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脊梁
金鶚山那邊就是苗圃。這個地方,原先據(jù)說是育過一些花花草草的,但如今,只有一幢幢的房舍在茂盛生長,密密匝匝,重重疊疊,從金鶚山麓,一直往南湖那邊鋪陳,很是洶涌。房舍都不高,三層,四層,五層,頂多七層,絕大多數(shù)是當(dāng)?shù)赝林乃椒?。這些當(dāng)年養(yǎng)育花草的園丁,抑或說是郊區(qū)的菜農(nóng),如今都成了城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出租房屋,維護(hù)秩序。成千上萬的城市過客,成了他們的客人,也成了他們收入的部分來源。主人很少,客人很多,難免就有些照應(yīng)不過來,于是有關(guān)苗圃的故事,在這個城市也就演繹得愈來愈多。
關(guān)于苗圃最經(jīng)典的說法,一是曖昧:傳說鼎盛時期,曾有上千名從事某種特殊職業(yè)的年輕女性,在這里安營扎寨,讓人很自然地想到三千粉黛這個詞語的氣勢。這些被稱為小姐的女孩或女人,抽煙、喝酒、嚼檳榔,化很濃的妝,穿很露的衣,白天躲在出租房里死睡,傍晚時分傾巢而出,妖艷地側(cè)坐到出租摩托上,旁若無人地?fù)P長而去,深夜才成群結(jié)隊(duì)囂鬧而歸。二是恐怖:說是好些個黑惡勢力盤踞在此,每個黑幫均統(tǒng)一著裝,統(tǒng)一行動,天亮?xí)r分,集體“出操”,圍著苗圃的街街巷巷跑步,腰帶上都插著一把雪亮的馬刀,邊跑步邊大聲報數(shù)喊口號,嗨!嗨!嗨!粗獷的號子聲,震得人心驚肉跳;如果深夜獨(dú)身一人打這里經(jīng)過,碰上了這些活爺,那就必須見紅:要么退財,要么出血。傳聞很多人因此被打得死去活來,好幾人在此命歸黃泉。三是賭博:說這里到處都是麻將館和賭場,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時營業(yè),賭場有打手,有放高利貸的,許多人在此賭得傾家蕩產(chǎn),妻離子散……總而言之,苗圃在市民心中是一個五毒俱全的地方,是一個是非之地,無事不要去,有事趕緊走。連帶著,住在苗圃的人,也就要被人低看一眼了。因此不少苗圃人為了維護(hù)自己的尊嚴(yán),當(dāng)人問他家住何處時,總是支支吾吾,或說住游樂場附近,或稱住南湖那邊。明顯的聲調(diào)不高,底氣不足。
我在苗圃住了將近10年。是買了一個開發(fā)商的商品房。房子建在金鶚山的邊上,推開北面的窗戶,滿眼碧翠,香樟的枝葉,仿佛伸手可及。我在這套房里結(jié)婚,養(yǎng)兒,讀書,寫作,日子過得從容。常有人向我求證有關(guān)苗圃的種種,我要么哈哈一笑,要么沉默不語。我無法給人一個滿意的答案。對于苗圃,我總感到自己游離在它的邊緣,沒有深入,也不想深入。
