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于芹超
目前,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主要采取手術方式治療,但傳統(tǒng)開放手術因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恢復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速度與質量。近年來隨著泌尿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的完善,微創(chuàng)手術在該病的療效與安全性方面也被廣泛的認可。目前,臨床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包括微創(chuàng)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MPCNL)、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RLU)、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等,然而不同手術方案的臨床收效卻有所差異性[1]。為了進一步完善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不同微創(chuàng)術式在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我院127例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式將其分為MPCNL組45例、RLU組40例、ESWL組42例。MPCNL組:性別男27例,女18例;年齡27~52(34.5±5.8)歲;結石橫徑0.8~1.8(1.3±0.2)cm。ESWL組:性別男25例,女17例;年齡27~54(34.2±4.4)歲;結石橫徑0.7~1.8(1.3±0.3)cm。RLU組:性別男21例,女19例;年齡27~55(34.5±4.3)歲;結石橫徑0.8~1.6(1.2±0.3)cm。在上述一般情況對比中,三組無明顯差異(P>0.05)。
(1)納入標準:符合《實用泌尿外科學》[2]中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尿路感染;嚴重脾腫大、肝腫大、脊柱側彎、結石遠端梗阻;同側馬蹄腎、異位腎、腎旋轉、腎腫瘤或其他上尿路畸形。
1.3.1 ESWL組 通常無需麻醉,必要時可給予鎮(zhèn)痛處理。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體位,傾斜患側,固定好患者后在X光透視下定位,治療時密切觀察碎石情況與部位變動,隨時調整操作范圍。ESWL設備工作電壓為8~14 kV,每次沖擊次數(shù)<2 500次,治療時間為20~60 min,每間隔1周治療1次,持續(xù)治療2~3次。
1.3.2 MPCNL組 協(xié)助患者取截石體位,持續(xù)硬脊膜外阻滯麻醉,患側輸尿管經(jīng)輸尿管鏡下逆行插入F6輸尿管導管,留置導尿,之后改為俯臥位。超聲定位并穿刺患側腎中盞,腎通道擴張后留置薄壁鞘。在直視狀態(tài)下插入輸尿管鏡,探尋到結石并將彈道碎石探桿置入,擊碎并沖出結石,順行置入雙J管,在皮腎通道內留置硅膠管。
1.3.3 RLU組 協(xié)助患者取健側臥位,全麻,在腋后線肋緣下橫切皮膚,切口約2 cm,鈍性分離各層,氣囊置入后建立后腹腔間隙。選擇腋前線肋緣、腋中線髂嵴上2 cm作為穿刺點,分別置入Trocar與操作器械。游離輸尿管、腎盂,在影像學提示下明確結石部位,固定結石輸尿管,以免結石滑入腎盂,在結石與其近段切開輸尿管,最后取出結石。留置雙J管,采用4-0可吸收線縫合輸尿管切口,留置導尿管與腹膜后引流管。
(1)通過影像學對比三組治療4周時的結石排凈率(殘留結石<4 mm)。(2)評價三組術中出血量。(3)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三組術后1 d時的疼痛度。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分析,(代表計量資料,t檢驗;(n,%)代表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三組術后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LU組與ESWL組術中出血量低于MPCNL組(P<0.05)。見表1。
MPCNL組45例、RLU組40例、ESWL組42例。MPCNL組治療4周時結石排凈44例(97.78%),ESWL組30例(71.43%),RLU組38例(95.00%),MPCNL組與RLU組治療4周時的結石排凈率高于ESWL組(P<0.05)。
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具有結石大、嵌頓時間長、易被輸尿管息肉包裹等特點,ESWL主要通過體外沖擊波碎石,所以成功率較低。MPCNL是一種改良的經(jīng)皮腎鏡手術技術,其以纖細的輸尿管鏡取代了粗大腎鏡,縮小通道至14~18 F,顯著提高了結石的清除率[3]。然而,MPCNL操作需要建立皮腎通道,術中出血量較大,且對于距離腎盂較遠的結石,易出現(xiàn)穿刺與入鏡困難等情況[4]。有研究發(fā)現(xiàn),RLU對于無法處理的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5-6]。RLU具有出血少、切口小等優(yōu)勢,但其要求手術醫(yī)師熟練腹腔鏡操作技術,所以早期學習曲線較長,其中術中雙J管放置、結石探查、輸尿管切口縫合均是該操作的關鍵與難點[7-8]。為了進一步完善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不同微創(chuàng)術式在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三組術后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LU組與ESWL組術中出血量低于MPCNL組(P<0.05)。MPCNL組與RLU組治療4周時的結石排凈率高于ESWL組(P<0.05)??梢?,MPCNL結石排凈率高,但風險也高,而從機體損傷角度考慮,RLU出血風險較小,適用于腎積水不明顯、結石位置偏低、結石遠端輸尿管扭曲與狹窄的患者。
總之,MPCNL對于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清除率較高,但出血量大,RLU則具有出血少、結石清除率高等特點,適于臨床應用。
表1 三組術中出血量與術后VAS評分對比
表1 三組術中出血量與術后VAS評分對比
注:與ESWL組對比,△P<0.05;與RLU組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術中出血量(ml) VAS評分(分)MPCNL組 45 80.5±4.5△※ 2.3±1.2 ESWL組 42 42.5±3.5 2.5±1.3 RLU 組 40 40.5±2.8 2.6±1.4
[1] 白大應,王云杰.后腹腔鏡在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9):143-144.
[2] 曾曉明,母健君,雷弋,等.兩種微創(chuàng)碎石術式治療單側輸尿管上段結石療效及安全性對比[J].河北醫(yī)藥,2016,38(23):3635-3636,3640.
[3] 楊關天,楊正平,楊建軍.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J].江蘇醫(yī)藥,2016,42(21):2402-2404.
[4] 黃杰,肖民輝,余閆宏,等.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98例臨床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7(11):110-112.
[5] 郭紹中,張峰.微創(chuàng)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結石臨床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5):44-45.
[6] 凌鋒,劉文政.2種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17(6):35-37.
[7] 崔岐峰,吳國英,王凱,等.后腹腔鏡與經(jīng)皮腎鏡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對比[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2):64-65.
[8] 黃蘇溪,袁超英,袁杰,等.多鏡聯(lián)合治療復雜性上尿路結石[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