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濤
這是個坐落在城市邊緣的古樸小鎮(zhèn)。
每天早晨,喚醒鎮(zhèn)上人們的不是雞鳴,而是東邊傳來的陣陣“咚咚”的聲音,鏗鏘有力。于是大家都知道,傻娃又在試鼓了。
傻娃是個孤兒,大名喚作什么早已沒人記得了,似乎也從沒有誰知道過。傻娃原本不傻。十多年前,鎮(zhèn)上的老鼓匠收徒弟,門庭若市,慕名而來的人們爭相獻殷勤,希望得到老鼓匠的青睞。老鼓匠自始至終閉目養(yǎng)神。
傻娃愛聽鼓聲,但買不起禮物送老鼓匠,便在老鼓匠家門口任寒風吹了一夜。
第二天,傻娃成了老鼓匠的關門弟子。有人不服氣地問老鼓匠憑什么收傻娃,老鼓匠只是笑笑,說:“這孩子是真心想學手藝,他這輩子注定要干這一行,不會變的?!?/p>
從此,傻娃從制作鼓皮開始,一點一點地向老鼓匠學習。有時,他也會偷跑進老鼓匠的儲藏室,偷偷捶兩下老鼓匠早先做好的鼓。老鼓匠時常握著旱煙桿在暗中窺探這一切,卻從不罵傻娃,只是笑,發(fā)自內心的笑。
漸漸地,傻娃開始學打鼓了。每當他拿起鼓槌的時候,似乎就有一種神秘的力量籠罩著他,促使他將心中慷慨激昂的感情化作密集的鼓點,在逐漸升騰的節(jié)奏中釋放自己的靈魂。
這天,老鼓匠把傻娃喚到身邊,給了他一沓泛黃的紙。告訴他:“這是我的師父傳給我的譜子,名字叫《鳳舞九天》。這首曲子難度極大,希望你能好好體會?!?/p>
師父正要再勉勵傻娃幾句,傻娃先開了口:“師父,我有事兒想跟您說。”“什么事兒?”“東西越來越貴了,再這樣下去,連肚子都填不飽。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傻娃緊緊咬著嘴唇,思忖著要不要說出“打工”這兩個字。
師父嘆了口氣,抬抬手:“你去練鼓吧,我想想辦法。”傻娃長舒一口氣正想要出門,身后如洪鐘之聲響起:“但是你記著,別盯著那幾張票子,要盯著手里的譜子!”
傻娃來到大鼓跟前,滿懷心事地看了看鼓譜。一陣風來,傻娃一把沒抓住,泛黃的紙張立刻飛散開來,如千萬只鳥兒在空中飛舞。傻娃若有所思,低下了頭。突然,他舉起鼓槌,清越激昂的鼓聲,回響在天地之間。
那是《鳳舞九天》,漫天飛揚的紙片里,佇立著一個大寫的人,也是一只等待涅槃的鳳凰。
多年以后,傻娃作為民間鼓藝術家出席某文藝發(fā)展會議。席間,有人問他為什么堅持這么多年。他笑了:“因為我從沒忘記,我是一只鳳凰,理應在九天之上盤旋。”
(作者系江蘇省阜寧中學高三21班學生)
點評
本文有兩條線索貫串全文,一條是傻娃對興趣的堅守,它串起了傻娃求藝、學藝、守藝等情節(jié);一條是師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它串起了師傅收徒、教徒、訓徒等情節(jié),兩條線索中道出每個人都不能因為外界因素的變化而改變自己內心的堅守。
評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9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