我的房子在七樓,最高層,很是安靜。我很喜歡這種靜,盡管有點(diǎn)難爬。房子與地面十來米的距離,恰到好處地保持了我生活的相對獨(dú)立。我?guī)缀醪慌c院子里的任何人來往,每天下班回家,房門一關(guān),塵世的俗事便離我遠(yuǎn)去,不要說是苗圃的事情,就是院子里的聲音,我也充耳不聞。我喜歡晚上到書房中靜坐,整晚整晚地坐在寬大的書桌后面,胡思亂想?,F(xiàn)實(shí)、理想、人生、藝術(shù)、信仰……方方面面的問題和困惑,總是讓我的心情長期憂郁。我每天都在思考,思索,但總是理不出一個明朗的心境,而且越想越是感傷和惶惑。靜坐和冥想,差不多成了我這些年夜生活的主題,我已習(xí)慣了圍繞這個主題去展開我的人生,盡管,這也許毫無意義。有時候我也讀書。書房的一整面墻壁,排滿了我十幾年來搜集的藏書,尤其是近些年,我搜書更是瘋狂,每月的書賬,一般都在300元以上。我的藏書在一天天地增加,但學(xué)問卻并沒有大的提高。不少的書,買來后翻都未翻,更多的書,只是草草地流覽了一遍,既不批注,也不背記。一部《清史稿》,我讀了三年,至今未竟。我每天晚上都在變換讀書的內(nèi)容,這種交叉式的閱讀方法,使我的思想變得更加飄忽和駁雜。書讀得無聊了,或是讀出了感慨,偶爾的,我也做做文章。十年前,我曾是一個文學(xué)發(fā)燒友,寫作是我的日常生活。在苗圃的這些年,我的這份心思是越來越淡了,我很少寫,也不求發(fā)表。要寫,也不用電腦,而是固執(zhí)地用毛筆小楷,在方格稿紙上不急不慢地涂,隨心所欲的樣子。我是在尋找一份感覺?一種心境?篆刻這活,也能讓我變得心靜,在疏遠(yuǎn)了好些年后,我又翻出了刻刀和印譜,常常坐到書桌前,花幾個小時去刻一枚并不如意的章子……每天晚上,我差不多都是這樣封閉自己,打發(fā)時光,碌碌無為地忙到三點(diǎn)左右才上床睡覺。這個時候,樓下的小街巷總會準(zhǔn)時傳來手推車的聲音,咔哧咔哧咔哧,鈍澀,沉重,疲憊,我知道,是那個擺麻辣燙夜宵攤的城市邊緣人收工了。我不認(rèn)識他(她),也不知是男是女,但我知道他(她)和我一樣,都在為生活和理想而奮斗。我每天都在傾聽他(她)的聲音,這種聲音,讓我對艱辛的生活產(chǎn)生共鳴。在孤寂的深夜,我很需要這種聲音來溫暖、振作和激勵。
每天早上9點(diǎn)或許還遲一點(diǎn),我起床了,走出了無生氣的院子,經(jīng)過雜亂無章的小街,閃過形形色色的面孔,到苗圃飯莊去吃堿面。不要我說任何話,飯店的年輕老板就會把面下好端到我桌上:少油,多蔥,不要肉,從來不會出錯。苗圃飯莊不大,生意卻奇好,老板夫妻、父母外加兩個幫工,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但從來沒有怠慢過我。我跟他們一家太熟了(但不知他們姓什么,他們也不知我姓什么),我吃了他家十幾年的面。從苗圃對面的岳大邊上,一直吃到苗圃飯莊。這家安鄉(xiāng)人,如今在苗圃買了房子,我想他家的房子,該有好幾平方是我吃面所作的貢獻(xiàn)吧??上У氖牵麄儸F(xiàn)在不開飯店了,搞得我常常吃不到好早餐。他們?nèi)缃裨诟墒裁茨??不太清楚,兒子說,打牌,休息。母親說,我大兒子在新疆上班,小車接,小車送,還費(fèi)力開什么餐館?他大兒子我見過,前幾年還在苗圃下面條,莫非如今當(dāng)大官了?
