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一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笨梢娊逃⒉恢皇墙處煹氖?,更多的是家庭。家庭教育的成敗才是直接影響孩子命運的關鍵。如何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引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從而促進學生共同成長呢?下面我來談談幾點理解和做法:
一、家校共育的前提是平等與尊重
以前,教師是倍受尊敬??墒请S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師的社會地位逐步下降,年輕的家長似乎不再那么尊師重教,更多的時候,對老師是審視、是懷疑,甚至是不屑。我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態(tài),與家長平等交流。每接一個新一年,我都會在家長會上跟家長說:學習好壞不是最主要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而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家長感受到,我也是為孩子著想的,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還要讓家長知道,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也要讓孩子參與活動,學會生活。這就是我為家校共育提前做的準備。
二、家校共育的基礎是了解與溝通
首先家校共育的基礎平臺就是家長會。每次家長會,我都會充分利用會前會后的時間,走到家長中間去,與每位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溝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xiàn)及變化,適時調整方法和策略,爭取對每個孩子都做到因材施教。在家長會的過程中,我也會設計一個主題,和家長一起討論目前孩子們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研究教育方法,各抒己見,交流討論,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通過家校配合,促進學生成長。平時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也為了維護家長的面子,我也會通過家訪、電話等形式與家長單獨溝通,當然大家也都是這樣做的,我就不再贅述。
家校共育的第二平臺就是微信群。建群之初,我就對家長們說:這是我為孩子們打造的第二課堂,也是家校共育的第二平臺。孩子們有什么不會的問題都可以在群里討論,家長們有什么疑惑或心得,也可以在這里交流,共同探討助力學生成長的方法和秘訣。在群里和朋友圈里,我最常做的事就是“曬”,曬卷子,曬作業(yè),曬表揚信、積分卡,曬小老師們講課的精彩視頻,曬同學們參加活動的照片,還有我的一些感受。家長們也積極與我互動,共同鼓勵孩子努力學習。
微信群,不僅讓我與家長建立心靈溝通的橋梁,家長們更是通過微信平臺給予我無限的力量。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在與家人商議后,我決定帶孩子去北京手術。那段時間,親人、朋友、同事們都給了我許多安慰,家長們也給我極大的支持與鼓勵,我不在的日子里,有的家長幫忙組織學生放學,有的家長幫忙打掃教室,家長們互相照顧,相互提醒,同學們也非常懂事,時常給予我慰問與鼓勵,讓我在北京可以專心照顧孩子,沒有后顧之憂。當我從北京回來的時候,大家在群里熱情的歡迎,真摯的話語,都讓我非常感動,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我的學生和這些家長朋友呢?
三、家校共育的方法的是引領和參與
如何讓家校共育真正實現(xiàn)助力學生成長呢?我的做法是由教師引領,家長參與,帶領學生實踐活動,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促使孩子獨立或與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務,從而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的素養(yǎng),二年級時我與家長們商量,有機會帶孩子們進行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墒且鍪裁椿顒幽兀炕顒佑謴哪膩??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石頭媽媽發(fā)的活動宣傳,覺得挺有意義,既能讓學生體會家長工作的辛苦,又能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于是就在班級群里和家長們說了這件事。家長們都非常積極報名。經(jīng)過協(xié)商,4月10日由郵遞員大左姐姐帶領,孩子們走進郵政局,了解郵政的發(fā)展歷史、信件郵送的過程,信封的由來、尺寸、填寫的方法,認識郵票、明信片,再通過扮演各種角色,體驗不同的工作。比如營業(yè)員,負責出售信封和郵票;顧客,負責購買信封郵票并給家人或朋友寫一封信。分揀員,把大家的信從郵箱里取出來,進行分類整理。再交給郵遞員。郵遞員把這些帶著親情、友情的信送到每個人的手中。活動結束后,唐唐媽媽說:孩子懂事了,懂得體諒我每天做手術的辛苦,也知道替我分擔家務了。成成媽也說:孩子回家就要給我洗腳,說我每天站著賣貨,真是太辛苦了。大鴻的姥姥也說:小外孫長大了,幫我剪指甲,還給我捶背,還說以后要給我養(yǎng)老……班會課上,同學們也都紛紛表示要學習郵遞員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娜恕?/p>
六一兒童節(jié)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節(jié)日,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不一樣又有意義的兒童節(jié),家長們在群里積極的討論。鴻伊媽媽提議,去SOS兒童村獻愛心,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石頭媽媽負責聯(lián)系兒童村,祺祺媽、諾諾媽準備禮物,妮妮媽買水果,我負責鮮花。6月1日愛心小組代表全班同學來到SOS兒童村,與4號家庭的孩子一起歡慶六一。在與霍媽媽交談中,我們了解了他們的身世,孩子們紛紛拿出壓歲錢、零花錢捐助給4號家庭。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我們共捐得善款2000多元,并與SOS兒童村簽訂了助養(yǎng)協(xié)議,以后每年都會為他們家捐助。我們的這次六一獻愛心活動還在齊齊哈爾新聞網(wǎng)上進行了報道。八月十五,我們送去了愛心牌月餅;春節(jié),我們一起包餃子過大年;3月5日學雷鋒,我們一起幫忙打掃院子;端午節(jié),我們送去香甜美味的粽子……獻愛心活動從最初老師組織,學生參與,逐步發(fā)展成學生自己組織,家長參與。孩子們說:我們要把愛心延續(xù)下去!從此,我們的孩子,不再是驕傲任性的小公主,不再是自私頑皮的淘氣包,而是有愛心、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幫助低年級打水送奶,在校外,懂得感恩知回報,大家都說我班的孩子最仁義。
其實,家校共育的主體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引領,是推手,是助力。家校共育的目的是通過家庭與學校的有效配合,助力學生的成長。只要家長與老師抱有認真的態(tài)度、堅定的目標、配合的方法,和積極的鼓勵,相信孩子們都能成為具有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