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鏡升, 祁 風, 余 科, 韓玉樂, 莫綺嫻
腦血管儲備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腦小動脈和毛細血管通過擴張或收縮,維持腦血流穩(wěn)定或調控腦血流量以適應腦功能的需要,其功能受損在缺血性卒中中有重要作用,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顱內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特別是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狹窄是亞洲人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更好地了解MCA狹窄患者CVR和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關系,可為缺血性卒中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幫助。本研究對此進行隨訪研究,并對缺血性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隨訪分析,為缺血性卒中的治療提供更多信息。
1.1 對象 連續(xù)納入2014年2月~2016年9月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荔灣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或住院就診行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者中,發(fā)現(xiàn)單側或雙側、有癥狀或無癥狀的MCA狹窄,并完成1 y隨訪患者212例(輕度狹窄96例,中度狹窄67例,重度狹窄49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98例,年齡50~80歲,平均(64.60±7.69)歲;癥狀性MCA狹窄者45例;具有高血壓病史者104例,糖尿病55例,高脂血癥84例,冠心病29例,吸煙49例,飲酒42例。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50~80歲,性別不限;(2)經TCD檢查提示MCA狹窄;(3)有癥狀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梗死灶或缺血區(qū)位于MCA供血區(qū)域;(4)有清晰的顳部超聲窗口,可清晰探及顱內血流動力學變化。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的顱內或顱外血管狹窄;(2)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嚴重心臟病、及惡性腫瘤者;(3)有甲亢、貧血、顱內動靜脈畸形等疾病影響TCD檢測結果者;(4)mRS評分≥3分者;(5)頸動脈彩超提示狹窄≥50%以上者;(6)不能配合CO2試驗者。
1.3 方法
1.3.1 一般資料收集 詳細記錄入選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史、吸煙史、飲酒史及內科檢查。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脂、血糖、頸動脈超聲等。
1.3.2 MCA狹窄TCD檢查及判定 使用德國DWL公司的Multi-Dop×2 TCD儀檢測顱內血管血流情況,由5 y以上TCD檢測經驗的神經內科醫(yī)生進行檢測及判定大腦中動脈狹窄。MCA狹窄診斷標準[1]:(1)收縮峰速度(Vs)≥160 cm/s,或平均血流速度(Vm)≥120 cm/s;(2)低頻成分增加;(3)可有渦流和血管雜音出現(xiàn);(4)可有狹窄處的遠端和近端血流速度減低;(5)可有側支循環(huán)。血管狹窄分級標準[1]:160≤Vs≤180 cm/s為輕度狹窄;180﹤Vs≤220 cm/s為中度狹窄;Vs>220 cm/s為高度狹窄。
1.3.3 CVR檢測方法 應用TCDCO2試驗評價患者CVR。采用德國DWL公司的Multi-Dop×2TCD檢測儀,用QL3.0軟件監(jiān)測CVR。將兩個2 MHz探頭用Spencer支架固定于雙顳窗,取雙側MCA作為監(jiān)測血管,取樣門深(55~65 mm),待受檢者雙側MCA血流速度基線平穩(wěn)后,記錄靜息狀態(tài)MCA平均血流速度(Vm1),隨后使患者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氣體1 min,誘發(fā)高碳酸血癥,記錄吸入氣體后雙側MCA血流速度(Vm2),取狹窄側血流速度變化計算CVR,如果雙側MCA狹窄,則取兩側血流速度平均值作為該患者記錄血流速度計算CVR。CVR計算方法[3]:CVR%=(Vm2-Vm1)/ Vm1×100%。CVR受損定義為CVR<20%。
1.3.4 隨訪 所有入選患者均對其基礎疾病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每3 m隨訪一次,共隨訪1 y,記錄患者是否發(fā)生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根據情況分為卒中組與非卒中組)。
2.1 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事件與CVR及相關因素的分析 所有完成1 y臨床隨訪的患者,31例(14.6%)發(fā)生缺血性卒中(卒中組),其中3例分別于隨訪期2 m、5 m、8 m死于缺血性卒中。卒中組患者CVR為(12.6±4.8)%,非卒中組CVR為(19.3±4.5)%,非卒中組CVR明顯高于卒中組,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卒中組中MCA輕度、中度、重度狹窄者分別為6例(19.4%)、11例(35.5%)、14例(45.2%),與非卒中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而性別、年齡、吸煙、飲酒、有無癥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2 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對212例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事件危險因素作Logistic回歸分析,以缺血性卒中發(fā)生與否作為因變量(卒中發(fā)生為1,未發(fā)生為0),將CVR(無受損為0,受損為1)、MCA狹窄程度(輕度為1、中度為2、重度為3)作為協(xié)變量進行逐步Logisti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僅CVR可進入回歸方程,CVR是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CVR受損的缺血性卒中危險性是無受損的5.845倍(見表4)。
表1 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事件CVR的分析
注: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MCA狹窄程度與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分析[例(%)]
χ2檢驗分析MCA狹窄程度與缺血性卒中事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13.200,P=0.001
表3 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事件相關因素分析[例(%)]
卒中相關因素卒中組(n=31)非卒中組(n=181)檢驗值P值性別(男)年齡(歲)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病高血脂糖尿病癥狀性MCA狹窄冠心病20(64.5)63.74±7.386(19.4)4(12.9)11(35.5)11(35.5)10(32.3)8(25.8)3(9.7)94(51.9)64.75±7.7543(23.8)38(21.0)93(51.4)73(40.3)45(24.9)37(20.4)26(14.4)1.686*0.671△0.289*1.091*2.677*0.260*0.754*0.456*0.492*0.1940.5030.5910.2960.1020.610.3850.50.483
注:*為χ2值,△為t值;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MCA狹窄者缺血性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目前評價CVR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PET)、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攝影(SPECT)、磁共振成像、氙CT、灌注CT(PCT),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激光多普勒血流測定儀、近紅外線頻譜分析等。TCD與其余方法相比具有簡便、實時、費用低等特點。而評價CVR仍需要特異性的血管舒張方法,例如:CO2試驗、屏氣試驗、過度換氣試驗、靜脈注射乙酰唑胺試驗等。CO2試驗與其余相比又具有重復性及安全性好的特點,普遍得到認可[4]。本研究采用TCD結合CO2試驗的方法,患者容易接受和配合。且從中得到吸入CO2后血流速度增加率,從而較為準確地評價CVR。
