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嘉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落實,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紛紛涌現(xiàn)而出,“先學后教”就是其中一種,現(xiàn)已被應用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與生硬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課堂上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教師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先學后教”模式的應用分析為探討話題進行分析與闡述。
眾所周知,閱讀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最重要的語言訓練之一,故此,在閱讀教學中成功地探索出“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歷經反復探索,我一般采取以下做法。
一、出示學習目標
在精練有趣的導語過后,再板書課題,接著教師要通過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
具體做法:
為了讓學生看清教學目標,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鮮艷的裝飾畫面。學習目標的內容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yǎng)能力,至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情感等滲透進行,一般不作為向學生揭示教學目標的內容。學習目標要準確。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既不降低,該“會運用”的,就要能當堂運用,不能人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該“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運用”,更不能搞錯。學習目標要具體,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勵性。
二、滲透自學指導
揭示教學目標后,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自學。小學高年級自學指導的方式通過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節(jié)省時間,學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學低年級常以教師口述為主。自學指導的目的是讓學生達到4 個明確,即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要求(即自學后如何檢測)。
主要做法:
自學的內容應引導學生看新知部分,抓住新舊知識相銜接的地方重點看。要緊扣學習目標精心出好思考題,因為思考題直接關系到學生自學的路子和效果。自學指導中常有思考題,一般采用課文后面的問題,也可補充,但思考題不宜太多(一節(jié)課兩三題),多了就成了“滿堂問”。思考題不能大而空,要明確具體,富有啟發(fā)性,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理解新知識,找到規(guī)律,能夠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自學的方法。怎樣學得好,就怎樣學。一般要讓學生獨立看書、思考,可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做上記號,可質疑問難,但不宜邊看書邊討論。
自學的要求。要鼓勵學生認真看書,比誰自學效果好,能做對檢測題(但檢測題在自學指導中不能出現(xiàn),一定要在看書結束后出示,否則會影響學生專心看書)。這樣使自學變成了檢測前的準備,使學生看書能夠緊張地思維。
三、學會自讀 ——先學
(一)養(yǎng)成獨立讀書習慣
激勵學生,自由讀課文,養(yǎng)成讀書好習慣: 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有不理解的詞語,學生可圈、畫、查、注、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課外要求學生閱讀書籍,并且按照課堂學習課文的方法進行學法遷移,然后要求學生撰寫觀后感以及質疑的地方。
(二)學會交流
1 .指名學生輪流朗讀課文。盡可能讓后進生讀,讓多數同學都有機會讀,每人讀一點;同時引導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指出并更正讀錯的字音,有錯即停,有錯就糾,教師僅僅幫助板書正確字音。如學生讀錯了,其他學生都不能糾正,教師再幫助正音。
2.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由學生解答,交流;如有詞語學生都不會或理解有誤,教師再作解答;如果無學生提問,教師可提問有關重點詞語檢測,指名回答,學生評議糾正。
3.學會討論
討論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目光盯住每個學生,不要盯住課本,不要只看少數學生),應先提出討論題,讓全班學生思考,個個準備回答,之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組同學),再提出問題;要問:“會的請舉手”,之后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先讓后進生回答,不要問“對不對”,讓全班齊聲回答(因為齊答使學生不動腦,誰會誰不會搞不清楚),要讓較多的學生暢所欲言,說個夠(發(fā)言面力爭100 % )。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對否,教師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絕地講,使學生的討論流于形式。
四、教師指導——后教
教師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好。教師講的內容,應該是全班學生通過更正討論還不會的地方,即大家都說錯了的或都說得不完整的。教師講不能就題講題,只找答案,應該引導學生尋找出規(guī)律,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教師不該講的堅決不講。對學生通過自學就已經掌握的,堅決不教;若部分學生做錯了,經優(yōu)生幫助更正,能正確講出“為什么”的,已經解決的問題,也堅決不教;切不可學生講一句,教師跟著重復一句,學生講一遍,教師重復一遍。對極少數學生知識回生的個別問題,也可以不教,待課外個別輔導。教師要全身心投人,善于動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要能夠駕馭好課堂。對學生要嚴格要求,確保學生坐姿端正,書寫工整,解題規(guī)范。教師要用好教棒,千方百計讓學生緊張地思維,解決疑難問題。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把學生推倒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來,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實行“先學后教”,建設一個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教學。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提高起來。
(作者單位:河源市源城區(qū)黃子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