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菊
筆者在執(zhí)教《神經》一課時發(fā)現(xiàn),能成功做出膝跳反射實驗的學生很少,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找到敲擊的位置或用正確的方法敲擊膝蓋韌帶。事實上,科學課上常常有學生做錯實驗,或觀察不到現(xiàn)象,或實驗數(shù)據(jù)錯誤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我們的科學課實驗教學中存在這些現(xiàn)象:常規(guī)未養(yǎng)成,課堂鬧哄哄;動手不動腦,研究層次淺;材料雜而亂,擺動無結果等問題,導致學生實驗失敗,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實驗效果差。
實驗教學是進行科學探究的最佳途徑。通過做實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且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自身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就如何提高科學課實驗教學有效性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更有趣的實驗來調動學生的思維,趣味化的導學、趣味化的實驗是提高課堂實驗有效性的催化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與共同探討,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術、游戲、實物、懸念等),就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如在《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中,在開始導入時,通過小魔術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土豆在一杯水中出現(xiàn)沉到浮的現(xiàn)象,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為什么同一個土豆在水中一會是沉一會是浮,是什么原因使土豆浮起來的,是不是水有問題等。學生的興趣來了,就很順利地進入主題。隨著土豆浮起來的秘密解開后,教師在學生猜測后演示把橡皮泥、鐵片、裝水的小瓶子放入鹽水中,結果所有的物體都沉到水底。面對這樣的場景,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鹽水不能使所有的物體浮起來,并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有什么辦法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當學生由開始的自信到深入的思考,學生的興趣會更持久、更有內在的動力,參與實驗的熱情也會更高漲。
二、精選材料,合理分發(fā)
良好的、有結構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那什么樣的材料是屬于真正有效的呢?首先,選擇更具科學性的實驗材料:如在研究擺錘的重量對擺影響的實驗中,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兩種螺帽表示不同的兩種重量的擺錘,當擺線一樣長時,實質上擺的長短卻是不同的,換上沉浮實驗盒里的小吊桶,里面分裝塑料塊和金屬塊,就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次,選擇簡明而典型的實驗材料:科學探究的材料構造要簡潔明了,要盡量控制影響孩子們探究的干擾源。張紅霞教授在《科學究竟是什么》一書中指出:越成功的教學越是簡潔明了??梢杂?個材料說明的就不用6個,能用簡單材料解決的就不用復雜材料。如《壓縮空氣》注射器就是一個有利于學生集中探究目標、專注地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現(xiàn)象、找根據(jù)證實推測的實驗材料。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在科學課上,有些教師在上課前會將所有的實驗材料放置在各小組的桌上,有時還會用其他物品遮擋住或密封起來,并反復強調“不能偷看”。殊不知,這樣反而更容易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會像一群好動和頑皮的小猴,心里一直想“探秘”,從而影響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這時,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分層出示,有些暫時不用的材料可以放在講臺下面。這樣做,既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在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到牽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大大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三、創(chuàng)新實驗,提高有效性
科學教材中編寫的實驗,雖然精心設計實驗方案,積極開發(fā)探究性實驗,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時實驗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影響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實驗進行改進。
1、比較沙土、黏土和壤土滲水性實驗
教材中在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實驗是這樣設計的:把相同多的三種土壤分別放入帶有孔的塑料杯中,下面接著一個燒杯;然后同時倒入相同多的水,一段時間后,比較漏到下面燒杯中水的體積。
由于教學時間的有限,課堂上有時無法及時觀察到漏到燒杯中的水,也就無法及時比較。同時在這個實驗中,學生不能很清楚地觀察清水滲過土壤顆粒的過程,也就無法對“滲透”有更好的理解。于是,在教材實驗的基礎上,我作了以下的改進:把相同多的三種干燥的土壤分別放入帶有孔的塑料杯中,下面接著一個燒杯;然后同時倒入相同多加入紅墨水的水,一段時間后,比較漏到下面燒杯中水的體積。
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紅色的水慢慢地滲過土壤顆粒的過程,而且通過觀察紅色的水下滲的快慢,很容易就能比較出三種土壤滲水性的不同。這樣,即使在課堂上不能觀察并比較下滲到燒杯中的水的體積,也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實驗效率,達到教材實驗的目的。
2、模擬火山噴發(fā)的實驗
教材中設計的模擬火山噴發(fā)的實驗,能比較形象地展現(xiàn)火山噴發(fā)前的現(xiàn)象,以及幫助學生理解火山噴發(fā)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為了形象地展現(xiàn)火山噴發(fā)時的現(xiàn)象,我增設了一個模擬實驗。設計如下:用泥土做成“火山”的樣子,在中間放一個長管狀的容器;然后在里面放入一個泡騰片,并向里面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溫水。這樣可以看到類似巖漿的紅色泡沫液體緩緩地從“火山口”涌出,并沿著“火山”流下來。
細節(jié)決定成敗??茖W探究真正做到有效有序,就需要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深入思考,關注細節(jié),抓住機遇,使學生都能規(guī)范科學的動手操作,通過自行探究獲取自然科學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從而真正發(fā)揮實驗教學的效應。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