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漣 王連文
2018全國兩會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重大會議。做好2018全國兩會報道工作,見證和宣傳報道走進新時代這一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面深入報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和新時代文化發(fā)展成就,全面報道2018全國兩會的各項重大議程,意義重大、使命光榮。
按照中宣部、文化部與中國記協(xié)關于做好全國兩會報道的要求、部署,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社)提高政治站位,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打響了全國兩會報道的“攻堅戰(zhàn)”。截至2018年3月22日,中國文化報社2018全國兩會報道工作圓滿收官,其中,要聞報道全面、準確,文化特色鮮明、生動,在報道規(guī)模體量、報道投入力量、報道成效質量上均為歷年之最,得到了原文化部、中宣部閱評組、中國記協(xié)等領導的肯定和好評。中國文化報社作為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重要輿論陣地,其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進一步彰顯。
2018年3月3日至3月22日,《中國文化報》共推出全國兩會報道版面80個,刊發(fā)近50萬字、圖片150余幅,其中要聞版面49個、“走進新時代 文化春滿園——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版面31個;自采稿件近100篇(涉及文化工作的重點選題30多個),采訪代表、委員等260余人次;精心設置推出“總書記的鄉(xiāng)村足跡”“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戲曲在民間”“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使命”“文化法治建設”五大通版報道;“兩會聲音”“美好生活·文化民聲”“媒體廣角”等特色欄目刊發(fā)消息46條。
順應全國兩會新媒體傳播和媒體融合大趨勢,《中國文化報》2018全國兩會報道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傳播,依托報社官方網站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文化手機報和官方微信等平臺,精心策劃設計內容、推出與網友互動性強的欄目、改進傳播和推送手法等,提高了全國兩會新媒體的傳播力,中國文化傳媒網共發(fā)布800余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優(yōu)質稿件,全國兩會相關內容點擊量達90多萬次;中國文化手機報共刊發(fā)兩會相關內容150余條;報社官方微信每天實時推送兩會相關典型文章共30多篇,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鑒于2018全國兩會報道的突出成效,《中國文化報》得到了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蔣建國以及中宣部閱評組、中國記協(xié)等有關領導和讀者的肯定好評。通過2018全國兩會報道工作,《中國文化報》建立健全了重大主題報道的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了報道思路,進一步積累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凝聚了人心、鍛煉了隊伍,采編人員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錘煉與提高。
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文化報》沒有按照往常的報道慣例僅作常規(guī)性安排,而是牢牢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以良好的政治素質與職業(yè)素養(yǎng),將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任務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把手靠前指揮,早著手、早謀劃,暢機制、建制度,抓內容、抓落實,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確保報道工作既積極穩(wěn)妥又創(chuàng)新出彩。
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體現政治素質與職業(yè)素養(yǎng)。在原文化部黨組的高度重視與關心支持下,中國文化報社成立全國兩會報道工作領導小組,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強擔任組長,多次主持召開動員會、協(xié)調會、通氣會,把全體采編人員的思想、行動統(tǒng)一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做好兩會報道工作上來。在兩會報道全過程中,劉強社長親臨一線,既提要求也提思路,全程參與采編流程,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所有部門圍繞兩會報道積極籌備、認真策劃,報社及網絡中心全體人員全部參與到兩會重大報道任務中。
一絲不茍做好“規(guī)定動作”,要聞報道嚴謹細致。圍繞做好2018全國兩會報道的“規(guī)定動作”,《中國文化報》嚴把稿件和版面政治關、安全關、質量關,沒有絲毫馬虎懈怠。今年全國兩會報道要聞版面達到49個,超過近幾年《中國文化報》兩會報道要聞版面的總和,凝聚了一線采編人員的大量心血、辛勞和智慧。
在49個要聞版面中,《中國文化報》著重對習近平總書記六下團組與代表委員親切交談、共商國是的重要活動和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引起的熱烈反響,以及兩會開、閉幕,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法》、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選舉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xié)領導人員等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配合重大議程,自采稿件按照要求采寫文化藝術界委員代表、基層群眾、文化系統(tǒng)干部等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人群并及時推出。
緊扣會議日程,《中國文化報》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制定了《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工作重點提示》,并發(fā)放給采編人員,從而對重點報道任務做到了心中有數、游刃有余。全國兩會期間,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中國文化報》及時選用新華社文圖、注意改稿,稿件編輯工作一絲不茍;為使重大新聞及時見報,將周六《文化財富周刊》、周日《美術文化周刊》兩個??黾有侣劙婷妫谝粫r間完成重大新聞報道;為保證報道和版面絕對安全,特別啟用大夜班制度,在《人民日報》定版后最終定版付印;及時傳達記協(xié)通氣會要求,強化責任意識、安全意識。
突出文化特色,開創(chuàng)性推出“走進新時代 文化春滿園——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立足文化行業(yè)實際、結合重點文化工作推出的“走進新時代 文化春滿園——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是《中國文化報》全國兩會報道的一大亮點。該系列報道的推出,實現了從以往散點報道到整版亮相、從一個版到兩個版、從兩個版到創(chuàng)意策劃推出通版報道的“三級跳”。
