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春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能力?策略
詩詞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的散文類似,但是詩詞勝在其通過凝練含蓄的語言把各種風景、人物表現(xiàn)出來,從而真摯醇美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而出,因此,詩詞無疑是文學領(lǐng)域一門獨特絕佳的藝術(shù)。但是對于知識儲量有限、語文學習水平尚處于上升階段的我們來說,詩詞鑒賞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項目,它既為尚是高中生的我們展示了文學與眾不同的一面,又給我們帶來了高層次的文學思考。無論如何,不斷提升高中語文詩詞鑒賞能力,對我們和老師來說,都至關(guān)重要。找準提升詩詞鑒賞能力的正確方法,也需要從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綜合思考,把握正確有效的策略。
從古至今,朗誦一直是我們提升語感、把握文章情感的重要方式,對于詩詞來說更不例外。因此,要想讓我們充分了解詩詞,把握作者寫作時的情感走向,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學會朗誦。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朗誦詩詞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語義、語法和語音感受能力,老師在教授詩詞時要求我們大聲朗讀出來,并自己斷句,就是想讓我們自己先通過自學朗誦大體對詩詞的結(jié)構(gòu)有一個把握。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多次咀嚼“人生如畫,一樽還酹江月?!本湍芨惺艹鲈~人懷才不遇的痛苦。由此可知,僅僅用腦來思考是不夠的,必須把腦、耳、眼、口相結(jié)合多層次展開感知和想象,才能真正地把古詩詞的情感表達出來,更好的感悟和體會詞人的思想。
其次,朗讀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詩詞的美感,蘇軾的詞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飭、平仄相配、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只要我們細細品讀就能體味到其中的押韻美、情感美和音樂美,這是很多現(xiàn)代文體所缺少的,也恰恰是能吸引我們的地方。通過朗誦我們可以跨越古今感受到數(shù)千年前詞人的情感和心情,對我們來說是新奇而妙不可言的,對提高我們對詩詞鑒賞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幫助。
有人說,古代詩人和詞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是因為他們都是“有故事的”?;虮尘x鄉(xiāng)數(shù)十載,或一生懷才不遇碌碌無為,或與情人分離久不見。正是他們心中擁有這樣強烈的感情,才能即使面對最最平常的事物也能有感而發(fā),一篇數(shù)十字短詩就能流傳千古,蘇軾《水調(diào)歌頭》便是如此,尋常人家面對一輪明月,只會說一句“美哉!”而他卻由明月想到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多年的顛沛流離讓他倍感痛苦,此時似乎只有遠方的家人才能成為他心中的慰藉,于是乎,他望月興嘆,吟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
由此可見,把握這些名人志士寫作時的背景和所處的環(huán)境,對進行詩詞鑒賞有著很大的作用。詩詞以短小精悍為其特點,對于文學底蘊還不夠深厚的我們高中生來說,很多時候,僅憑短短的幾句詩很難從中讀出詩人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這種情況下,尤其是我們在自學的時候,對詩人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研究和探討就會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原本晦澀難懂的詩也會在自己腦海中漸漸清晰。就像蘇軾所處的北宋中期,當時宋朝正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階段,國家積貧積弱,社會各階級的矛盾逐漸凸顯,正是需要大的社會變革的時期,而蘇軾苦于無人賞識,一再貶謫,方發(fā)出“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古真吾鄉(xiāng)”的感慨。詩詞往往看上去拗口難懂,但只要善于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就能正確把握詩人情感,詩詞鑒賞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也絕對不能僅僅依靠課本中局限的知識,尤其是語文這一學科,拓展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必須注重對我們批判思維和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對文本和詩詞進行批判性閱讀,對于我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十分有益。要想學好詩詞鑒賞,不斷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就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對官方或者學者觀點敢于批評,提出自己的看法。詩詞本就是古代學者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對詩詞的解讀也是后世的學者進行總結(jié)分析的結(jié)果,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至今針對有些詩人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術(shù)界還存在著很多的爭論。因此,語文作為一門思維性學科,教師必須積極引導我們不囿于陳說,不盲從權(quán)威,不迷信書本,對于任何文本都大膽探索,積極研究,論證自己的觀點,在思辨中成長。 在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有同學認為此詞的重點在于“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表達了詞人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幻想的情感;另外一些同學則認為其關(guān)鍵在于“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作者即使處于暮年仍豪情不減的遠大抱負。他們在一首詩中所產(chǎn)生的分歧就很值得去互相討論和研究,并向老師或網(wǎng)絡(luò)尋求比較專業(yè)的幫助。這說明,我們既要敢于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又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明辨是非。只有這樣,才能在詩詞鑒賞中有所建樹,提高鑒賞能力。
意象是古代詩詞中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是詩詞的靈魂,可以說只有讀懂了意象,才能真正的讀懂詩詞。意象分析法是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詩詞鑒賞中,把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既能夠歸納意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又可以分析意象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僅有利于我們培養(yǎng)文化感悟能力,也能提高對傳統(tǒng)文學的興趣,積極探索。
以蘇軾為例,在蘇軾的詞中,“夢”是他最常用,蘊含了最多情感的意象。最經(jīng)典的最廣為人知的要數(shù)“人生如夢”,與李煜用“夢”表達亡國之哀和陸游借“夢”抒發(fā)報國壯志不同,蘇軾的“夢”往往飽含著他在經(jīng)歷了人間至痛至苦后對人生最深刻的思考,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在廣泛吸收儒道思想之后所達到的一種隨緣自適、隨遇而安的人生境界。而這些,都是在牢牢把握意象分析法后通過對蘇軾的詞進行分析之后總結(jié)出來的,這也說明了意象分析法的重要性。作者詩詞中所用的意象,往往與他們的生平際遇、思想和個性密切相關(guān),相同的意象,在不同作者的作品中也各具特色。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我們牢牢把握意象分析法,并運用于詩詞鑒賞中,這樣才能更準確的理解作者的心情和境遇。
綜上,提高詩詞鑒賞能力的關(guān)鍵,就在于抓住“詩眼”,挖掘“意境”,從詩的背景到人生境遇,從外在表現(xiàn)到內(nèi)心歷程,層層相扣,深刻把握。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老師對我們的正確引導以及我們作為高中生自身對詩詞興趣的提高。對待古詩詞,無論是我們還是老師都應(yīng)該用自己的心靈去接觸,切忌在教學和學習中產(chǎn)生急功近利的情緒,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去引導我們,讓詩詞鑒賞不再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關(guān),讓語文成為我們可以自由徜徉其中的家園。
[1]張永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高中詩詞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以人教版語文必修四“宋詞”單元的備課設(shè)計為例[J].考試周刊,2016,(59):23.
[2]潘秋菊.高中語文古詩詞與自主學習[J].教育,2014,(31):60-61.
[3]馬翠文.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古詩詞選修課教學中的實施[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