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文
習作教學一直是我們農村學生習作教學的一個難題。習作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運用語言表達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和相到的表達出來,為了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憑著我多年的習作教學經驗,提出以下的幾點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生,往往受家庭條件、生活條件、教育條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語言的積累,導致學生語言匱乏、表達欠缺,作文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或者是有話說不出。在教學中,我一直想辦法改善這種狀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與體會,與同行交流。
一、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樂于寫作,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呢?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表達。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年級特點。比如一年級的小學生,認字不多,會寫的字更是有限,就不要求學生寫的多規(guī)范,而是樂于說話、表達。逐個年段增加難度,平時利用口語交際課設計一些主題,表達的形式要多樣,發(fā)現(xiàn)能寫出好句好段好文章的學生,經常把他們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學生欣賞,讓學生有自豪感,自信感。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便于模仿。其次,要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好多時候學生不會寫作文是因為沒有東西可寫,。
二、指導觀察,提高習作能力
首先,可以讓學生觀察一種植物,通過寫觀察日記,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之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覺察出不平凡的東西來寫在日記本上。農村學生在家經常干一些家庭勞動任務,如掃地、買菜、購物、做飯等等,讓他們寫一寫,說一說親自當家的感受,字數(shù)不限,只要每天都記寫就好。這樣不僅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還有效地進行了練筆。
經常指導學生寫日記,讓學生們寫隨筆,寫隨筆是防止學生有感無處發(fā)的可悲現(xiàn)象而產生的。我要求每人一本,隨便什么時候寫,隨便怎么寫,隨便寫什么都可以,它可能一天寫幾篇,也可能幾天寫一篇,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它彌補了日記使學生練習不夠的缺陷。日記和隨筆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的文風,才能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
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學生平時寫得多、練得多,作文時才會得心應手,作文質量才能提高。
三、積累素材,提高習作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才能找到豐富習作素材。其實,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天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每天都有著很多可寫的事物。每天從旭日東升彩霞滿天,到夕陽西墜炊煙裊裊;每天從和家人同學相處,到課堂的聽課回答;日常的間操課、值日,每天的上學放學……都是很好的素材呀。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四周有高高的青山,連綿起伏的山海奇觀,一座座高山猶如翠綠的屏障,我們這里喀斯特地貌,風景獨特……春天小草發(fā)芽五顏六色的野花開滿山,夏天綠樹成蔭蟲鳴蛙叫;秋天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大人們豐收著、喜悅著……這鄉(xiāng)村風光、朝霞夕陽、日常生活、與家人師生的溫馨相處等等都是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用內心感受,用日記記錄,來豐富寫作的素材,也豐富自己的人生。指導學生樂于觀察,寫出新穎別致的作文,呼喚學生學生的寫作靈感,洗凈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覺得有身邊的美景能用千言萬語,樂于表達。
四、廣泛閱讀,提高習作能力
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課文閱讀量?!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我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多看課外書,閱讀時注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做好讀書筆記。在班上建立“圖書角”,把訂的報刊雜志,學生自己捐的各類書刊,掛在“圖書角”內,由專人負責管理,以便學生隨時翻閱。并組織學生把自己的讀后感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交流品味,互相促進。還發(fā)動學生自己訂閱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在班里用小黑板設置名言名句專欄,每天輪流由學生寫一句自己搜集的名言名句展示,引導學生交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教學中,利用每天30分鐘的讀書時光,背誦《三字經》《弟子規(guī)》和唐詩宋詞,進行經典誦讀,讓經典浸潤學生的人生;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讓優(yōu)秀童話陪伴學生成長;讀朱自清的散文,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讓好書為學生奠基,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基礎。
閱讀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讀、相互交流,引導學生想的更多、更高,提高學生的能力。要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要摘抄,摘抄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甚至好的文章;讀書還要寫讀后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這樣讀思結合、讀寫結合,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共同進步。
五、允許模仿、借鑒,鼓勵創(chuàng)新,提高習作能力
我認為作文可以模仿。當然,我們首先要鼓勵學生的作文要寫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許適當?shù)啬7聞e人的作文。我讓學生結合課本和優(yōu)秀習作例文進行模仿練習,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多讀多背,同時要學以致用,在習作中可以對優(yōu)美詞語、句子、段落進行仿寫或借鑒。不拘形式地多樣地開展小片斷練習。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就會自覺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把文章中學到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另一方面在習作中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生動、具體,語言不再貧乏、平淡了。這樣,可以降低作文難度,激起學生的習作興趣。先“扶”再“放”, 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寫作技巧,易于動筆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會相應同步提高,學生就不至于一開始就產生作文難的心理。
總之,農村的作文教學我們要從作文的特點和農村小學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恰當?shù)剡\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有效利用農村的廣闊資源。讓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寫出創(chuàng)意,寫出自己的特色。從而真正提高鄉(xiāng)村小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