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上的丫頭
小兒子住在保俶北路的西溪下,所以我們經(jīng)常在這條路上散步。這段路非常漂亮,特別是行道樹,是杭州市區(qū)獨一無二的烏桕樹。
前些日子,正是烏桕葉紅的時候,滿樹的紅葉,映在清清的溪水中,不亞于春天兩岸海棠花開的季節(jié)。這幾天紅葉快落盡了,露出了滿樹的白色的果實,星星點點的,遠看去像是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很可惜,城里人不知道這果實名叫桕籽,是一種很寶貴的原料。
在我的童年,北風(fēng)起時,也就到采桕籽的時候了。長在田頭塘邊的烏桕樹都很高大,要用長竹竿縛上鐵鉤子,使勁地拉下來,一束束地捆好,拿回家脫粒后,再送到油坊去榨油。榨出來的桕油,又叫青油,可用作照明的燈油,這燈就叫青油燈。
現(xiàn)在五十歲以下的人,大約很少有人看過這樣的青油燈了。在一個用竹子制成的燈架上,放上一只黑色的燈盞。盞里注滿青油,加上兩根燈草。露出一厘米左右的燈草在盞外面,等滲透了油以后,點上火,就燒成一個白的亮點。雖說光度不大,有些像螢火蟲的光,但也能照亮一室。少年時代的我,就在這樣的青油燈下度過了無數(shù)的夜晚。
記憶最深的是母親在青油燈下做家務(wù)活,紡紗織布,縫縫補補;也教我們做些簡單的女紅,像織帶子、繡花、做鞋子、補衣服上的破洞之類的。母親經(jīng)常說,一個女孩子,不學(xué)會女紅將來是要被人家看不起的。所以我們?nèi)忝枚己苷J真地學(xué)著。每學(xué)好一樣,都很高興,還相互比較著,誰做得好,還要母親給我們評比。
當然我們大半是學(xué)著玩兒,最辛苦的還是母親。鄉(xiāng)下沒有裁縫店,我們的衣服都是母親用手一針一線縫起來的。記得我半夜醒來的時候,經(jīng)??吹侥赣H還在青油燈下做著針線活。母親的手很巧,常有村里的阿姨們來我家,向母親學(xué)繡花。我上學(xué)的時候母親還給我做了一個書包,上面繡著花,同學(xué)們都非常羨慕??上赣H的刺繡作品都沒有留下來。
上學(xué)后,我們也在青油燈下做功課;爸爸帶回家的幾本畫冊,我們看了又看,都卷了邊,但還是一遍遍地翻著;爸爸回來的時候,就在青油燈下給我們講故事,或者說說外面的世界。這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了。有時候鄰居家的小伙伴也來我家,聽爸爸講故事。有些故事我們不知聽了多少遍了,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小的時候怕黑。晚上媽媽要我去樓上找點東西,我也要拎著青油燈去。小心翼翼地拎著燈架,慢慢地走著。有風(fēng)的夜晚還要用手護著火苗,不讓風(fēng)吹熄。有一次一只大老鼠從腳下躥過,嚇得我大喊大叫,把燈也摔了。還好火也滅了,沒有引起火災(zāi)(聽說有的人家就是因此不慎引起火災(zāi)的)。
母親去世已經(jīng)四十多年了,但在青油燈下,母親辛勤勞作的身影像是用刀刻在我的腦子里,一閉上眼就能清楚地看到。
假如你不想讀長篇童話
假如你此刻有些疲倦,隨手打開手邊的一部長篇,看了開頭就沒耐心地丟下了,那么不妨試試讀一讀短篇吧,比如周銳的童話。
周銳一直是深受小讀者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風(fēng)趣幽默,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像《中國兔子德國草》《幽默三國》《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書包里的老師》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周銳尤其擅長創(chuàng)作輕巧靈動的短篇故事,他的短篇童話具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可以讓每一個小讀者都重新拾起閱讀的耐心。
周銳是所謂“熱鬧派”童話的代表,好玩,自然是“熱鬧派”童話的一大特征,想想看,如果是枯燥無趣的文字,如何能夠吸引到這么多忠實的小讀者呢?可是,周銳的童話并不僅僅只是好玩、有趣這么簡單,它還有著許許多多其他的優(yōu)點。
比方說,周銳的童話很有“中國味”。無論早期的《天吃星下凡》,還是后來的《幽默三國》《幽默水滸》《幽默聊齋》等,都是此類童話的代表。周銳能夠在現(xiàn)代氣息濃厚的作品中很好地融入古典元素,從而別開生面,創(chuàng)設(shè)出一層新鮮的趣味。
再比方說,周銳的童話很有“批判精神”,本期選文中的《阿牙》即為一例。周銳的“批判”常常是含蓄的,從無聲嘶力竭的吶喊,他的分貝不高,著力也不深,卻總是在緊要處發(fā)力,點到為止。他常把一些不合理的現(xiàn)象變形、放大,產(chǎn)生出荒誕的效果,讓讀者在笑聲中自覺地發(fā)現(xiàn)作者想要揭示的丑陋。
周銳童話的妙處還有哪些?這里就暫且打住不說啦,大家不妨自己去下面的三篇選文中探尋。除了前面提到的《阿牙》,本期主題閱讀還為大家奉上了頗具中國傳統(tǒng)志怪故事風(fēng)格的《夢游的朋友》,和情感細膩、充滿生命意味的《搖鈴鐺的綠手指》。讀完這些有意思的故事,相信你們會對周銳有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