向下。
優(yōu)點:足背動脈與肱動脈同屬中動脈,其順應性相同。平臥時足與心臟處于同一高度,故血液的壓強相同;坐位時足背動脈水平低于肱動脈水平,足背動脈內(nèi)所受壓強明顯增高。行穿刺術時既可臥位又可坐位以便于血標本采集。
2.5 頭皮動脈穿刺 采集方法:多見小兒,選擇顳淺動脈或頭皮小動脈,嚴格消毒后,用肝素化的5號頭皮針連接一次性2ml注射器,待動脈血流至注射器乳頭時,立即用小止血鉗分別夾住頭皮針塑料軟管首尾兩端(約0.5ml血),然后拔出針頭送檢[2]。
優(yōu)點:由于小兒頭皮動脈表淺且易于觸及,又有良好的血流循環(huán),操作方便,且頭皮針頭細,對血管損傷較小,可反復采血。加之采血過程中動脈血自動脈流入頭皮針軟管,避免了空氣對血樣的影響,提高了成功率,抽血時間短,又易于按壓,且所取標本無污染,無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壞,是值得臨床繼續(xù)研究和待推廣的方法。
2.6 動脈化毛細血管穿刺 采集方法:嬰幼兒或兒童血氣測定。還可用動脈化毛細血管采血,用不超過42℃的濕巾溫熱采血部位皮膚,使血液增加,血流加速,達到動脈化,然后采集。但有人探討動脈化末梢血與動脈血的血氣分析結(jié)果的差異,對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結(jié)論是動脈化的末梢血只適宜于一般患者的血氣監(jiān)測,不能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氣監(jiān)測。也有文獻提到動脈化耳垂血與動脈血的血氣分析結(jié)果差異無顯著性,值得進一步研究[1]。
3 注意事項
3.1 選擇合適的采血部位。
3.2 采血前應讓病人在安定舒適狀態(tài),避免非靜息狀態(tài)造成的誤差。若患者飲熱水、洗澡、運動,需休息30分鐘后再取血。
3.3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面積應較靜脈穿刺大,預防感染。
3.4 注意防止血標本與空氣接觸,應處于隔絕空氣的狀態(tài)。與空氣接觸后可使PO2升高,PCO2降低,并污染血標本。
3.5 抽血后立即送檢。標本宜在30分鐘之內(nèi)檢測,否則,會因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謝,不斷地消耗O2,并產(chǎn)生CO2,而影響結(jié)果的準確性。如30分鐘內(nèi)不能檢測,應將標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過2小時[3]。
3.6 穿刺點壓迫時間要長,防止出血,整理用物后再次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
3.7 一定要注明體溫和吸氧濃度或血紅蛋白,因血氣結(jié)果與這些指標有關。
總而言之,準確的血氣分析結(jié)果在危重病人搶救治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采集動脈血的基本步驟就是:選擇動脈→消毒→穿刺→采血→按壓拔針→封住針頭→檢驗。針對不同的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部位以此提高動脈血氣采集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陳鳳梅. 動脈血氣標本采集部位的選擇[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08, 14(5):52-53.
[2] 萬旭. 動脈血氣標本采集部位及方法的探討[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1, 15(33):985-986.
[3] 那昱華. 成人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技術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5, 12(1):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