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紅
【教學創(chuàng)意】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把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郁頓挫的杜甫詩、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龍騰虎擲的稼軒詞單列為四個專題,可見,李杜蘇辛四人是唐詩宋詞史上四座并峙的高峰,他們都愛詩、愛酒,都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的代表。李白的《將進酒》是蘇教版選修課本《唐詩宋詞》“豪放飄逸的李白詩”專題最后一首詩,它既是李白豪放詩風的代表,又很好地闡釋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酒文化和儒家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認為,成就《將進酒》的原動力是孔子早已給中國古代文人定下的精神信仰,儒家文化核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詩歌,感受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2.以“勸酒”為線索,探究詩人狂放豪飲的原因。
3.體悟中國酒文化和儒家文化對李白等文人的深刻影響,并由此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
2.圈點勾畫法;
3.問題驅(qū)動法;
4.小組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提到李白,人們立刻會聯(lián)想到詩與酒,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同學們,提到李白與酒,你們會聯(lián)想到他的哪些詩句呢?(生答)《月下獨酌》《客中行》《行路難》等。這些都是表現(xiàn)李白汪洋恣肆的才華和瀟灑疏狂的飲酒之態(tài),那么他在與朋友宴飲時又是如何勸酒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詩仙李白的《將進酒》。
二、初讀文本
1.勸誰喝酒
學生瀏覽詩歌和注釋。
設置問題:
文章題為《將進酒》,結(jié)合注釋,找出誰勸誰喝酒?誰是這場宴會的主人?
【明確】
李白勸岑勛、應元丹丘喝酒,元丹丘是宴會的主人。
【設計意圖】整節(jié)課圍繞詩題設置問題,逐層深入,所以從釋題開始,激疑設問,讓學生在好奇探究心理的支配下進入對文本的理解和探究。預設學生一時認識不到李白“反客為主”的獨特勸酒方式,所以在釋題時板書,提醒學生注意元丹丘是主人這一重要信息。
2.怎么勸酒
一誦詩歌:請一位學生誦讀全詩,學生誦讀結(jié)束后,其他學生進行評點,同時完成正音和對重難點詩句的理解。評點結(jié)束,老師范讀一遍,再請學生評點。
【設計意圖】
學習詩歌離不開誦讀,預設學生誦讀雖有激情,但由于對重難點詩句還不夠理解,特別是尚未掌握詩歌誦讀的技巧,不能把握李白悲歡憤狂的感情變化,所以安排對學生的誦讀進行點評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順勢完成對詩句的理解。安排教者誦讀,除了讓學生學習通過朗誦的語速疾徐、聲調(diào)抑揚等來表現(xiàn)詩歌的情感外,還可以賣幾個破綻,引導學生點評,以便讓學生加深對重點詩句的理解,從而進一步體悟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設置問題:
李白是怎么勸人喝酒的?與一般人相比,他勸酒的方式有何不同?
【明確】
“會須一飲三百杯”,一次喝三百杯——喝得多。
“將進酒,杯莫?!?,一杯接一杯——頻次高。
“但愿長醉不復醒”,以酒買醉,逃避現(xiàn)實——沉醉鄉(xiāng)。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效法古人,縱酒酣飲——酒興濃。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典裘當馬,反客為主,不拘形跡——酒態(tài)狂。
李白的狂放表現(xiàn)之一是反客為主,這一點除引導學生從釋題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外,還可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詩句賞析中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乎令人不知誰是“主人”,疏狂之態(tài)躍然紙上。學生賞析李白勸人怎么喝的詩句時,可引導學生配上動作神態(tài),加上語氣詞,添上后綴“喝!”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直觀形象地展示了李白的狂放之態(tài)。
三、再探文本
3.勸酒原因
再誦詩歌:播放朗誦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聆聽模仿中除掌握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外,還要進一步體悟李白在詩中塑造的酒中詩仙的狂放之態(tài)。
【設計意圖】
這段視頻中,朗誦者用他自加的語氣詞、反復吟詠和動作神態(tài),形象地表現(xiàn)了李白飲酒時的狂放之態(tài),極具感染力,觀看、聆聽這段視頻,便于學生理解把握詩中李白狂放之態(tài)和復雜情感。
設置問題1:李白為何如此狂放地勸人喝酒?
【明確】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可見詩人之悲——年華易逝,人生苦短。
“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可見詩人之歡——既然不能跟命運抗爭,只能及時行樂,暫且快樂。
“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可見詩人之憤——有濟世之才卻無濟世之命,渴望兼濟天下卻只能獨善其身。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可見詩人之狂——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
設置問題2:李白為什么要舉曹植的例子?
【明確】
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
四、合作探究
4.“萬古愁”原因
三誦詩歌:學生自由朗誦詩歌,要求學生模仿朗誦者自加語氣詞、反復吟詠自加適當?shù)膭幼魃駪B(tài),再次理解把握詩中李白狂放之態(tài)和復雜情感。
【設計意圖】
每個學生對詩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不一,自加語氣詞、自配動作神態(tài),自由誦讀便于學生個體理解李白的狂放之態(tài)和復雜情感。
設置問題1:為什么中國古代文人大都才華橫溢卻郁郁不得志?他們?yōu)槭裁匆选皾n生、安社稷”作為他們的最高人生信仰?
【明確】
兩千多年前,孔圣人給中國古代文人定下了儒家文化的典范態(tài)度——“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中國讀書人的骨子里,更多是向往入仕的,他們大都覺得自己有“濟世”之才,“學而優(yōu)則仕”就成了他們唯一渴望選擇的道路。從陶淵明的“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到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的“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到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都表明儒家思想已注入了古代文人的血液。
設置問題2:為什么這些文人都喜歡喝酒?
【明確】
酒是澆愁的麻醉劑,從陶淵明的“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到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到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都是中國古代文人面對流逝的時光和壯志未酬的現(xiàn)實,無可奈何的自然規(guī)律排解心中憂傷的麻醉劑。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濟蒼生、安社稷”又使這些才華卓越的文人把一切悲哀不僅放在自己身上,更是擴展到比他們更痛苦的人民身上。所以他們的愁不再是個人的愁,而是“萬古愁”。
設置問題3:徐增評價“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古今無雙?!闭f說你的看法。
【明確】
5000多年的飲酒史,與4000多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史,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史,在大唐由盛轉(zhuǎn)衰之時與豪放飄逸、才氣無雙的李白碰撞,碰出了一個詩仙,撞出了千首詩章。對于李白,《將進酒》唱出了萬古憂愁,而對我們,《將進酒》卻留下了萬古光輝。
【設計意圖】
這一步驟是最具深度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預設學生一下子難以達到酒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高度,應該從“天生我材”之“材”“皆寂寞”“萬古愁”這些關鍵詞切入,找到李白矛盾心里的源頭逐步找到儒家文化這個核心思想。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布置
查閱李白的生平資料,結(jié)合其他文人的經(jīng)歷,深層思考為什么才華橫溢的李白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
【設計意圖】
基于第四環(huán)節(jié)的分析過程,讓學生學會深層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己設疑、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通聯(lián):江蘇高郵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