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芹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一)概念及特征
分層教學是指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教師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的指導,使所有學生都得到最適當的教育和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分層教學的顯著特征是注重教育對象的主體特征,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根據教師自己的主觀想法進行教育。其次,分層教育具有系統(tǒng)性特點,按照分層教學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需求均獲得滿足。
(二)分層教學理論
1.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認為,每個學生都有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兩種發(fā)展區(qū)域,這兩種發(fā)展區(qū)之間的區(qū)域就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要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需要從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兩種水平的差異性為著眼點,不斷的創(chuàng)造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調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獲得適當的教育,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理論是布盧姆提出的著名理論。他認為,學生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生智力,而是缺乏適當的教學條件造成。這種理論認為,每個學生只要獲得適當的教育,學生學習時間充足,不管其天資條件如何,智力如何,所有的知識都是可以被每個學生掌握的。該理論的存在可以端正實踐中對于慢班的教學態(tài)度,不應該認為慢班的學生無法成才,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方法方式多做調整,以期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適當的教學指導。
(一)應用浮于表面,教學效果不佳
在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應用中容易存在只是淺顯的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熱情進行分班,分為快中慢班,教學只是簡單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速度和難度進行調整,但是這樣簡單應用分層教學的效果并不好,不能只是在教學的時候注意教學進度和難度,這樣方式只會導致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成績差的學生成績更差,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二)分層教育宣傳不當,使得學生自我認知較低,學習動力不足
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進行分班,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由于對分層教育的宣傳不當,導致分到慢班的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和興趣,學習能力削弱,從而使慢班的學生成績無法獲得有效提升,失去了分班教育的意義。
(三)未真正完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
實踐中分成教學往往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的大小,并以此進行分班教育。但是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學習動力問題,還有學生接受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偏向的差異。
(四)難以全面掌握學生教學水平。
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容易按照班級大多數的學生的情況進行設計,而難以顧慮到班級中個別學生,也難以顧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是按照多數人的情況進行教育內容的設計,結果難以實現分層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一)在分班上考慮多種因素
在應用分層教育的時候,在大的方向上分班依舊可以更多的考慮學生成績,但是學生成績不應是唯一的考量標準,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偏好、學習意愿以及學習能力等綜合因素進行分班。
(二)班級內部也應進行分層教育
分層教育要達到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適當的教育和最大的發(fā)展,為此僅僅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班是不夠的,還要在班級內部進行更細化的分層,最終給予每個學生適當的教育。
(三)教學內容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差異性
每個學生的對于數學感興趣的點不同,接受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解題思路也是不同的,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差異性。例如,慢班的學生比較缺乏學習動力,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先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對教學中的統(tǒng)一題目盡量給出多種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能力掌握和理解的解題思路。
分層教育最重要目的就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給予最適當的教育,讓學生有最大的發(fā)展。這需要在教學時候針對每個學生的進行適當指導,這就不僅僅是對于班級的分班能達到的,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不同特點,然后設計教學內容。
[1]宋乃慶,張奠廟.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陳芳.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5,(12).
[3]錢競成.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