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曄
信息,以文字、圖片、符號、聲音等形式呈現(xiàn),教師可以借助于語言文字、表情手勢、媒體展示等共享信息。知識的習得、能力的提升、情感的發(fā)展是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來實現(xiàn)的,學生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聽說、嘗試、模仿、探索,使自己對知識的認識從感知走向理性,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當前數學課堂信息交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量大,難以消化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呈現(xiàn)內容過多,以只求數量的“滿堂”引導學生,將“問”視為啟發(fā)式教學,令學生心生疲勞,影響了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強調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內容,信息量大、刺激過多,令學生難以“消化”,導致學生缺少思考的空間。
方式單一,缺少多元
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多樣的,除師講生聽外,還有師生問答、反饋、合作、質疑,生生傾聽、欣賞、反思。傳統(tǒng)課堂中,互動的方式單一,局限于“一對多”“一對一”等交流方式,交流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少數優(yōu)秀生,而大部分學生則扮演“觀眾”的角色,缺少主動性。
浮于表面,缺少思考
師生的交流多是“淺表型”的,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學生難以產生有價值的思考。教師只關注問題的表象,忽視了學生的回答;或擔心學生說不好,將問題簡化成較低水平的問題。
囿于預設,流于形式
課堂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彼此分享自己的意見,思維產生碰撞和發(fā)展。然而部分教師囿于課前的預設,忽視了課堂的發(fā)展變化,教學變得僵硬化。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信息交流的有效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本質
數學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引領學生探尋數學的本貌,感受數學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家創(chuàng)造時的思考過程;學生只有把握本質,才能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重要的思想方式,感悟數學的思維方式;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讓學生透過抽象性、嚴謹性感受其形象生動的一面,從而能抓住數學的本質;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尋找與數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而使數學教學更貼近生活。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前》,教師不妨讓學生去體驗超市的購物經歷,學生通過觀察、記錄練習本、橡皮、牛奶、鉛筆、方便面的價格分別為0.80元、0.25元、3.60元、1.25元、2.10元。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大家記錄的這些數與我們認識的數有什么不同?”有了生活背景的支撐,學生能利用元、角、分的知識去認識小數,從而能主動把握小數的意義。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真實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運用數學的知識去建立數學模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能把握數學的本質。如在《認識負數》一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請大家以喜歡的方式記錄信息,本校五年級學生轉進48人,轉出24人;客車到某站點下了5名乘客,上了3名乘客;小麗利用寒假兼職賺了1200元,又花掉600元。+24,這個數怎么讀?-2,你知道數學意義是什么呢?”教師以此引入生活中的負數,增強學生對負數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生活化的情景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把生活與數學有機聯(lián)系起來,喚醒學生對數學本質的認識。
改變行為,促進交流
小學數學課堂信息交流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角色觀念,改善課堂信息交流方式單一的問題,要通過有效地引導、多元的互動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效的交流能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教師要通過提問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如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拿出課前尋找的實驗素材,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通過拼、折、擺的方式開展討論合作,看哪一個小組能找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運用手中的材料進行操作,通過交流、討論確定研究方案,開展探究活動,有小組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面積,也有學生將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探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設問后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學生缺少深入的思考,思維只停留于表層,教師要讓信息交流的方式變得多樣化,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習效果。教師要關注課堂的生成信息,及時捕捉有討論價值的成份,并進行恰當地引導,促進學生的討論交流。
關注生本,面向全體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要鼓勵學生大膽言說,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自主評價或由同伴補充,讓學生激烈爭論、相互補充,學生思維活躍,回答精彩,教師要利用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引發(fā)學生的信息交流,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行為,通過多向的信息交流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通過信息交流建構與生活的聯(lián)系,關注數學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