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因口感糯滑、口味清香,備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一種常見的食物。重慶巴南區(qū)豐盛鎮(zhèn)十字街有一位農(nóng)婦,正是靠著這小小的糍粑,成為當?shù)氐摹懊恕薄?/p>
這位農(nóng)婦就是田芳,她靠著賣糍粑蓋上了三層樓的新房。如今46歲的田芳,不僅有做不完的糍粑訂單,每年有10余萬元收入,還不用外出打工,照顧了家里的老人、小孩。
近日,筆者走進豐盛鎮(zhèn)十字街田芳的家時,她正在和70歲的父親一起做糍粑。只見他們將浸泡好的糯米倒入木甑子里,旺火蒸1個小時。揭開裝有30斤糯米的木甑子,蒸氣騰騰而起。
“熟了,可以打了。”田芳舀出一小勺糯米嘗了一下,然后將熟糯米倒進石碓窩。
父女倆一邊喊著有節(jié)奏的號子聲,一邊拿起圓形木制糍粑棒,對著糯米使勁敲打。一下又一下,糯米被捶成一團,又粘在木棒上,拉得老長。
“捶好以后,冷卻一會兒就可以捏了?!彪S著田芳和父親的“嘿哈”聲,石碓窩內散發(fā)出陣陣清香,綿軟勁道的糍粑,就打好了。
“我做糍粑生意有20年了,手藝是跟父輩學的?!碧锓几嬖V筆者,父親那一輩就開始打糍粑賣,自己從小就傳承這門手藝,他們家的糍粑非常軟糯香甜,以前就賣得不錯,豐盛古鎮(zhèn)開街后,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這讓她家的糍粑飄香在外。
正在制作糍粑的田芳。
“好香!里面都放了什么好東西?”正在田芳店鋪前購買糍粑的游客李女士好奇地問道。
田芳接過話茬:“原材料本身沒什么特別,就是用的本地糯米,主要是制作糍粑的全過程都是靠手工操作?!?/p>
田芳告訴筆者,在打糍粑之前,要先挑選出飽滿的糯米進行浸泡,浸泡兩天后,將瀝干的糯米倒入木甑子里,用旺盛柴火蒸熟;蒸熟后就開始打糍粑了,“碓窩”是用石頭做的,用枇杷樹棒不停地搗窩子里的糯米,等到糯米全變成團,看不見米粒,而且很黏時,就打好了。
用枇杷樹棒是有講究的,因為枇杷樹木質細密、硬度適中,用來打糍粑再合適不過。最重要的是,枇杷樹棒有一種自然的清香,遇上米香,會有一種相得益彰的糅合感。
“黃豆、芝麻、花生米合制而成的糍粑粉都是手工制作,要用小碾子細細磨好。糍粑打好后,裹上粉,壓平、切塊就可以吃了。”田芳介紹,糍粑的吃法有很多樣,可以烤著吃、蒸著吃、油炸吃,無論哪種吃法,都香噴噴的,令人口水直流。
“我從1995年開始打糍粑賣,23年了!”回想起多年來的堅持,田芳有太多的感慨。
最開始,主要是在豐盛鎮(zhèn)趕集的那一天做,從凌晨忙到大天亮,一天能賣200來個。
花好蝶自來,貨好不愁賣。由于田芳的糍粑完全由手工操作完成,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糍粑清香可口的原味,并且價格也不高,一塊錢一個,因此深受市民青睞。回頭客多了,托人帶的也多了,田芳家的糍粑總是供不應求。到現(xiàn)在,不光是趕集的時間忙,平時游客也越來越多,僅靠在家做糍粑,去年她就收入10余萬元。
“每天的糍粑都是一個不剩地賣完,從沒有剩貨?!碧锓颊f,現(xiàn)在不僅在店內銷售,她還學會了在微信上賣貨。去年,學會線上銷售不久的她,線上營業(yè)額就突破了2萬元。(《重慶日報》袁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