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妹
新編歷史教材要求通過老師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新教材在設計上更多強調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許多歷史事件都力求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理解等方法,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水平。由此可知,學生學習歷史的理解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在這個微時代悄然來臨,而它們又倍受歡迎的時代,我們在歷史課堂中設計了各種利于師生互動與成長的微活動,力圖借微活動之力,使學生歷史理解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1.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微思考
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課堂上,教師通過對歷史課文內容、文獻資料(圖片)的解讀,并通過歷史文獻資料及時設問,使學生圍繞文獻資料進行思索,概括提煉、抽象出歷史概念,得出科學的結論并總結出規(guī)律性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這時設問的設計要根據(jù)課文內容、文獻資料的不同解讀來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要使不同的學生都有能力進行思考的機會,力圖讓全體學生得到發(fā)展。如在學習東晉歷史時,我們可這樣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何符堅八十兵力不能統(tǒng)一江南?東晉為何能取勝?這里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小字部分內容進行思考,在思考中所有學生都會參與其中,他們會思考此課歷史課中的人和事。一系列有梯次的設問,就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完成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回答。相信在我們的真實課堂中,如果我們常常引入這樣的微思考,學生對教材中歷史的人和事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在課堂教學導入時用圖說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的圖片是一種直觀的教學資源,它也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們感覺到圖片教學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直觀地再現(xiàn)歷史情境。實際教學中我們獲知:歷史人物是學生學習歷史中最為感興趣的。歷史其實就是這些歷史人物撐起來的。中學生對正面人物的感情是崇敬的,對反面人物的感情是厭惡的,他們一切的愛憎分明都源于歷史人物在歷史中對國家,對民族英雄的所為。我們在學習完相關的歷史章節(jié)前后,均可以出示課有關的歷史人物的圖片,讓學生進行介紹,回顧此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有時還可以會借用其它資料里的與課文相關的歷史人物來引出。比如八年級歷史下冊,改革開放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習之前,可以找到美國時代周刊某一期的有鄧小平頭像的圖片出示給同學們,并告訴他們:美國時代周刊曾經(jīng)7次采用鄧小平的頭像作封面,這是為什么呢?一個歷史人物的圖片,一句設問,讓學生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鄧小平之間的關系充滿疑問。也為接下來的教學作好了鋪墊。到學完這個章節(jié)再回到這些圖片,學生對美國總統(tǒng)時代周刊采用鄧小平的頭像也就恍然大悟了。
3.在課堂結尾開展“你說我猜”的小競賽
當今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競爭,喜歡挑戰(zhàn)。所以在課堂里適時引入競爭這樣的小活動,對教學來說無疑是有益的。它可以在學習完一課之后,也可以是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后,還可以是學完整本書之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制定好規(guī)則。例如,分好小組;每組限定時間;觀眾不許插嘴,違者受罰。我覺得讓學生們感受一下在計時緊張的狀態(tài)下如何抓住主要特征清楚地描述一個人或一個歷史事件還真是不錯的一個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時候可以考驗他思維是否敏捷,還有思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借助學生喜歡的這個平臺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所學的歷史知識。
4.在復習階段用講題比賽方式
歷史講題本意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對材料、對題目進行解讀,對解題技巧的揭示作出可操作性的表達。對學生以后的解題有實質性的的幫助。如果讓學生來講題,則會讓學生更加重視材料及題目的分析、概括的思維。在訓練中,他們對題目蘊藏的信息方法會作出恰到好處的歸納。這種方法可以是在復習階段進行。 這類活動的開展,既能讓我們的課堂把主動權讓給學生。也能讓學生在復習階段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同時還能讓我們的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得到較大提升。開展這類活動需注意的是: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要作好講題的課件,這樣學生在演示時就會讓其它學生更清晰明了;要有適時的點評、小結,讓講題學生的不足之處得到及時的糾正。
5.在試題講解中使用再追問
每個學期上完新課后,我們總有段時間是進行試題訓練復習,這時候,老師讓學生對習題進行訓練后再進行講解與分析,這種模式往往是學生比較被動的接受。如果讓學生就某一道題試著再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來考查老師或者同學,那么,這種對知識點的再追問,會不會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某一個知識點呢?可以肯定的是:問題再追問,它不僅讓學生有發(fā)問的機會,還有思考的機會,更有發(fā)散的思維訓練的場所。因而,在試卷講評階段,老師不妨放手讓學生就一些試題再追問,提出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或是有疑問的問題。運用再追問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給學生充分研讀試題的時間;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問題提出時,可讓提問學生指定另外學生回答;引入競爭機制與獎勵機制,讓追問者、回答問題者獲得成就感。
總之,在微活動探究的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當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迫切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及方式的。探索歷史課堂中有利于師生互動與成長的微活動,它能讓我們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為此,我們要繼續(xù)深入課堂探索出更多的活動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最后達到國家教育部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