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變化,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教育教學上也帶來了重大的改革,有效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倡和發(fā)展。針對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現(xiàn)狀,學校普遍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度低,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方法滿足不了職業(yè)教育需求等因素,嚴重影響了中職語文的教學效率,為此,我們引入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中,利用聲文并茂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充分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特點來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效率
一、 使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中職學生普遍文化課的基礎薄弱,專注于專業(yè)課的學習,長久下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自然失去興趣,但是,語文學科是學習的基礎,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理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語文教材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內容比較抽象化,時代背景、生活經歷和生活環(huán)境等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教材中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學生很難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作者當時心里所想所念,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課文的主旨學生們也很難領悟。使許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對語文的學習也喪失了熱愛與激情。所以,教師們要多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大量精良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及時、正確地把枯燥無味的文字換一種優(yōu)美有意境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再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能夠融入課文相關優(yōu)美環(huán)境中。使學生能夠深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例如:在教學素材《壺口瀑布》一課中,課文的語句優(yōu)美精確,具有超然的意境之美感,為此,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中職學生入情于景,課程設計可以圍繞壺口瀑布一游為主題,首先搭配音樂示范朗讀,在音樂氣氛的煽動下,教師利用多媒體充分展示壺口瀑布的自然景象,帶學生融入壺口瀑布的氛圍中,在情境中領略壺口瀑布的自然風光,以此增加學生興趣,變被動為主動,以有效避免“教師入情入境,學生無動于衷”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教學場景,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二、 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內容具體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
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動性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學生能夠學會語文的學習方法,熱愛語文的學習過程是中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課堂上枯燥的說教是傳統(tǒng)應試教學的主要體現(xiàn),老師為了讓自己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取得好成績,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講解考試中能涉及的重點與難點,可是由于課堂時間不夠充足,老師只能夠把他想講的講出來而沒有給學生自己思考與消化的時間。學生沒有真正學到新的知識。但是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功能,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直觀、形象、準確地理解消化知識,讓學生排除思維障礙,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一) 化繁為簡法
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化繁為簡的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例如:在課文《走向未知的世界——納米》中,學生往往對于納米沒有概念,也缺乏了解的興趣,為此老師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與課文相關的動畫,展示原子與分子的運動過程,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對納米的認識,以達到利用輕松的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 化虛為實法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多存在一些內容較抽象的教材,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所以,使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模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永遠的學校》一課中,領略不到校園的精神文化,在信息輔助下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大學的視頻資料,大學四年畢業(yè)生制作的剪輯片段,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體會美好的四年,校園永遠是他們的精神家園,體會到靈魂的塑造與傳播以及校園的文化本質。
(三) 化靜為動法
教材內容的死板往往令學生提不起興趣,為此將教材活起來是有效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化的方法。例如:在《牛郎織女》一課中,為學生科普牛郎星與織女星的知識點,但學生普遍對天文方面內容不理解,為此,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制作牛郎星與織女星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能夠親眼看到宇宙中牛郎星、織女星分別以每秒26公里和14公里的速度離開我們往外跑,恒星運動的整個過程生動形象地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于是教師對難以描述的天文現(xiàn)象在視頻中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更形象易懂。
三、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豐富想象力
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動力。中職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認識、理解和應用,注重基本技能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奠定學生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法,多加使用信息技術的多向性和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多方位式的多向交流以及合作精神。
例如:在《人腦與電腦》一課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安排教學,首先搜索關于人腦和電腦的資料,其次,要充分利用資料自學文章,然后根據其中的疑問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表述對“人腦”和“電腦”知識的學習內容。在此方法教學中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的獲取新知識。協(xié)作合作的學習完成了學生們思維與智慧的共享,對新學的知識有了共同的意義感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創(chuàng)新意識。
四、 利用信息技術增加學習信息量,拓展學生知識面
語文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為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素材上教師要注重知識的拓展,不少優(yōu)秀的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不僅是單單地體現(xiàn)在文字本身,更多的是想表達文字背后的深深情感。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課文的主題。我們要恰當?shù)夭扇⌒畔⒓夹g手段,展示生動有趣的畫面,播放悅耳動聽的樂曲或聲情并茂的朗讀錄音,讓學生把課內的知識向更深更廣的方面拓展、延伸。
比如:中職語文教學課標中通常有重要的詞語讀音的學習,對于生僻的詞語,老師在授課結束后,可以布置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然后在班會上組織生僻字比拼大會,不僅促進學生積極參加的興趣,也達到課程的延伸,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五、 結束語
適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來進行語文教學的改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也同時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效率,為教學的發(fā)展做了很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2]隋萍.淺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28).
[3]高玉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中職語文教學[J].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簡介:
溫雅靜,河北省秦皇島市,秦皇島市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