MCA狹窄是導致缺血性卒中發(fā)生及復發(fā)的重要誘因[5]。據報道[6],約1/3~1/2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有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其中66%~73.3%的顱內動脈病變屬于MCA狹窄或閉塞。目前國內外學者對MCA狹窄程度在缺血性卒中事件中的影響的觀點并不一致。Gong等[7],對977例患者進行為期1 y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癥狀性MCA狹窄程度與缺血性卒中的復發(fā)無明顯相關性。但是,薛素芳等[8]對80例MCA狹窄患者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MCA狹窄程度與缺血性卒中事件發(fā)生相關。同時蘭晶等[9]進行的一項Meta分析發(fā)現(xiàn)癥狀性 MCA 狹窄程度與卒中再發(fā)相關,MCA重度狹窄的再發(fā)率最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MCA狹窄程度與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發(fā)生率相關,且重度狹窄發(fā)生率最高,但并不是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癥狀性MCA狹窄患者的復發(fā)率為17.8%,與國內外報道的相仿(14%~22%)[10,11]。但無癥狀MCA狹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率為13.7%,明顯高于既往報道[11],可能與研究對象入組條件及其個體存在差異有關。
CVR是一種內源性抗缺血能力,若CVR處于低值狀態(tài),誘發(fā)人體出現(xiàn)急性嚴重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將顯著升高[12]。近年來,國內外均有報道[13],CVR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且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據報道[14],CVR低下者,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險性是正常者的4~5倍。本研究以CVR=20%為標準,低于20%為CVR受損,發(fā)現(xiàn)其危險性是無受損的5.845倍。Kuroda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側支循環(huán)開放較為明顯者,其CVR明顯較嚴重頸動脈狹窄患者良好,表明對于頸內動脈出現(xiàn)閉塞患者,CVR能夠較好反映其側支循環(huán)情況,從而對因供血不足引發(fā)的腦血管疾病風險進行準確預測。梁莉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CVR能夠準確評估MCA狹窄患者的神經功能情況,這可認為對于MCA狹窄患者,CVR對于其預后判斷,具有較高價值。因此,在臨床中,對于缺血性卒中患者,需對CVR進行密切關注,如出現(xiàn)CVR受損,則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缺血性卒中進行預防。
綜上所述,MCA狹窄患者CVR與缺血性卒中事件相關,CVR受損,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增高,是其獨立的危險因素。CVR的監(jiān)測對缺血性卒中事件風險的預測有重要作用,臨床上可將其列為常規(guī)檢查項目,以便能更有效地預防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余 科,祁 風,韓玉樂,等. 經顱多普勒彩超對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儲備功能的臨床評估[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6,33(11):999-1001.
[2]Chen J,Liu J,Xu WH,et al. Impaired 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and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J]. PLoS ONE,2014,9(2):e88232.
[3] 黃 忠衛(wèi),陳 剛,倪海鑫,等. 癥狀性大腦中動脈缺血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的變化及其相關因素[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12(1):25-27.
[4]丁笑笑,石 進,陳予東. 二氧化碳吸人負荷試驗對腦動脈重度狹窄或閉塞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的評估[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8):845-848.
[5] 闞麗麗,王妮妮,徐 莉,等. 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缺血性前循環(huán)卒中合并大腦中動脈狹窄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5):1400-1402.
[6]唐圣桃,邢英琦,宋曉南,等. 大腦中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的預后隨訪觀察[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8,25(4):450-452.
[7] Gong XP,Zou XY,Liu LP,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1-year outco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J]. Mediators Inflamm,2013,2013(5):850714-850714
[8]薛素芳,宋曉微,任 怡. 癥狀性單純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卒中復發(fā)和臨床預后及血管改變的隨訪分析[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5,12(8):426-429.
[9]蘭 晶,曹云鵬. 癥狀性大腦中動脈狹窄程度與卒中再發(fā)的Meta分析[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31(4):342-344.
[10]Sun OM,Kyung-Ho Y,Min-Kyung C,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of symptomatic isolat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ease in Korean stroke patients. [J]. BMC Neurol,2011,11:138.
[11]張妙華. 無癥狀與癥狀性粥樣硬化性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的預后和影響因素探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5):211-212.
[12]郭 杰,周 璇,陳 延,等. 單側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灌注與腦血管儲備力的相關性[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3):210-212.
[13]曾 靜,劉星辰,楊小燕,等. 癥狀性大腦中動脈缺血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改變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yī)學,2014,(20):2582-2583,2586.
[14]黃紅莉,鄭 華,李京剛,等. 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的腦血管反應性與腦梗死相關性研究[J].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19(1):54-56.
[15] SatoshiK,Masahito K,Kenji H,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TA-MCA double anastomosis for hemodynamic compromise in post-JET/COSS era. [J]. Acta Neurochir (Wien),2014,156(1):77-83.
[16] 梁 莉,蘇金花,寇海燕,等. 經顱多普勒彩超對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儲備力的評估及其與神經功能的關系[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19):194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