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華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玉溪 652700)
臨床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中,帕金森病比較常見,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預后造成較大影響。研究發(fā)現,在帕金森病患者接受對癥治療的過程當中對其輔以綜合性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預后效果[1]。本文旨在探討帕金森病患者應用綜合性心理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接診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并按照數字抽簽原則將其分成A組和B組,各30例。A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7~80歲,平均年齡(66.3±4.7)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0.8)年。B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6.0±4.5)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0.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HAMD評分>14分,ADL評分提示日常生活功能障礙,同時排除聽力和語言表達障礙者、帕金森綜合征者、有精神疾病史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帕金森疊加綜合征者。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治療期間均實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疾病宣教、病情觀察、用藥指導、不良事件處理。A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綜合性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全面了解其心態(tài)變化,主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積極利用溫和的語言安慰、關心患者,讓患者能以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采取和家人聊天、觀看電視節(jié)目以及聆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并將本院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簡單告訴患者,促使患者樹立起面對疾病的信心。
(2)加強對患者進行疾病宣教的力度,采取一對一、開展講座以及發(fā)放宣傳冊等方式,向患者詳細講述帕金森病的相關知識,比如:臨床表現、病情評估、康復指導、治療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及時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使其能正確認識疾病。
(3)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做適量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比如:四肢關節(jié)旋轉以及屈伸等,避免出現關節(jié)僵直亦或者是肢體攣縮等不良事件,每日訓練1次。注:訓練期間,需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避免高強度訓練損傷患者機體組織[2]。
參考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IL),對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此問卷包含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以及心理健康4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干預前、后,以HAMD以及HAMA量表評估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或者焦慮程度越重。
研究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A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B組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A組 30 59.1±6.2 81.4±7.5 B組 30 59.4±6.3 69.3±9.1 t 0.1859 5.6201 P 0.8532 0.0000
A組干預后的心理狀態(tài)明顯比B組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組別 n HAMD HAMA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A組 30 25.3±4.2 14.5±3.6 27.4±5.1 15.2±4.6 B組 30 24.9±4.3 23.1±3.8 27.6±5.4 25.7±4.9 t 0.3645 8.9987 0.1475 8.5571 P 0.7168 0.0000 0.8833 0.0000
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以及肌強直等均是帕金森病的主癥,當病程延長,患者臨床癥狀加重之時,可使其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并且,長時間大劑量應用左旋多巴,亦可引發(fā)一系列的運動并發(fā)癥,從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3]。此外,非運動癥狀也可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壓力,比如:抑郁和焦慮問題等,有報道稱,抑郁情緒的出現可影響患者預后,并使其病情加重。對此,我們需要加強對帕金森病患者施以心理護理的力度。相關研究表明,綜合性心理護理作為一種以心理干預為主的護理方法,可有效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強其面對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此研究結果表明,A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均明顯優(yōu)于B組(P<0.05)。
總之,在帕金森病患者常規(guī)治療期間對其輔以綜合性心理護理,可顯著提升其生活質量,幫助紓解抑郁等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1]梅俊華,邵 衛(wèi),周景芬,等.心理干預輔助藥物治療帕金森病抑郁與認知障礙[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1,(02).
[2]顧沈紅,陳 靜,梅仕俊.帕金森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與康復,2012,(02).
[3]陳 乾,楊文明.帕金森病伴發(fā)抑郁的發(fā)病機制及其干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