配合兩會重大議題,《中國文化報》全國兩會報道策劃了30多個重點選題,采訪包括原文化部系統(tǒng)在內的代表、委員,選題方向涵蓋代表委員暢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yè)提質增效、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助力中華文化更好走出去等,自采稿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圖片新聞抓拍鮮活,相關選題通過“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代表委員議國是”專欄重點推出。由編輯團隊策劃設置的 “兩會聲音”“美好生活·文化民聲”“媒體廣角”專欄,重點刊載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內容,面向的采訪對象突出基層性、行業(yè)性、代表性,包括農村、社區(qū)群眾和文化輔導員、文化站長、文藝院團人士、文化場館等文化窗口單位工作人員、藝術教育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相關刊發(fā)內容話文化民生、談發(fā)展成就、匯真摯民聲、建懇切諍言,實現了“場外連線”與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共商國是的“場內報道”相得益彰。
與此同時,《中華文化報》對稿件篇幅和質量、版面呈現、版式設計等提出新要求,立足于寫短文、接地氣,面向基層、生動鮮活;版式設計突破窠臼,視覺效果更醒目、更有沖擊力;“走進新時代 文化春滿園——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共刊登31個版,既與重大報道相互呼應,又突出了文化特色,受到中宣部閱評組的高度肯定。
既要安全穩(wěn)妥,又要銳意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發(fā)揮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新聞宣傳報道安全穩(wěn)妥固然是媒體的首要責任,但不應當成為固步自封、無所作為的借口。為此,在2018全國兩會上,《中國文化報》記者主動出擊,配合重大議題,以五大主題進行策劃,濃墨重彩推出了五大通版報道。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作出重要闡述,在全國文化系統(tǒng)引起熱烈反響?!吨袊幕瘓蟆芳皶r跟進,派出多路記者,回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過的鄉(xiāng)村,聽鄉(xiāng)親們講述村里的發(fā)展變化和文化民生,于3月16日重點推出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鄉(xiāng)村足跡”通版報道,以“基層群眾鮮活生動的肺腑之言+被采訪人群像”的構思和新穎版式,圖文并茂地呈現,并特別配發(fā)本報評論員文章《鄉(xiāng)愁,美好生活的文化底色》。這一通版報道在讀者和中宣部閱評組、中國記協(xié)和讀者中廣受好評,堪稱《中國文化報》兩會報道的“經典之作”。
對于公眾非常關注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發(fā)展問題,3月13日,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作了精彩回應?!吨袊幕瘓蟆酚?月14日推出通版特別報道,對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發(fā)展的重要成果進行了專題呈現,回應讀者關切,引起業(yè)界和讀者熱議。此外,還推出了“戲曲在民間”“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使命”“文化法治建設”三個通版報道,緊扣文化重點工作,在宣傳報道相關工作成就的同時,對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積極建言文化發(fā)展改革進行了深入報道。
調配骨干隊伍,調整采編流程,在實戰(zhàn)練兵中完善體制機制。為打贏2018兩會報道攻堅戰(zhàn),《中國文化報》調配骨干隊伍,調整采編流程,嚴把工作流程,優(yōu)化會議制度,完善值班制度,發(fā)揚敢打敢拼的精神,為順利推進報道工作保駕護航。
第一,制定中國文化報社《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工作方案》《2018年全國兩會選題方案》《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工作重點提示》《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版面值班表》。方案制定從做好“規(guī)定動作”、做優(yōu)“自選動作”出發(fā),明晰了兩會報道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操作法”,并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結合報道實際及時作出調整,為做好報道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抽調骨干力量,充實責編與二審隊伍,對編輯、二審和校對、美編、照排等重要崗位值班人員進行統(tǒng)一調配,并制定排班表,執(zhí)行雙崗雙會制度、備班制度,建立中國記協(xié)全國兩會報道通氣會參會和會議精神傳達制度,為保障報道安全與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嚴格流程管理,嚴把稿件質量關、版面安全關。打破常規(guī)做法,啟用大夜班和重大報道定版時間延緩制度,增加晚上八點的編前會,由執(zhí)行總編召集值班編輯和二審召開協(xié)調會,確定當天的全部版面內容。
通過暢通機制、建立制度,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調度,《中國文化報》兩會報道集中優(yōu)勢兵力,不僅提高了報道工作效率,也通過這次實戰(zhàn)練兵為今后的重大采訪報道工作奠定了基礎。
為打贏全國兩會報道“攻堅戰(zhàn)”,面臨繁重的采編報道任務、通宵達旦的夜班工作(凌晨四五點定版成為常態(tài),一度清晨六七點下班),持續(xù)長達20天,《中國文化報》采編人員發(fā)揚敢打敢拼、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實踐證明,《中國文化報》采編隊伍經受住了考驗和錘煉,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并能贏得勝利的生力軍。
從前方上會記者到后方支援的骨干記者(含記者站),從夜班編輯、美編、照排、校對到“采訪中心+編輯中心+專刊中心+通聯部”負責人,從報社領導班子成員和編委到辦公室等行政后勤人員,大家通力合作,緊密配合,充分發(fā)揮了每一個個體的積極性與戰(zhàn)斗力,也展示出中國文化報社邁向新時代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在2018兩會報道取得成功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自身的短板與差距:如何調整體制機制,將重大“攻堅戰(zhàn)”取得的經驗作為制度保留下來?如何加大人才培養(yǎng)力度,通過傳幫帶,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的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人才隊伍?如何在新時代不斷深化改革,增強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持續(xù)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傳媒企業(yè)的活力與競爭力?作為一家有著30多年歷史的行業(yè)報,中國文化報社轉企改制為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已經9年,我們將不斷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努力成為文化思想領域有影響力的大報、有競爭力的傳媒企業(yè),在即將到來的又一波改革浪潮中抓住機遇、實現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