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鴻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chuàng)新型教學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走進了小學數學課堂,它集文字、聲音、動畫、圖形于一體,圖形清晰、動態(tài)感強、交互性強,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數學中“空間與圖形”這一教學內容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不足的現狀,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現代教育手段的出現,不僅使教師有了得力助手,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新的學習平臺。
一、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能力
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引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一步。而巧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提供的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聲音、動 畫、視頻等更受學生的歡迎。多媒體技術為“空間與圖形”信息時空一體化提供了展現舞臺,為“空間與圖形”信息的立體化、形象化呈現,提供了技術平臺。基于“空間與圖形”的特點,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將凸現出特有的價值。兒童時期是想象力最豐富、最活潑的時期。兒童愿意去發(fā)現去探究各種事物。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感知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學生猜想、想象和聯(lián)想,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觀察在空間與圖形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識圖都離不開觀察。教學中如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屏幕上使運動的事物靜止化,靜止的事物運動化,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例如,在教二年級《軸對稱圖形》時,課本提供了三副例圖,即蜻蜓、天平和楓葉,怎樣讓學生與生活經驗產生聯(lián)系呢?為了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產生興趣,我制作了微課教學,將蜻蜓、蝴蝶,魚兒,還有天上的鳥兒,飛機制作成了動畫,將音樂、旁白融入到了畫面。學生仿佛一邊在看動畫一邊在欣賞音樂散文,優(yōu)美的音樂動聽的介紹精美的畫面烘托的氛圍把學生帶入了聲光色三位一體的美的境界。多媒體微課教學改變了數學教學中的索然無味他們在享受數學中的美,思維很容易就激活了,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二、利用微課,化解圖形教學中的重、難點
小學生在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時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調用各種感官,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依靠思維去認識新知識。因此,在空間與圖形知識教學中,注重直觀形象,把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繪和靜止的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tài)過程,圖形教學中有些問題即使是借用直觀的教具,也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性強、便于操作觀察的特點來組織教學,使學生趣味橫生,加深理解。
到了中高年級,圖形教學中有些復雜、抽象、立體性強的問題,憑著自制的教具無法演繹得全面和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圖形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教師不易展示或說明的圖形,利用信息技術清晰而形象的加以說明。通過圖形教學與信息技術科學的整合來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技術與空間圖形的教學?;y為易,輕松地讓學生理解。
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便可彌補這個不足。把復雜的、精細的實驗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出現,縮短了客觀事實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地化解了數學的重難點,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新知識。
為了加深對直線、射線、線段三者之間關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條光亮的線段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端點有兩個;再使一個光亮的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具體生動的表現射線及它與線段的關系,看到射線的端點只有一個;最后使光亮的線段向兩端“無限”延伸,又使學生看到直線的形象,認識到直線無端點。這種動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線、射線、線段的關系及異同,突破現實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間觀念,提高了空間想像能力,又滲透了無限的思想。
三、利用微課,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圖形
想像力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是思維的特殊形式,在空間與圖形知識教學中只有積極啟發(fā)學生思維,才能使學生想像出新的形象,而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易為學生所接納。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使用課件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
畫面1:在一條公路上行駛著自行車、手推車、三輪車、汽車、摩托車等,車輪都是圓形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著趕路。
畫面2:出現一個“小馬虎”學生忽發(fā)奇想:怎么車輪都是圓圓的,要是將車輪換個形狀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畫面3:馬路上行駛的車子分別換上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甚至橢圓形的車輪,出現車子顛簸,甚至停駛的情況。教師揭題“圓的認識”。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用多媒體手段顯示出來,將問題化難為易,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高了,參與意識更強了。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計算機為“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效地轉變了“空間與圖形”教與學的方式。因此,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程的“平臺”。信息技術手段的出現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嶄新的教與學的平臺。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巧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微課,把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和思維過程融為一體,就一定能提高教學質量、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生動,讓學生能真正體驗和理解“空間與圖形”,從而感受到幾何數學的力量,信息技術是架起七彩數學課堂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