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振亮
一談到“優(yōu)等生”,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會兩眼放光,說得唾沫橫飛還不盡興,他們的“光輝事跡”好像說也說不完。他們是學校教師的品牌,是家庭的“金鳳凰”,是教師眼中的寵兒。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認為優(yōu)等生不會令老師操心,在家庭生活中,他們是枝頭的“金絲雀”,好像家務勞動不應該是他們干一樣。長此以往,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沉浸在驕子、天生的“好命”的情景當中。
也正因為如此,教師對他們的關心關注也像戴上了有色眼鏡,自然地過濾掉了他們的一些缺點,一些錯誤的苗頭,也隨之被掩蓋掉。這就導致部分自制力弱一些的“優(yōu)等生”喪失了行為的準繩,很多“小毛病”不斷地暴露,甚至成為影響其繼續(xù)良好發(fā)展的桎梏。
因此,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偏愛,而導致教育的砝碼失衡。
那么,到底該如何對“優(yōu)等生”進行教育呢?
首先,應該加強與“優(yōu)等生”的交流,在不斷地與他們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其內心世界,琢磨其教育的切入點。
交流,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通過交流,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相互認識,使師生的距離拉近了,有利于教育。在與“優(yōu)等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用心去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揣摩其內心世界,關注藏在他們背后的缺點,捕捉他們的缺點,針對缺點進行教育,用理性的思維來正視其缺點,并竭力去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交流,還包括與其家長的溝通。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了解學生某些行為的動機及思想源泉,以便于更好地選擇教育方式。同時,通過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長的認識,轉變家長的觀念。與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達成共識。同時,最主要的是教師要使家長摒棄掉包攬“優(yōu)等生”一切的做法,減少對孩子的溺愛、寵愛,讓“優(yōu)等生”跟普通的孩子一樣,接受正常的教育。
其次,要注意糾正“優(yōu)等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
“優(yōu)等生”大多養(yǎng)成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習慣。他們的生活太一帆風順,一旦要承受挫折與失敗,往往不堪一擊,因此要加強優(yōu)等生教育,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強“優(yōu)等生”思想的教育,重塑其人生觀、價值觀。
一是樹立榜樣的力量。借助于歷史偉人的成長史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人生與競爭,淡化功名地位,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二是重視挫折教育。梅花之所以為人人所贊頌喜愛,是因為它能夠忍受風寒的考驗;司馬遷的《史記》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是因為他能夠忍受人們所不能忍受的宮刑之苦。同樣如同花房里鮮花的優(yōu)等生,要想散發(fā)芳香,就必須經得起風霜、挫折、批評、委屈等。教師可以偶爾制造一些機會,讓優(yōu)等生嘗試失敗的體驗,然后巧妙地采用“和風細雨”的方法,進行循循善誘,使他們學會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化解的心理矛盾,培養(yǎng)堅強的品格。
第三,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在整個學生階段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而“優(yōu)等生”往往因為自身的某一方面比別人要好,而過度得抬高了自己,在同學面前趾高氣揚,不可一世。這就導致了同學們有意識地疏遠他們。久而久之,那些所謂的“優(yōu)等生”就會感到孤獨,甚至會漸漸地封閉自我,不再與別人交流。教師應該有意識引導“優(yōu)等生”放下架子,主動與同學交朋友,幫助同學,嘗試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并著力于發(fā)揮其在學習上的帶動作用。
第四,獎懲有度,平等對待優(yōu)等生。優(yōu)等生最明顯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強,對事情比較敏感,他們更習慣于生活在鮮花和掌聲里,稍有一點的批評就會令他神經過敏,自尊心受挫。但是,作為班主任卻不能因此而不敢對“優(yōu)等生”進行批評。其實,給予適當?shù)谋頁P與批評,不僅不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反而,合情合理的評價,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并發(fā)揚光大,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認真克服它,這樣優(yōu)等生的心理包袱自然就會放下來,輕裝上陣。最不可取的是,教師因為他是優(yōu)等生就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或者對優(yōu)等生嚴重處罰。
總之,班主任要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關愛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世界,開啟他們的心扉。學困生固然不能忽視,中等生也不能丟下,優(yōu)等生更不能不管,班主任要三個一起“抓”,三個都不能“放”,讓教育真正觸動每一位心靈,結出豐碩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