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 要:在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需要一改傳統(tǒng)模式與弊端,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能夠從化學角度認識世界,探索物質。其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能力至關重要,讓學生做好基本技能學習成為當前教學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初中化學;技能;案例;課型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簡介:楊 杰(1986—),男,回族,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棉中學教師,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化學教學。
1.基本建模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對常用儀器、基本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等有所了解,掌握化學實驗技能,或自己設計完成簡單的化學實驗,對化學式、化學方程簡單計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其基本技能學習的模型見下圖。該模型按照化學學習規(guī)律所制成,并結合了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將訓練與反思貫穿其中,作為基本技能學習的根本[1]。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避免在化學知識探索中形成片面性,如此方可形成完整的建構。
2.操作步驟
第一,準備范例。在化學基本技能學習中教師需針對性地準備范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要探究者?;瘜W教師還需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為其創(chuàng)建情景,指引學生主動學習。第二,初步模仿。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在化學基本技能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模仿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且從屬性上分析,模仿是學習者積極參與的一種方式,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需做好指引工作,充當建構意義的主要協(xié)助者,這樣方可建構出所學內容的基本意義。第三,總結歸納。在化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探索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且在整個學習中學生要對操作要點、化學用語、基本計算步驟等有所理解?;瘜W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還需要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加以評價,提高操作的規(guī)范性。第四,拓展應用。通常而言,學生經過大量基礎訓練之后,對化學實驗等有所掌握?;瘜W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撥動學生的思維,揭示問題的實質,并且能夠使學生在熟能生巧中掌握經驗與教訓,在量變達到質變的時候可初步形成學生的化學基本技能[2]。
3.教學案例
案例一:在學習《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時候,化學教師要提供制取氧氣的裝置,并提出問題:“在實驗過程中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此時學生會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并進行交流,完成填空題“先將( )放到水中,再用( )握住試管外壁,進行加熱,導管口有( )冒出之后移開( ),此時如果導管中水面( ),并且形成一段( )水柱,則說明不漏氣”。除此之外,學生在化學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操作,并對氣密性檢查的原理以及步驟進行總結,經過討論以及化學教師的指導,可以得出結論:需創(chuàng)設密閉環(huán)境,并采取不同的方法,產生壓強差,對氣體體積變化進行了解,是否有氣泡放出,這樣可以判斷裝置的氣密性。
案例二:在學習《利用方程式簡單計算》的時候,學生需要對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步驟與方法有所了解,化學教師可選擇教材中的例題進行講解,并指導學生完成練習題:①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可以分解成氫氣與氧氣,要想制成6g氫氣則需要分解多少水?②點燃氫氣與氯氣可以生成氯化氫氣體,燃燒200g氫氣需要氯氣多少克?從理論上分析,能夠形成多少氯化氫氣體?化學教師提出問題之后采取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依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質量關系,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參與反應的反應物質量計算出其他反應物的質量,按照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4.點評分析
在新課改背景下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教學的關鍵所在。化學教學如果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實驗原理分析模式,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化學基本技能并非僵硬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將其作為化學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型,并作為教學的中介,且在進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對課型特點有所理解,把握其重點,杜絕簡單套用的現(xiàn)象。
基本技能學習是獲取知識以及合作交流的一個過程,在化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動腦、動口、動手?;瘜W教師要依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規(guī)避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思維盲區(qū),幫助學生梳理,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規(guī)律與技能,提高化學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袁東梅.初中化學復習式微課助學的教學案例——以“氫氧化鈉變質”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版),2017(10):14-15.
[2]鄭明花,劉麗萍. 初中化學隱性分層教學案例研究——以《水的組成》為例[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