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曲問,提示學生該從何處入手分析文本,有效促使學生探究并思考;可以用曲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地了解文章的背景,促使學生深入探究;可以采用曲問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從文章的細處入手進行分析,感受作者的個性。
關鍵詞:曲問;提示路徑;追本溯源;細處著眼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簡介:陳景良(1982—),男,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qū)富林鎮(zhèn)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曲問并非直切主題的提問,而是用曲折的方式旁敲側擊的提問。和直白提問相比,曲問有著更好的教學效果,能避免提問過于簡單、散亂,無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等問題。
一、提示路徑,找到關竅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雖然已經(jīng)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邏輯思考能力還不太強。因此學生很可能在閱讀時流于表面,無法深入到文本內(nèi)部進行感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便需要進行曲問,提示學生該從何處入手分析文本,這樣能有效促使學生探究并思考。
例如,《故鄉(xiāng)》一文按照“我”回故鄉(xiāng)的活動來描寫以及“我”在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和內(nèi)心的情感。閱讀這篇文章能讓讀者感受到農(nóng)民生活的艱辛和變化,感受到封建制度對人們內(nèi)心的荼毒和傷害。若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教師可以采用曲問的方法,可以先不問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也不問作者為何要描寫閏土、楊二嫂等人物,而是采用曲問的方法進行提問:“是什么讓楊二嫂從‘豆腐西施變成了喜歡小偷小摸的‘圓規(guī)?”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能引導學生嘗試從探究人物的變化入手分析文本。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了分析文本的方法,通過分析楊二嫂、閏土等人在生活中的變化,了解到舊社會農(nóng)民的生活越來越艱苦,進而認識到作者創(chuàng)作本文的目的。通過這個曲問可以看到,合理提問能幫助學生找到突破文本的切入點,令閱讀更深入。
特級教師柳詠梅在教學中便經(jīng)常會運用曲問指導學生閱讀,采用曲問引導學生思考某些片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和直接提問相比,曲問有助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探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文本中各部分之間的關聯(lián)。
二、追本溯源,深度探究
若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巧妙之處,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理解作者在人物塑造、情節(jié)設計方面的精巧之處,還要讓學生將文本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探討文章的文學意義和其在當時那個時代的價值所在。這便要求教師能用曲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地了解文章的背景,促使學生深入探究。
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教師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假如你是一名古代的新聞記者,你要如何報道范進中舉這件事情呢?”學生雖然不明白教師為何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都被這個問題吸引,紛紛嘗試編寫有新意的標題和新聞內(nèi)容。教師則可以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如告訴學生思考哪些內(nèi)容是在新聞中必須寫進去的。有學生認為要在內(nèi)容中強調(diào)范進考試很多年沒有中舉的事實,還有學生認為要強調(diào)人們對待范進的態(tài)度,解釋范進為何會發(fā)瘋等。隨著討論的逐步深入,學生漸漸地明白了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目的,原來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探究范進的現(xiàn)象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分析當時社會的狀況,了解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的影響之深。
三、細處著眼,領悟個性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散文,這些文章往往是體現(xiàn)個人情感的作品,學生若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個性化思維,不能只是粗略地進行整體閱讀,還要分析文章的細節(jié)內(nèi)容才行。教師可以采用曲問的方式,讓學生從文章的細處入手進行分析,感受作者的個性。
例如,《紫藤蘿瀑布》看似寫的是紫藤蘿的形貌,實則寫的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若要讓學生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創(chuàng)作風格,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曲問的方式,進行提問:“作者通過哪些方法來展現(xiàn)紫藤蘿的繁茂?紫藤蘿是否是一帆風順,一直都如同瀑布一般絢爛?”學生首先通過細節(jié)品讀了解作者如何描寫紫藤蘿。作者通過色彩的描摹、形態(tài)的刻畫和芳香的描述,展現(xiàn)了紫藤蘿的風貌,從視覺寫到了味覺,調(diào)動了讀者全部的感官,這是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體現(xiàn)。不僅如此,作者還由外而內(nèi),從紫藤蘿的外表寫到了紫藤蘿的旺盛生命力。紫藤蘿并非一直都繁茂,但是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才是作者欽佩的地方。學生通過細節(jié)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生命力的贊頌。
學者王榮生提出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文章的細節(jié),感受“這一篇”中所傳遞的獨一無二的情感,對這種情感進行認知和感受。教師采用曲問,雖然并未直接問與情感有關的問題,但是通過細節(jié)分析,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個性。
參考文獻:
[1]夏 倩,趙蒙成.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研究——基于課堂觀察LICC模式的探索[J].教育參考, 2016(5):92-97.
[2]李澤洲.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