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
摘 要: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掌握其他學科基礎知識必需的基本閱讀能力,也是學生實現(xiàn)終身學習需具備的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作者從課前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情景生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拓展,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閱讀;課前閱讀;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簡介:陳 遠(1977—),男,福建福清人,小學一級教師,??疲芯糠较颍盒W語文教學。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認為,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決定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的根基和前提,它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意義深遠。
一、課前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研究教材,在積極主動的情感和思維過程中,加深自己的體會和理解,使自己有所啟發(fā),有所感悟,受到情感陶冶,獲得思想啟發(fā),充分享受閱讀樂趣?!闭n前預習是學生與教材的初次對話,對文章的思考、感觸和疑惑是最天然的、最原始的,也是學生自主閱讀效果的展現(xiàn),因而,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自主閱讀習慣。一些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強,會在課前進行預習,但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還是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等著教師灌輸知識?;蛟S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學生甚至對文章的結構和內(nèi)容還不了解,對教師的深入啟示和講述無動于衷,最終導致在閱讀課上成果甚微。因此,教師應當對課前預習給予重視,教會學生課前預習方法,適當?shù)亟o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作業(yè),由帶有強制性的任務逐步轉(zhuǎn)變?yōu)閷W生自己的習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太陽是大家的》一文時,筆者提前向?qū)W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去查找并且自主使用工具書,將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懂字詞查清楚,能夠保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認識兩個生字,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為什么說太陽是大家的?”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思考、去閱讀,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歌,并搜集有關贊揚太陽的詩歌和文章、有關太陽的神話故事,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拿到課堂上分享。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搜集資料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上課之前,筆者讓每一位學生交一份自己在預習《太陽是大家的》這篇文章時所碰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自己對這篇文章所產(chǎn)生的疑惑,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筆者在這一過程中認真聆聽學生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面對一些學生所提出的不太合乎常理的問題,筆者沒有給予全面否定和打擊,而是積極地鼓勵學生這種探索和質(zhì)疑的精神,耐心地向?qū)W生教授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主動質(zhì)疑的習慣。
二、情景生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布魯姆曾提出:“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最大動力,就來源于對閱讀材料的興趣。教師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興趣指引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一些學者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些比喻:“不論怎樣你也無法咽下食鹽,但是如果將食鹽置于菜肴和濃湯之中,你就能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時,將食鹽全部吸收到身體當中?!鼻榫叭の妒浇虒W便能實現(xiàn)這種教學效果。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作者著重描繪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壯美秀麗的景色。由于班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從來都沒有去過小興安嶺,僅僅著眼于作者描寫的字里行間中無法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秀美景色,因此,在教學前,筆者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了一些專業(yè)攝影家鏡頭下的小興安嶺四季的圖片,向?qū)W生展示,讓學生一邊觀看照片,一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置身于小興安嶺壯美的景色當中,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一課結束之后,筆者向?qū)W生布置了課后小任務,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動手,畫一幅自己腦海中的小興安嶺,可以畫小興安嶺春、夏、秋、冬中的任意一季,并在課后搜集有關小興安嶺更多的資料,試著扮演一個小導游的角色,向同學們介紹小興安嶺,帶領全班同學走進小興安嶺,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另外,教育與生活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閱讀也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帶領學生回到生活之源,讓閱讀過程回歸生活。小學生的人生閱歷和體驗不是很豐富,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當強化閱讀過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具體的實際,從而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我不能失信》一文時,筆者首先鼓勵學生將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有關誠信的事跡講給班上其他同學聽,聽完學生的事跡之后筆者帶領學生學習一個關于宋慶齡小時候發(fā)生的故事。筆者讓學生自己通過拼音輕聲朗讀文章,接著分自然段點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自主朗讀的情況。然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文章開始導語中提到的“請大家思考一下文章講了什么故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展開討論交流。等到學生討論結束之后,筆者結合前面學生所講的誠信事跡,帶領學生總結出了“一諾值千金”,誠實守信是學生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希望學生能夠像宋慶齡一樣,從小就守信用、重諾言。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生活視角來開展閱讀教學,尋找閱讀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最佳契合點,賦予自主閱讀以活力和生命,引發(fā)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在其中受到啟發(fā)。
三、閱讀拓展,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自主閱讀,并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讀、隨性地讀,這種閱讀方式對提高閱讀能力毫無裨益,特別是小學生還沒有學會怎樣閱讀,很容易導致在閱讀過程中走馬觀花,沒有收獲。教師教會學生閱讀,是要讓學生成為個性鮮明的讀者,而不是只會答題的機械工具;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解讀文章,而不僅僅教會學生哪種類型的問題該怎樣回答。學生只有學會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才能夠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幸福和快樂。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閱讀方法,讓他們懂得不同題材的文章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教師要提供學生表現(xiàn)的平臺,讓他們成為閱讀課的主人公。
對于一些具有較強故事性的文章,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筆者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以每個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話劇的表演形式,觀看《雷雨》等話劇,按照文章內(nèi)容改編成小話劇在班上進行表演。等到學生表演完,筆者適當?shù)剡M行點評,以此激發(fā)學生積極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鉆研文章,掌握閱讀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拓展和延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童話故事之后,筆者向?qū)W生推薦了《安徒生童話》作為課外讀物,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讀書節(jié)”,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這幾種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文章,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閱讀視野,而且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自主閱讀。
四、小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迸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力,將每天的教學任務視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并且落實到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王 晶.論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7):227.
[2]江宏霞.淺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2):120-121.
[3]杜永華.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