我上班的地方離苗圃不遠(yuǎn),站到我房子的樓頂,便能望見辦公樓,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如果走大路,則要出夏萬街,經(jīng)游樂場口子,沿南湖大道再往北回走,要彎一段路。我很少走大路去上班,而是徑直從我們院子前面不遠(yuǎn)處的一條巷子斜插過去,六七分鐘就到了。這條路我走了好多年,而且每天要走好幾次,哪里拐彎,哪里上坡,哪里有一灘水,哪里有一塊大石頭,我瞇著眼睛都能摸到,但巷子兩側(cè)的人,我卻一個也不認(rèn)識,盡管我熟悉他們的容貌,記得住他們常穿的衣服,甚至還了解他們的生活規(guī)律。有一個標(biāo)致的女孩,常在巷子里與我狹路相逢,擦肩而過。她化了一點(diǎn)淡妝,愛穿綠色衣裳,經(jīng)常變換時髦的發(fā)型,常年一副工工整整、清清爽爽的樣子。她從我身邊經(jīng)過時,總是先用畫著眼影的大眼睛,極快地攝我一下,然后一閃而過,留下一縷淡淡的清香讓我回頭打望。我好多次想圖謀不軌與她打招呼,但話到嘴邊又咽下了,我不敢,我害怕,我除了熟悉她的外貌外,對她的其余一概不知,如果她是良家女子,我貿(mào)然和她打招呼,豈不讓人覺得輕???如果她是傳說中的小姐,豈不是自找麻煩?
這種熟悉的陌生人,在苗圃我還認(rèn)識許多。街邊的那家鹵菜店,是一中年婦女開的,矮矮胖胖的她,做事很是麻利,整天笑呵呵的樣子,肩上一天到晚斜背著一個小包,好像隨時都準(zhǔn)備收錢。她的鹵菜在苗圃很有名,味好,價高。每天上午我上班時,她便蹲在臨街的水龍頭下,用一個大腳盆清洗新鮮的雞腳爪、豬頭、豬耳、大腸、牛肚之類,中午我下班時,她正用一口大鍋旺火熬煮,香氣彌漫了半條小街。晚上下班時,制好的鹵味已整齊地擺到了玻璃貨籠中。我不時帶些耳尖牛肚之類的回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從來不作半句閑談。可有一天我下班去買豬腳時,她卻說:“別買了,你老婆剛剛買了。”我大驚,她是怎么知道我與老婆是一家人的呢?要知道,我與老婆是很少同進(jìn)同出的呀。更奇的是,她居然知道我在報社上班,是編輯部主任。而另一個我從來沒講過話的在巷口出租摩托的漢子,有一次見我打不到的士,主動跑來送我,我告訴他到華天旁邊,他卻糾正我的說法:是報社九樓吧。他們準(zhǔn)確說出我的這些信息時,都是滿臉的神秘與得意,我卻有一種被揭穿的恐慌與尷尬。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在苗圃積十年之功,刻意營構(gòu)的封閉與獨(dú)立,其實(shí)只是我的一廂情愿和自我感覺,我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都不經(jīng)意地裸露在時光之中,被人有意無意地收攏起來了。
在苗圃,“雪村”應(yīng)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個家伙,四十歲的樣子,長得實(shí)在是太像雪村了,一樣的瘦削,一樣的留小胡子,一樣的穿東北式的藍(lán)色農(nóng)民裝,甚至還戴一頂一樣的皺巴巴的藍(lán)帽子。我每天都見到他,不知他姓名,隨意用雪村這個名字來表述他。他是一個職業(yè)乞丐。每天上午我出門時,他也開始上班,穿著那套雪村式的行頭,斜背一個寫著“為人民服務(wù)”的黃書包,拄著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向人討錢。