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蓉
音樂學科呈現(xiàn)出鮮明的興趣決定特點,顧名思義,如果學生對于音樂課程感到興趣,那么學習效果必然較為理想,反言之,如果學生缺乏足夠的興趣,任何教學手段也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的學習興趣,是音樂教學取得效果、達成目的的首要前提。
一、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原則
任何教學措施的進行和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都必須以明確的原則作為前提,否則,其效果就必然無法得到保障。
(一)注重和諧氛圍
所謂教學,最終目的和價值取向是為了教學生學,而非是為了教而教。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要重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而絕非是核心主體。
因此,只有注重和諧的氣氛,相關教學思路和措施才能得以進行與開展,否則,傳統(tǒng)灌輸式的課堂氛圍,必然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是構建出一定的氛圍,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可以沉浸其中,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fā),讓學生從“要我學”實現(xiàn)“我喜歡、我要學”的轉變。
如此,就可以實現(xiàn)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我嘗試
學生的自我嘗試,實現(xiàn)從“我要學”到“我喜歡學”的轉變,可以進一步的加強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的推動學生自我探索相關知識的能力。
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也可以使得學生感受到這一學科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的推動學生的興趣,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和探索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措施
在貫徹上述原則的同時,采取下列具體的方法,可以確保相關原則的實現(xiàn),并且最大程度的提高效果。
(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相對于中學生,小學生自制力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也是學生身心發(fā)育這一現(xiàn)實情況所決定的,因此,應當客觀的認識到這一現(xiàn)實情況,而后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來加以解決。
在實踐中,教師會讓學生布置音樂教室,內容包括懸掛音樂家照片、懸掛樂器實物或模型、布置音樂板報等。這種方法首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次,亦可以使得學生通過動手布置,初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氛圍。最后,可以使得學生基于自我參與而產生對于音樂的濃厚興趣,從而進一步的加強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
(二)直觀教學法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是小學教育中面臨著的難題和無法回避的問題,實際上,這也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欠缺理性和邏輯思維,更為看重形象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應當結合音樂這一聽覺課程的特點,結合相應視覺輸出。
手段進行教學,從而實現(xiàn)“聽看結合,以看促聽”的教學目的,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確保知識的輸出,提高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對于兒歌《小燕子》進行教學時,我們可以實現(xiàn)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個穿著花衣服的小燕子和一位女孩的對話的圖畫,其背景是萬物盎然復蘇的春天,即有效的表現(xiàn)了歌曲的內在含義和寓意,促進學生理解,而且也最大程度而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采取故事教學法
小學生對于故事的興趣是天生的,實際上,在音樂的教學中,許多歌曲的內容都可以視為是一篇故事,因此,這種方式既符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又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更可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具有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小紅帽》這一歌曲時,就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并且配置以《小紅帽》的背景音樂來向學生講解相應的故事,最后再向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小紅帽》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學會這首歌曲呢?”從而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進入正式教學。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堂是教學的中心場所,但是絕非是全部,相對而言,課外的教育不僅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而且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因此,應當采取立足課堂、課堂內外結合的理念進行。
教師應當鼓勵和促進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有幾位音樂愛好者和非愛好音樂的學生,一起學習和聯(lián)系歌曲,并且嘗試編排和歌曲配套的舞蹈。如此,一方面可以起到帶動作用,使得對音樂缺乏興趣的學習逐漸了解到音樂的魅力,甚至是愛上音樂,一方面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當在上述原則和具體措施的借鑒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各項有利的方式方法,來加強對于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