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珍英
很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知識至上,理性至上成為學科教學中的一大弊端。而作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課堂評價也嚴重存在著重視理性,邏輯認識,輕視直覺感悟,重視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習的過程和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傾向。老師的評價或冷若冰霜,或聲嘶力竭,或笑容如曇花一現(xiàn),簡單地一個“對”字,或憤怒地打擊一片。推行素質(zhì)教育,主渠道在于課堂教學改革。怎樣激活課堂,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涉及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但課堂評價——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語言,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這里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學習信心等。)因為好的評價是一團火,可以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溫暖學生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反之,評價不到位,則可能恰似一盆冷水、一塊冰,會“撲滅”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會“凍結”學生美好的心愿。
一、農(nóng)村學校課堂評價的現(xiàn)狀
1.評價的內(nèi)容上存在一些問題
(1)課堂評價缺乏實事求是
(2)課堂評價言不由衷
(3)課堂評價沒點明緣由
(4)課堂評價忽視了群體
(5)課堂評價缺乏主體多元性
2.評價激勵的形式單一
現(xiàn)在有好多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喜歡用小紅花、大拇指、智慧星等來激勵學生,可用得過頻了,結果學生只注重獎品,不注重學習內(nèi)容,達不到激勵的效果。
3.評價模式的單一化
即課堂上的評價絕大部分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和學生自我的評價很少,更不用說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了。
二、讓自己的課堂評價更具藝術性的對策
(一)體現(xiàn)評價的適合性
適合的課堂評價可以解讀為“適時、適度、適量、適宜”。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里面提到的“及時”,就是評價的基本原則。原則上,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評價以及時為主,但是,當學生的學習結論未能明確的時候,教師也要適當?shù)难舆t評價時間,讓學生有進一步明確和重新得出結論的時間。其次,評價要適度。評價的詞語與評價的事情應該要對得上號,不能過度夸張,否則會讓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目的抱有懷疑及不信任的態(tài)度。
再次,評價要適量。適可而止,不能濫用。那種動不動就把小紅花發(fā)得滿天飛的課堂,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無論什么回答都用“好”去評價,這樣的課堂評價肯定是沒有什么效果的。課堂主要的時間還是要留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要體現(xiàn)優(yōu)化。
最后,評價要適宜。教師不能總是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浮泛空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像“好”“不錯”“很棒”等,而應該用上具體的描述性的語言,如“你聽得真認真,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呀!”“你表達得這么清晰流暢,真棒!”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因為什么原因而被贊揚。
(二)體現(xiàn)評價的人文性
新課堂應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因此評價時不能缺少人文的關懷。人文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民主的課堂中師生是互相尊重的關系,“蹲下來和學生交流”不在蹲下來的形式,而在教師尊重學生的實質(zhì)。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差異,要學會欣賞差異,鼓勵差異,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發(fā)展個性。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熱心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耐心地去指導每一位學生,仔細地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善意地去贊美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評價。比如在回答一個難于闡述清楚的問題上,若當學生心里會想但難于表達時,老師就可說:“相信你想的跟我想的是一樣的?!边@充滿人文關懷的話就能化解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從而小心翼翼地保護了學生的心靈。
(三)體現(xiàn)評價的靈活性
課堂評價不能過于簡單化,教條化,教師可以詼諧幽默、機智巧妙、獨特創(chuàng)新地運用豐富多變的語言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評價也不一定用語言或物質(zhì)獎勵,教師的一個手勢,動作,如舉個大拇指、拍個手、愛撫孩子的腦袋、一個微笑、一個點頭贊賞的目光等,都可以帶給學生莫大的安慰與鼓勵。評價的方法對于不同的孩子也可以靈活運用。平時我們還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一樣的評價:對尖子生,多給予啟迪;對中等生,誠摯地欣賞;對學困生,熱切地激勵。
(四)體現(xiàn)評價的導向性
課堂評價不能單純?yōu)樵u價而評價,課堂評價要為課堂教學服務。課堂中的評價要體現(xiàn)引導性功能,以鼓勵為主,但也要有批評評價。在表揚獎勵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的評價指正,使學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訓,明確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善于運用充滿智慧的語言,從閃光點上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暗示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使課堂評價成為“方向靶”,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如可以夸獎學生想的不一樣:“你真愛動腦子,會聯(lián)系生活想出與眾不同的內(nèi)容”“你真會創(chuàng)新……”等;當學生回答還不到位,思維還比較混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再去思考:“你別急于回答,再想想,是不是這樣呢?還有沒有更好的答案?”當提出開放性或答案多樣化的問題時,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不過早做總結性評價,可以表揚學生“愛思考,有獨到的見解”、“橫看成嶺側成峰”、“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以此鼓勵引導其他學生說出更多的想法,讓課堂生成得更加精彩紛呈。
(五)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平時,教師的課堂評價多局限在教師評價學生,而很少采用生生評價,更談不上學生評價老師了。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教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地位,有教師評價學生,也應該有學生評價教師,這樣的課堂才算得上和諧的課堂。要用教師的評價評價,感染學生;通過生生互評,以補充延伸;通過生評老師,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如果說一堂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么課堂評價則無疑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在和諧課堂中,能起點睛之筆的莫過于教師的課堂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