當(dāng)然他的工作地點(diǎn)不在苗圃,而是在苗圃之外的任何地方。在南湖,在步行街,在岳陽樓,在火車站,我都曾見過他辛勤工作的身影。到晚上我下班時,他也準(zhǔn)時收工,出現(xiàn)在苗圃的街口,不過拐杖已不在腋下,而是扛在肩頭,前面挑著在苗圃菜市場買的菜,碧綠的青菜,新鮮的排骨,甚至還有活蹦亂跳的桂花魚,大步流星(一點(diǎn)也不拐)地趕回家做飯。晚上也能在南湖邊上看到他,穿戴得整整齊齊,吹風(fēng)看水,很是悠閑。據(jù)說他在苗圃有兩棟房子,一棟自己住,一棟出租,全是他一瘸一拐弄來的。至于他到底是何處人,為何又走上了這條發(fā)財致富的捷徑,我未作調(diào)查,不得而知。只是每次見著他,我心中便要生出許多感慨,他現(xiàn)在的日子,也許過得很滋潤,但實(shí)在是不太光鮮,其實(shí),單憑了他獨(dú)特的容貌,模仿一些雪村的表演,他也是能體面地生活的。然而,他卻選擇了不勞而獲那條道路,而且干得心安理得,有聲有色。哎,這也是一種人生吧。
其實(shí),在苗圃我還是有一些真正的熟人的。鐘老師算是一個。他是我同事,做編輯,是傳媒界的一只老麻雀了,大家都尊稱他為老師,我有時叫,有時直呼其名。老麻雀的家在另一座臨近的城市,孤身一人租住在苗圃。我從十多年前認(rèn)識他起,就知他有兩大愛好,一是愛寫詩,二是愛女人,這兩大愛好,至今未變,而且大有發(fā)揚(yáng)光大之勢。上半夜,他喜歡找我談文學(xué),搖頭晃腦,唾沫橫飛。下半夜,他就忙他的另一份事業(yè)了。他是這方面的高手,只需與女人對視一眼,便能立馬判別有沒有路,喝兩個小時茶,便能把一個陌生女人談得撲到他懷里號淘大哭,傾訴衷腸。他房里的那張硬板床,也不知放倒了多少雪白柔軟的軀體,只怕差不多每夜都要上演一出浪漫的故事。他曾神秘兮兮地告訴我,他住到苗圃的第一個晚上,床鋪都沒來得及整理好,就匆忙接待了隔壁一個美艷的少婦。少婦丈夫坐牢,寂寞難耐,鐘老師只用了一個眼神,幾句言語,便把她一身欲火,點(diǎn)得熊熊燃燒,之后迫不及待地折騰了大半個晚上,完事之后連姓名都忘了問。他向我作報告時,詳細(xì)具體,生動活潑,頗有幾分自豪與得意。我多次唬他,要把他的秘聞告訴他老婆,他毫不在乎地哈哈大笑,那沒關(guān)系,我老婆絕對信任我。事實(shí)也確實(shí)如此,我某次有意無意跟她老婆開玩笑時,她很堅(jiān)定地說,在這方面,我對老鐘絕對放心,再說,就算他想花心,手上也沒有錢!他老婆是家里的財務(wù)總監(jiān),鐘老師的收入,必須顆粒歸倉,然后按周領(lǐng)取伙食費(fèi),數(shù)目精確到了個位。但精明的她忘了,真正的高手,是不需有形的利器的。其實(shí),鐘老師深受老婆信任,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再忙再累,他都每周要回家三次,按時向老婆交作業(yè),好多年來,風(fēng)雨無阻,雷打不動,而且激情絲毫不減。真是佩服啊,四十歲的人了,戰(zhàn)斗力居然還這么強(qiáng),怪不得她老婆對他如此滿意??墒蔷鞯乃滞耍嬲母呤?,往往都有一門過人的絕技。
