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娜
現(xiàn)在我們寫錯字,會用橡皮擦、涂改液等工具來修改。古代沒有這些學習用具,那古人寫錯了字怎么辦呢?想知道古代的修改工具,首先就要了解古代的書寫工具。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主要在竹簡和木牘上寫字。把一個一個的小竹片或者小木片,用繩子穿起來,用毛筆在上面書寫。
最早的漢字就像一幅幅圖畫,差不多就是照著物體的形狀畫出來的,所以叫“象形字”。例如:“山”字就像山峰的樣子;“水”字像流水的形狀;“月”字是一彎明月的形狀;“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冊”字就是一根繩子把竹片穿起來的樣子。
我們常說的“刪除”的“刪”字,其實就透露了古代一種非常重要的改正書寫錯誤的方式?!皠h”,右邊是“刀”,左邊是“冊”,用刀在竹片上把寫錯的字削掉,這就是“刪”。
古代的文人,每人都有一把刀,這刀叫“書刀”,也叫“削刀”,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橡皮擦。同學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用橡皮擦擦一擦;古人用毛筆寫錯了字,用書刀削一削、刮一刮。相比較而言,古人改錯字還是個力氣活兒呢!
對于古人而言,一把精美、鋒利、稱手的書刀,是寫出好文章的必備利器。
秦漢以后,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張開始代替竹簡和木牘,成為最普遍的書寫載體。
那么,紙上寫錯了字,還能用書刀嗎?當然不能了!紙張那么薄,肯定一削一個黑窟窿!這時,古代版的“涂改液”——雌黃閃亮登場了。
沒錯,就是成語“信口雌黃”里的那個“雌黃”。
雌黃是一種礦物質,它里面有一種化學物質,可以用作褪色劑,如果寫了錯字,用雌黃涂抹之后,在原來的位置寫上正確的字就可以了。
雌黃質地細膩,軟硬適中,用手一捏就可以捏成粉末。用雌黃涂改錯誤,既遮掩了黑色墨跡,又不損壞紙張,還能保證經久不會脫落。古人這款“涂改液”,還真心不錯呢!
那么,現(xiàn)在我們所用的橡皮到底是誰發(fā)明的呢?
能擦掉鉛筆字的橡皮,是1770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首先發(fā)現(xiàn)的。在這之前,外國人是用面包屑擦鉛筆字的。普里斯特的這個發(fā)現(xiàn)引起很大轟動,因為它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
在日常的書寫過程中,大家要認真仔細,爭取少用或不用橡皮擦和涂改液,因為質量不好的橡皮擦和涂改液中含有有毒物質,容易影響我們的健康。特別是香味撲鼻的橡皮擦,不建議大家購買哦!
張朝元摘自《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