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笙清
宋代詩人韓維寫的《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薔薇科,果實可加工釀酒。宋時有一種制作荼蘼酒的方法,以木香香料研磨成粉投入酒中密封,到了開壇飲酒的時節(jié),在酒里撒上荼蘼花瓣,使酒液芳香襲人,余味無窮。有道是飲酒不能沒有酒杯助興,于是詩人特意提到了酒杯,而這酒杯,就是酒杯系列中的最大宗——瓷杯。
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酒杯中,有一種酒杯極富特色,那就是以雞為主題的雞缸杯。雞是人類最早馴服飼養(yǎng)的家禽之一,在中國古代,雞被稱為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深受人們喜愛,千家萬戶飼養(yǎng),或下蛋或食用,或報曉司晨,充滿濃濃的家居生活情趣。而且,雞與“吉”同音,寓意著順風(fēng)順?biāo)蠹罄?,所以被古人列入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之中,并以雞為題材來制作酒杯。
圖中這件粉彩雞缸杯為清代乾隆年間御窯燒造,高5.8厘米,口徑6.6厘米,底徑3.6厘米。敞口深腹,臥足,腹下斂收。通體施白釉,外壁施粉彩,繪牡丹子母雞嬰戲圖。一側(cè)有楷書“乾隆丙申御題”,并附有132字的雞缸杯說明文和朱文“乾”“隆”二印,下方木質(zhì)托座為后來所配。說明文字為一首楷書七言長詩:“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頗多,堅脆之質(zhì)于焉辯。堅樸脆巧久暫分,立德踐行義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采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牡丹麗日春風(fēng)和,牝雞逐隊雄雞絢。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良工物態(tài)肖無遺,趨華風(fēng)氣隨時變。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p>
書法結(jié)體豐滿,端正謹(jǐn)嚴(yán)。詩句中既有對雞缸杯精致絕倫的鑒賞,亦有對歷代宮廷斗雞走馬、玩物喪志的警示。詩中提到的賈昌在唐玄宗時期以斗雞神童著稱,“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這首流傳于唐代民間的民謠,譏諷之余,亦將賈昌靠斗雞發(fā)跡的情景刻畫得入木三分。根據(jù)詩意,杯身上所繪撩撥戲弄雄雞的頑童,應(yīng)當(dāng)就是以斗雞受寵于唐明皇的賈昌了。在杯底部,豎列書有“大清乾隆仿古”三行六字青花篆書款。乾隆丙申年為177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
雞缸杯是雞紋缸形杯的簡稱,以杯形似缸得名,是古代瓷器家族中極富特色的品種之一。雞缸杯以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斗彩雞缸杯最為有名,而且價值昂貴,明萬歷《神宗實錄》中就有“神宗尚食,御前釉成化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的記載。清早期著名學(xué)者朱彝尊在《曝書亭集》中亦載:“萬歷器索金數(shù)兩,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蓖怀隽穗u缸杯不菲的價值,非尋常人家可以使用。許之衡在其瓷器專著《飲流齋說瓷》中,更是將雞缸杯視為“珍同拱璧”的瓷中珍品,故后世爭相摹作,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各朝均有仿制。這件雞缸杯也不例外,仿明成化年間的造型紋飾制作,小巧玲瓏,故杯底才有“大清乾隆仿古”的款識。不過,乾隆時期御窯燒造的雞缸杯,在明成化雞缸杯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創(chuàng)新,尤其是御筆題詩,更為乾隆時期的雞缸杯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此杯為乾隆時期的一種詩畫結(jié)合的裝飾藝術(shù)精品,描畫精工細(xì)膩,構(gòu)圖層次分明。杯身正面繪一只雄雞正昂首長鳴,旁邊有一兒童手舞足蹈地頑皮嬉戲,但雄雞對頑童的撩逗毫不在意,自顧自地張嘴長鳴,威風(fēng)凜凜。除了一童一雞,還輔以牡丹、青草、山石等其他景物,使畫面上洋溢著一縷生機勃勃的氣息。杯身反面主題紋飾為乾隆贊美雞缸杯的御題詩,下方繪母雞啄蟲喂哺兩只小雛雞的畫面。只見兩只小雛雞就像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面對大自然有些怯生生的,張著小嘴不停地叫喚,正在覓食的母雞回頭看著自己的孩子,目光中充滿了母性的愛憐。
整件器物布局結(jié)構(gòu)合理,造型精巧別致,胎質(zhì)溫潤透亮,色彩明麗清新,畫工細(xì)膩精美,加上牡丹、玲瓏石的點綴,使雞缸杯更顯得富貴大氣,自然柔和中,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古時,雞缸杯主要是用于飲酒的器皿。據(jù)《成窯雞缸歌注》記載:“成窯酒杯,種類甚多,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瓷質(zhì)瑩潔而堅。雞缸,上畫牡丹,下有子母雞,躍躍欲動。”《陶說》中亦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的記載。成窯即明成化年間官窯燒制瓷器的總稱,以小件和五彩最為名貴,可見雞缸杯作為一種瓷質(zhì)酒具,從明成化起就已成為宮廷、官宦宴席、餐桌上的酒具佳品。這件雞缸杯雖非成化制品,但器形小巧精美,畫面賞心悅目,加上乾隆皇帝的御筆題詩,亦不失為清代乾隆盛世的一件瓷器精品。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