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麗
前不久,到我區(qū)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參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一起聽小學語文課——教師為四年級的學生導讀《長襪子皮皮》。學生在教師下發(fā)的片段材料中認識到皮皮的可愛、力氣大、行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義感……感受到作者語言的幽默、夸張,產(chǎn)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提出了“她為什么叫皮皮?她的襪子到底有多長?她為什么一個人?。堪职謰寢屓ツ膬毫??”等一系列問題,教師告訴他們:若你真的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閱讀被稱為“童話外婆”的林格倫所寫的這本經(jīng)典之作《長襪子皮皮》吧。
這節(jié)課就在學生滿心的期待中結(jié)束了,我相信他們之中一定會有很多人愿意去閱讀這本書。那位中學語文老師激動之余對我說:“我發(fā)現(xiàn)小學老師是在尋找閱讀的興趣點以激發(fā)學生自己去讀,而中學老師卻是在尋找考點告訴學生要‘這樣跟著老師讀,我們也不想這樣做,但是……沒有辦法。”
一語中的。
從語氣和神情中,我能夠感受到她的無奈:“閱讀不應該是執(zhí)行命令,而應該是自覺自愿的事情”,“閱讀應該以興趣為出發(fā)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甚至關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大政方針,在一些考試考題面前就全面垮了塌了。閱讀,哪里應該是為了應對眼前的升學考試呢?閱讀是為了讓人生更有滋味,更有樂趣,更健康,更有活力,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讓人生這份答卷更完整,更完善,更完美。
我從小生活在內(nèi)蒙古一個叫尼爾基的小鎮(zhèn)上,北方,天氣特別冷,一年之中不下雪的日子只有五個月,除了和小伙伴們玩兒,坐在炕頭看書是我最大的享受?!秳幽X筋爺爺》《365夜》《洋蔥頭歷險記》《三毛流浪記》……只要是家里有的書,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書的邊邊角角都卷了起來,有的甚至掉了頁再粘上。就那樣一遍一遍地沉浸其中,很多段落都可以背下來。
上了初中以后,家里的書不夠看了,我開始到鎮(zhèn)上的圖書館借書,到新華書店買書?!度蚁铩贰蹲右埂贰际窃谀莻€時候看的。說實話,書中的內(nèi)容和人物我早就記不清了,當時也根本讀不大懂,但是讀過了就或深或淺地留下了痕跡。前年,我因為要講《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重新捧起《呼蘭河傳》的時候,好像一下子有了回憶,那些文字似曾相識,它們讓我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活躍了起來,那種感覺無異于見到了一個老朋友,輕聲又熱切地說著“好久不見”。
閱讀的效果從來都不應該是立竿見影的,它應該是一種滋養(yǎng),一種熏陶,一種浸潤。我常常想:我憑借什么從內(nèi)蒙古一個小縣城出來,可以在北京安身立命,甚至成為一名語文特級教師呢?這一定和年少時的閱讀有關系。因為有了這個“童子功”,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比較準確,語言表達清晰,遣詞造句比較得體。因為閱讀,我從不覺得給學生寫范文是一件難事,我小的時候就喜歡在作文里用上一些新鮮的語匯,并要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開頭、結(jié)尾,有與眾不同的立意和選材;因為閱讀,我比別人更早認識了葛翠林、任溶溶、魯兵、張?zhí)煲怼瓰槲耶斃蠋熀髱е鴮W生開展課外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閱讀這件事上,語文老師要耐得住寂寞,因為任何急功近利都是對閱讀的褻瀆。我總想告訴老師們,別著急啊,慢慢來,要相信,所有的閱讀都會留下印記,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發(fā)出回響。閱讀的回響,也如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學生今天的閱讀或許要在幾年后、十幾年后,甚至幾十年后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和意義。
真的,閱讀無法速成。它不是漢堡包,兩片面包夾上肉和菜兩分鐘就可以做成;它更像煲湯,需要時間,需要慢火煨,小火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有味道飄出來,喝一口,味道醇厚,回味無窮……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qū)教師研修中心)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