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城市學院培黎機械工程學院 鄭隆舉 宿忠娥 郭中華 李慧芳
模擬電路是“電子技術”的基礎,其在信號放大,功率放大,整流穩(wěn)壓電路,模擬量反饋等電路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些電路中,電壓、電流等物理量不僅需要進行放大和變換,同時要求在放大、變換、信號運算、濾波、采樣時保證其精度和穩(wěn)定性。因此,要求放大電路必須設計合理的反饋電路。而放大電路反饋類型的判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經過認真鉆研,反復琢磨,仔細探究,總結了一套易教、易學快速判斷反饋類型的教學方法。
反饋:將電子電路或者放大電路輸出端的電壓或電流信號的一部分或全部,由一條導線或者電阻元件或電容元件組成的電路引回到輸入端,用來改變凈輸入信號大小,使其工作在線性區(qū)或者非線性區(qū),這樣的電路,稱之為反饋電路[2,3]。
圖1 通過發(fā)射極電阻RE將輸出電流信號反饋到輸入端Figure 1 Feedback the output current signal to the input by the emitter resistance RE
圖2 通過發(fā)射極電阻RE將輸出電壓信號反饋到輸入端Figure 2 Feedback the outputr tension signal to the input by the emitter resistance RE
若引入的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相比較,使凈輸入信號減小,輸出信號隨之減小的反饋,稱為負反饋;負反饋的引入對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shù)、失真現(xiàn)象、通頻帶及輸入輸出電阻等方面都產生極其有利的影響。若引入的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相比較,使凈輸入信號增大,輸出信號隨之增大的反饋,稱為正反饋[4]。但是,用定義來判斷反饋并不容易掌握。
利用瞬時極性法[2,3]和口訣法判斷正、負反饋:
<1>設放大電路的接地點的電位為零,如果電路中某一點的瞬時電位高于接地點電位,則認為該點電位的瞬時極性為正(用⊕表示);反之為負(用表示);
<2>如果引入的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加在不同的兩個輸入端(同相端和反相端),二者極性相同,為負反饋,簡稱為“兩、同、負”;反之,二者極性相反,則為正反饋,簡稱為“兩、反、正”;
<3>如果引入的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加在同一個輸入端(同相端或反相端),二者極性相反,為負反饋,簡稱為“一、反、負”;反之,二者極性相同,則為正反饋,簡稱為“一、同、正”。
圖3 多級放大電路的反饋電路Figure 3 Feedback circuit of multistage amplifier circuit
對于多級放大電路,判斷反饋時,反饋電路只看由末級輸出端直接引至第一級輸入端的反饋電路,而不管各級的反饋電路。如上圖3所示,只看電阻元件R所組成的這一條反饋電路。利用瞬時極性法判斷時,按照放大電路信號的傳輸方向,假設加在反相輸入端的輸入信號ui的極性為正,經過電阻元件R1將極性為正的信號由反相輸入端進入集成運放A1,輸出時極性為負,信號經過電阻元件R2進入集成運放A2的反相端,輸出時極性為正,再由反饋電阻R組成的反饋電路將極性為正的輸出信號uo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引入到同相輸入端。輸入信號和反饋信號加在輸入的兩端,極性相同,所以為負反饋。
(1)判斷電壓、電流反饋要看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反饋電路直接從輸出端引出或者從負載電阻RL上端引出的,則是電壓反饋,簡稱“上、壓”;從負載電阻RL的下端(靠近接地點)引出的,則是電流反饋,簡稱“下、流”。
(2)判斷串、并聯(lián)反饋要看放大電路的輸入端:如果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加在同一個輸入端(同相或反相),則是并聯(lián)反饋,簡稱“一、并”;如果輸入信號和反饋信號分別加在兩個輸入端(同相和反相),則是串聯(lián)反饋,簡稱“兩、串”。
(1)串聯(lián)電壓負反饋:如圖4所示,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分別加在反相端和同相端(兩、串),即為串聯(lián)反饋;反饋信號從負載電阻RL的上端引出(上、壓),即為電壓反饋。
圖4 串聯(lián)電壓負反饋Figure 4 Negative feedback of series voltage
(2)并聯(lián)電壓負反饋:如圖5所示,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同時加在反相端(一、并),即為并聯(lián)反饋;反饋信號從負載電阻RL的上端引出(上、壓),即為電壓反饋。
圖5 并聯(lián)電壓負反饋Figure 5 Negative feedback of parallel voltage
(3)串聯(lián)電流負反饋:如圖6所示,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分別加在反相和同相兩端(兩、串),即為串聯(lián)反饋;反饋信號從負載電阻RL的下端引出(下、流),即為電流反饋。
圖6 串聯(lián)電流負反饋Figure 6 Negative feedback of series current
(4)并聯(lián)電流負反饋:如圖7所示,反饋信號和輸入信號同時加在反相端(一、并),即為并聯(lián)反饋;反饋信號從負載電阻RL的下端引出(下、流),即為電流反饋。
圖7 并聯(lián)電流負反饋Figure 7 Negative feedback of parallel current
在放大電路中,根據(jù)需要放大不同類別的信號,如交、直流分量,采用不同的耦合方式。如圖8所示,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的信號均可以通過RE,所以RE引入的是交、直流反饋。如果發(fā)射極有旁路電容C,RE中僅有直流分量的信號通過,這時RE引入的則是直流反饋[5]。電路中引入直流負反饋的目的是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引入交流負反饋的目的是改善放大電路的性能[6]。
圖8 交、直流反饋Figure 8 Ac and Dc feedback
電子技術模擬電路中反饋類型的判斷,許多教材和相關資料上,無論是利用定義判斷還是各種計算方法等,文字敘述內容多,思路復雜,比較抽象,計算分析過程不容易弄懂,學生不易理解。通過多年實踐教學、潛心研究,運用簡單易行的20字口訣:“兩、同、負”和“兩、反、正”,“一、反、負”和“一、同、正”及“一、并”和“兩、串”,“上、壓”和“下、流”,就可以高效快速,準確無誤的判斷反饋的類型。把原來晦澀難懂,耗時較長的知識點用輕松,易懂,省時省力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甚至還可以精簡到7字口訣法:“兩、同、負”“一、并”“上、壓”來關聯(lián)記憶進行判斷,做到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學模式。
[1]計科峰,劉安芝.放大電路反饋判斷問題的教學方法[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35(2):63-65.
[2]秦曾煌,姜三勇.電工學(下冊)電子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版),2008:131-137.
[3]徐安靜.模擬電子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2006:331-332.
[5]馮志紅,趙擁軍.一種簡便的反饋類型判別方法[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34(1):108-112.
[6]王曉明,王慶亮.放大電路中的反饋快速判斷教學方法[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36(6):6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