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緣
感謝《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為廣大一線體育教師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yōu)秀教育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案例《拾起學生心中的“掉棒”》是筆者的第1件作品。在此之前筆者認為寫文章去投稿甚至發(fā)表,對自己這樣1名年輕的體育教師來說,是1件多么遙不可及的事。當筆者看到《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要舉辦全國性的“案例評選”通知時蠢蠢欲動,就想提筆寫點什么參與活動,一時卻感到無從下筆。恰在此時,筆者看到學校體育教研室交流群中推送的“高中新課程標準解讀”相關資料,引起了筆者對體育教學中如何貫徹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思考;同時,體育課上發(fā)生的接力跑“掉棒”故事,對筆者原有的教學觀念產生了沖擊。于是,筆者在沈武旗老師的鼓勵和指點下,從學生體育品德塑造上入手,完成了本次案例的初稿。經(jīng)過多次修改,筆者最終完成了這篇案例,并準時發(fā)送到了評審專用郵箱。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3月,筆者得知自己的案例榮獲了特等獎,一開始心里比較冷靜,還回想了一下,此篇案例其實就是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真實事情提煉和升華了一下而已,非常普通怎么可能獲獎。可是,沒過幾天便接到了《一線話題》欄目組要作者照片的通知,得知自己的案例即將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fā)表時,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不禁感嘆:“原來我的寫作水平也不差呀!案例不但能獲獎,還能在國家級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
感謝江蘇周燕老師對案例的評析!周老師的評析給筆者帶來了莫大的鼓勵,為筆者指明了案例寫作提升的方向,激勵著我繼續(xù)努力,謝謝您!
感謝黑龍江王烈廷老師對《拾起學生心中的“掉棒”》案例的關注,此案例能引起其他教師的思考,筆者倍感榮幸。探討交流是共同提高的基礎,筆者想對王烈廷老師在文章的疑惑作一些說明。
一是,由于學校所處地域位置優(yōu)越、辦學條件較好,學校的招生規(guī)模超大,初一年級就有40多個教學班,田徑場上經(jīng)??吹酵荒昙?~5個班的學生同時上體育課。此案例中的“掉棒事件”,是筆者在進行短跑單元教學最后1個課時發(fā)生。前期,筆者已對學生的短跑技能和交接棒技術進行了教學,所以教研組一致討論決定,將同時在田徑場隨堂上課的幾個班組織1場小型的接力跑比賽,以這樣的形式來檢驗前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所有學生都來感受一下體育比賽的氛圍。
二是,學校初中年級耐久跑教學是貫穿于整個學年的,每個月都要進行1~2次耐久跑練習。按照預定的教學計劃本節(jié)課的“課課練”內容為耐久跑,由于學生接力跑比賽會造成本節(jié)課運動負荷太小,因此就安排了800m跑作為補充。
王烈廷老師對本案例提出的其他寶貴意見與建議,筆者會認真學習與領會,爭取寫出更多鮮活的體育教育教學案例,與全國的同行們共同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