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霞,楊志明
慢性腎臟病具有發(fā)病率高、伴發(fā)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如未能及時有效救治,導致病情惡化進展,則隨病程遷延,慢性腎病患者將發(fā)展成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衰竭,最后可發(fā)展為慢性腎病終未期(CKD5期)。當慢性腎病進展至5期時,應積極行腎臟替代治療,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1-2]。本文探討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3種血液凈化模式對CKD5期患者血鈣、磷、甲狀旁腺激素(iPTH)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4年 9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yī)院行血液凈化治療的 CKD5期患者 224例,符合納入標準:(1)符合CKD5期的診斷標準[3],且腎小球濾過率<5ml/min;(2)年齡≥18歲;(3)接受血液凈化模式治療 3 個月以上;(4)肝功能正常;(5)近期未使用細胞毒藥物和激素;(6)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發(fā)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癥者;(2)入選前1個月發(fā)生急性心血管者;(3)伴惡性腫瘤及精神障礙者;(4)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3組:血液灌流組(n=84)男51例,女33例;平均年齡(51.8±10.9)歲;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BMI)(24.4±3.7)kg/m2。血液濾過組(n=78)男 47 例,女 31例;平均年齡(52.8±11.4)歲;平均BMI(24.9±3.6)kg/m2。血液透析組(n=62)中男 33例,女 29例;平均年齡(53.2±10.6)歲;平均BMI(24.3±3.7)kg/m2。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血液灌流組:采用HA130型灌流器,安裝在透析器前,血流量保持在180~210 ml/min,2周1次灌流,5次血液透析,持續(xù)治療3個月。血液濾過組:采用一次東麗1.6濾器,置換液量13~15L,后置換方式,血流量保持在250~300 ml/min,給予含鈣1.5 mmol/L的碳酸氫鈉透析液,透析流量為500ml/min,低分子肝素抗凝。每周1次血液濾過,2次血液透析,持續(xù)治療3個月。血液透析組:采用一次性中空纖維型透析器,血流量保持在250~300 ml/min,給予含鈣1.5 mmol/L的碳酸氫鈉透析液,透析流量為500ml/min,低分子肝素抗凝。每周3次,每次4 h,持續(xù)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凈化治療前、凈化治療1和3個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血鈣、磷、iPTH及炎癥細胞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降鈣素原(PCT)]水平,其中血鈣、磷、iPTH采用全自動生化儀器檢測,CRP和PCT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各組患者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各組的血鈣水平較治療前明顯的上升,磷、iPTH、hs-CRP和PCT水平明顯的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754,均P< 0.05)。血液濾過組和血液灌流組治療1和3個月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與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血液透析組治療1個月血鈣、hs-CRP和PCT水平和治療3個月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與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血液灌流組治療3個月的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均優(yōu)于同一時間點血液透析組和血液濾過組(均P<0.05),見表1。
人體內超過50%的磷是通過腎臟排出體外,CKD患者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磷的排出障礙,引起高磷血癥,而磷在體內的潴留又可促進了甲狀旁腺功能的亢進[4]。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將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早期發(fā)現(xiàn)和干預可降低CKD患者的并發(fā)癥,提高生存率。血液凈化是目前治療CKD主要的手段之一,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對流將體內各種有害、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移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5]。
CKD被認為是一個免疫炎癥反應的疾病。hs-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6]。PCT反映了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在CKD患者中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7]。本文顯示,3種血液凈化模式均可降低CKD5期患者hs-CRP和PCT水平(均P<0.05)。血液灌流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出體外,與固態(tài)的吸附劑接觸,以吸附的方式清除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及外源性藥物或毒物等,然后將凈化后的血液回輸給患者,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8]。iPTH水平被認為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風險密切相關,較高或較低的水平都會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9]。因而CKD5患者在進行血液凈化時,需密切監(jiān)測和控制iPTH水平的變化。本文顯示,血液灌流凈化模式改善CKD5患者內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程度最大,表明血液灌流凈化模式的優(yōu)勢。
表1 3組治療前后血鈣、磷、iPTH、hs-CRP和PCT水平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天生,王東紅,師軍華.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腎纖維化指標及腎功能的變化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7):1090-1093.
[2]李拱榆,唐小玲,曲廖準.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齡對終末期腎病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5,36(24):3772-3775.
[3]顧鄉(xiāng),方向華.老年人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和分期以及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6,35(5):556-559.
[4]陳楠,史浩.慢性腎臟病高磷血癥治療-新型磷結合劑碳酸鑭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9):742-744.
[5]王莉,李貴森,劉志紅.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診治指導》[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3,22(6):554-559.
[6]吳金慶,葛廣禮,劉永梅.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鈣、磷、hs-CRP、IL-6水平變化及其相關性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4(27):70-72.
[7]陳琦,趙寧,王鳴.降鈣素原在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患者體內的水平[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6,17(2):173-176.
[8]于明忠,劉建軍,田曉,等.血液灌流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5,10(4):527-531.
[9]季煒芳,葉富英.CRRT護理安全性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健康研究,2015(3):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