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是人的存在狀態(tài),而價值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價值觀教育要以生活為依托,創(chuàng)設有價值預設的情境,通過教師的價值引領,促成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人生境界的提高。
關鍵詞:生活;情境;價值觀
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價值觀教育要以真實生活為依托,在有機結合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價值引領下,通過師生有效對話等形式促成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人生境界的提高。筆者試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與哲學》中“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這一課,探討價值觀教育的實踐。
一、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價值觀教育,必須緊緊立足于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有價值預設的生活情境,實現情境與課程的有機結合。高中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不是相互割裂的三種目標,而是立體的系統(tǒng),其最終的指向在于學生更全面的成長。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的教學設計中,筆者以央視采訪視頻“你幸福嗎”為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及對幸福這個終極價值的思考,然后以近些年來國家涌現出的一大批發(fā)端于網絡、傳頌于社會、感動了中國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來設計問題和活動情境,從而將教學內容全部串聯起來。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筆者通過視頻“史蒂夫·喬布斯——56年的光輝歲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情境體驗、合作探究、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感悟怎樣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這樣既完成了知識目標的學習即理解人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和實現價值、理解人的價值的實現是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辨別比較能力,從而具有自覺創(chuàng)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還引導學生樹立了勞動、敬業(yè)和奉獻的意識、為實現人生價值不斷創(chuàng)造各種主客觀條件的精神,水到渠成地達成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二、 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開展對話,讓學生體驗價值
教學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中發(fā)生的,離開師生關系,任何教學都是無。但不同的師生關系下教育效果大大不同。服從與被服從、支配與被支配的師生關系必然導致無靈魂、無自我意識、無批判意識、無創(chuàng)新意識的客體,最終的教育效果必然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讓學生“信其道”,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前提是讓學生“親其師”,形成良性互動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杜威認為,要實現民主主義的理想,就得采用民主主義的方法。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主體和主體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師生關系呼喚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價值實現。教師面對的對象是和自己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充滿生命的、情感豐富的、個性迥然的個體。師生是相互平等的獨立個體,特別是在后喻文化時代,師生之間應在相互尊重、相互開放、相互傾聽、相互理解、相互學習中開展有效的、真誠的對話,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共同獲得精神的成長。而教師的引導作用則表現在與學生的交往和對話中,通過自己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自然無痕的影響。
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授課前,筆者把同學們分成兩大組,讓他們按要求收集相應的情境素材,并讓他們課上每組用10分鐘和全班或老師對話。第一組同學:收集感動了中國的“最美人物”“最美故事”,與同學、老師進行分享,并感悟到這些“最美人物”雖然來自不同行業(yè)和社會階層,但他們都用真實感人的行動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社會、創(chuàng)造了價值,從而體會到人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第二組同學:收集當今世界、中國社會或日常生活中“成功人物的故事”,與同學、老師進行分享,并感悟這些“成功人物”獲得成功的原因。由于課前的資料收集和課上的案例分享,學生是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因此學生在體驗中真正感悟到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而教師只是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點撥、歸納和價值引導。
三、 以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依托開展教學,促進高中生價值觀的形成和提升
教育是傳播、繼承和創(chuàng)造人類文化的活動,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因此,教育自身帶有價值引領的使命和功能。杜威曾經說過:“科學的教材代表經驗發(fā)展的某一階段或狀態(tài)?!苯逃咴谶M行價值觀教育的時候,帶有文本作者和自身的價值預設,即教師以文本和自己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參與合作探究。但由于學生作為生活的主體,他對生活世界的理解有自己的一套接受轉化體系。
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的授課中,筆者并沒有強行把一些觀點、理論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些抽象概念、原理的記憶以及應試技巧上,而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歸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人生,從而使每個學生在“分享‘最美故事,感悟人生價值”“分享‘成功故事,感悟幸福之徑”等一系列活動中,表現出想說、能說、會說的良好狀態(tài)。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授課后,筆者要求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為原點,結合所學、所思、所惑、所悟寫一篇《實現人生價值收獲幸福人生》的小論文,然后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總評等一系列的反饋,讓每個學生在思考生活的意義中培養(yǎng)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自我意識,感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總的看來,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為依托,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很好地實現了教師的價值引領,無論是學生的課前準備、課上呈現以及課后感悟,都深切感受到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人生境界的提高。教師在價值觀教育方面是責無旁貸的,教師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正確的價值引領,不斷提高自身價值素養(yǎng),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生成為學生身體和精神的一部分,形成其核心素養(yǎng),最終讓學生更全面的成長,過上真善美的完滿生活。
作者簡介:
郁蓓蓓,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