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英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夠全面的促進小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加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90-01
朗讀其實就是把無聲文字轉(zhuǎn)變成有聲語言的一個過程。對于一篇課文,通過朗讀不僅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精彩內(nèi)容、去感知語言的無限魅力。還可以提高記憶能力,訓練口語表達,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所以說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優(yōu)化朗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也早已成為工作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們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總是不盡人意:有的語文課堂,形式上看似很熱鬧,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學生只是被教師的思路驅(qū)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心不在焉,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
1.正確朗讀,養(yǎng)成習慣
有人說:字典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準備一本字典。在上新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預習,看準字形,查找字音,先"讀"為快。宋代的朱熹對朗讀曾提出過嚴格的要求: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牽強暗記,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我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重復字詞,嚴格要求他們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這樣就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順應了部分學生好動、多動的生理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比賽和朗讀比賽的活動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
2.激發(fā)心中的情感是推進朗讀教學的基礎
激發(fā)了對閱讀的情感,小學生就會注意力集中,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朗讀活動之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努力展示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及時與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在朗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應如何改正?這樣會讓學生對教師更加心服口服,對教師指出錯誤和提出的要求也樂于接受,長期以往,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親和力,從而讓學生更加喜歡你、樂于模仿你。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都希望教師喜歡自己的特點,當小學生舉起可愛的小手時,或完成"任務"之際,教師一定要叫出他們的名字,一定要毫不吝嗇地加以表揚和贊許,使學生的臉上堆積著歡笑,心中洋溢著歡樂,美滋滋地坐在座位上,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情感,使朗讀之情油然而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學習,參與閱讀。我在朗讀教學中,就是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和藹的態(tài)度、滿腔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感染著每一位學生,從而使學生樂于與我交往,主動投入學習。在朗讀過程中,我還采取多形式、多層面的模式進行。例如:在范讀的過程中,我就指名讓學生領讀,以激發(fā)其他學生向他靠近,而該學生又會因為自己讀得好而自豪,更加樂于將文章朗讀得更好。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自控力差的學生就會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手里開始玩弄其它東西。這時,我就采取分角色的方式朗讀,并展開比賽,看誰模仿得像、看誰讀得好,這時學生的閱讀情緒就會爆漲,閱讀情感也會高漲。比賽完畢,教師要給予每一位學生以適當、客觀、合理的評價。當教師給予表揚或贊許時,學生的心情會更加愉快、情感會更加濃郁。
3.要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每篇課文總有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和教材所要求掌握的重點,朗讀教學也不例外。一方面,這些重點和難點對學生理解課文思想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是教學中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理解時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設計,巧妙指導。讓學生充分感悟,輕松學會有感情朗讀。
3.1突破關鍵詞,有感情地朗讀。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通過一個詞便可表達出非凡的效果。這樣的關鍵詞就是課文的突破點。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透過字詞體驗情感,入情入境地感悟,從而接受教育,學會有感情朗讀。
3.2通過比較感悟思想,深入地朗讀。比較是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才能領悟課文的內(nèi)容,感知課文思想,更好地進行讀。
4.教給學生方法,學會學習
"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要重遷移,要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我們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方法,教會學生學習,在朗讀中我們可以做到:
4.1評價中明方法。所謂評價,是以一定的標準去衡量對象。如果我們引導學生將他們的評價標準修正得趨于科學、規(guī)范,接近于"一定標準"去評價,也就是從一定高度上使學生掌握了方法。
4.2現(xiàn)實中用方法。朗讀最終是要將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要達到這樣的能力,其前提就是朗讀。教師在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同時,便意味著教師的引導必須巧妙化,讓學生在教師巧妙化的指導中讀出興趣,讀出情感,讀出真知。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巧下工夫,尋找有效的途徑。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科學地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最大限度的還原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最終會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