小鈴鐺是我在苗圃的另一個熟人。他是我一位朋友的弟弟,很親昵地喚我做大哥。他其實(shí)并不住在苗圃,而是住在南湖邊的漁光新村。但他常常像幽靈一般,出沒在苗圃。他的職業(yè)是的士司機(jī),可傳說他是某股黑勢力的老大,很多店鋪都須向他按月交納保護(hù)費(fèi)。我無法想象,也根本不相信,這個瘦高、清秀、禮貌,甚至還有幾分靦腆的青年,竟是一個壞分子。我在街上步行時,常常會有一輛紅色的士在我身邊嘎然停下,然后傳出小鈴鐺熱情、真誠的聲音:大哥,快上來,你要去哪?我送你!這么好的小伙子,怎么會是壞人呢?可事實(shí)上,每次市里公安有行動,小鈴鐺便被抓走了,他遠(yuǎn)在外地做記者的哥哥,便要風(fēng)忙火急地趕回來,請客,送禮,托人把他救出來。最近的兩次,他哥哥一次花了6萬,一次花了4萬。如今我在苗圃很少見到小鈴鐺,不過在街上碰見他,他仍是熱情地叫我大哥,仍是真誠地要送我,在我的心中,他仍然是一個好青年。至于他的另一面,我至今都有些似信非信——哪個人沒有兩面呢?關(guān)鍵是看他用哪一面對你。
在苗圃,與我來往得最多的人(其實(shí)也不算太多),是夏景和他的二奶。夏景是苗圃的土著,他曾指著這里的街街巷巷向我解說:這里原來是一座山包,長滿茅草,他小時常在此放牛;這里原來是一口池塘,碧水幽幽,小時他常在此釣青蛙;這里曾有一棵大梨樹,直沖云天,他偷梨時還摔斷了一只胳膊……他解說時,很是懷念,弄得我也莫名其妙地跟著感傷,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他在苗圃生活了幾十年,前些年才搬到南湖那邊。也許是對故土的懷念,有事沒事的,他常常愛到苗圃來晃悠,甚至還昏了頭似的,給二奶在苗圃租了一套房,也不怕這里的故舊熟人發(fā)現(xiàn)。他的二奶,據(jù)說是一個南縣女孩,跟他時還不滿十八,不丑,也不太漂亮,很是單純和質(zhì)樸。夏景曾把二奶帶到我家里,我老婆跟他老婆熟,對那女孩有一種本能的敵視,吃飯時,氣沖沖地摔門而出,弄得我和夏景很是尷尬,而那二奶,居然若無其事,照樣有說有笑——她真的是太小了,太不懂得人世間的事情了。我老婆后來慢慢就同情和喜歡起她來,常抱著小孩去看看她。她愛極了我的兒子,只要一見到,就大把大把地買零食,我兒子也甜甜地喚她做阿姨。夏景偶爾也把我叫到他二奶那里,吃飯,喝酒,扯談。我們聊天時,他二奶便落寞地坐到窗前,癡癡地望了外面的巷子,滿眼空洞與茫然。我曾勸夏景,算了,放她一條生路吧,人家還這么小。夏景卻總是支支吾吾。大約兩年之后,那女孩才與夏景分手,走時只提了一口皮箱,夏景并沒有給她什么物質(zhì)的補(bǔ)償,我疑心她是全中國最失敗的二奶。后來我曾在街上碰到過她一次,她像見了親人似的跑來跟我打招呼,我沒問她在干什么,但看得出活得并不如意。我把這事講給夏景聽,他“哦”了一聲,淡淡的樣子。
其實(shí),苗圃在我的心中也是一個淡淡的樣子:一脈青山,懶洋洋地臥在陽光下;一片房屋,安靜地蹲在山腳邊;一些人事,平常地生活和演繹。我說不上喜歡它,也說不上討厭它,既不為居住在這里而自卑,也不為生活在這里而自豪。我只把它當(dāng)作人生中的一個客站,我只不過是這個客站里的一個過客。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世間的一個過客。
苗圃地處城市的邊緣,這里生息的人們,大多是城市邊緣人,而我,盡管在這里生活了近十年,卻一直行走在它的邊緣。苗圃有上百條巷廊,好幾萬人,但絕大多數(shù)的地方,我從未涉足,絕大多數(shù)的人事,我一無所知,即使是前面記述的那些片斷,也只是我斑駁的印象。好多年來,我一直都游離在城市的邊緣,生活在社會的邊緣,邊緣狀態(tài),是我的性格,也是我的哲學(xué),它讓我繞過了生活的復(fù)雜,也讓我缺失了深入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