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英
一、幼兒入園焦慮概述
1.入園焦慮的類型
焦慮分為“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兩種?!胺蛛x焦慮”是幼兒離開親人而產生的一種不安全感。“陌生焦慮”是指幼兒接觸到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人時產生的緊張和恐懼。新學期開始,幼兒從熟悉的家庭進入陌生的幼兒園,突然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分離,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老師和伙伴,加上活動的相對不自由和集體生活規(guī)則的約束,幼兒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產生極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便如期而至。
2.入園焦慮的表現
(1)哭鬧
通過對幼兒的觀察,大多幼兒在與撫養(yǎng)者分離時,第一反應是哭鬧,不讓撫養(yǎng)者離開。從本質上來看,幼兒哭鬧是對陌生環(huán)境及陌生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依戀
當幼兒入園后,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當他們明白即使哭鬧仍要與撫養(yǎng)者分離的現實時,某些幼兒會出現特別依戀某位老師或某件物品的行為。幼兒的依戀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其心理上對安全的需求,因此依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入園焦慮的表現方式。
(3)克制
這類幼兒在經歷分離情景后,表現比較順從,不會出現不正當行為,但情緒依然低落。在教室中會保持安靜,克制自己的情緒,不主動和別人說話,有時會默默的流眼淚,尋找依戀物等。
(4)不正當行為
某些幼兒在經歷分離情景時,一旦沒有達到和撫養(yǎng)者在一起的要求,在大聲哭鬧的同時,會故意做出許多不正當行為。這類幼兒多屬于難以照看型,情緒控制能力弱,易煩躁,與撫養(yǎng)者分離時往往會用不正當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二、幼兒入園焦慮產生的原因
1.依戀及分離焦慮的產生
依戀是指個體對和其有密切關系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和依賴,與依戀相伴而生的是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幼兒和撫養(yǎng)者分離時所表現的一種不安情緒和行為,使幼兒對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生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應。
2.安全需要的暫時性缺失
幼兒剛入園時突然和親人分離,從早到晚面對的是陌生的教師、小朋友和周圍環(huán)境,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有的孩子表現得很拘謹,有的孩子則會大哭大鬧。
3.依賴向自理的過渡
進入幼兒園以后,很多時候幼兒要獨自面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如果幼兒不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就會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受挫,產生入園焦慮。
三、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對策
(一)家庭要做好幼兒入園前的充分準備
1.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2.讓幼兒提前感受幼兒園的快樂氣氛
3.家長自身應樹立正確的入園觀
以上幾點做法,能幫助家長輔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為孩子良好性格和安全感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在實踐中的應對
1.變家長與幼兒的強迫分離為暫緩分離
針對“分離難”這一現象,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幼兒,在早晨人園時,親子之間應暫緩分離,即允許家長與幼兒在一起作短暫的相處。在此期間,教師應熱情主動地與家長交談,讓幼兒看到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系。同時,讓家長明確告訴幼兒:“你已經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爸爸媽媽上班一樣,這是任務?!辈⒛托牡叵蛴變罕WC:“媽媽一定會回來接你。”
2.變單一的安慰幼兒為采取多種方式讓幼兒融入集體生活
隨著親人的離開,幼兒會突然感到安全感的喪失,多數幼兒首先會抗拒或哭泣。大多數的教師此時往往會花費所有的時間去愛撫哭泣的孩子,但教師一味地哄勸往往強化了幼兒的感受,越哄越哭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幼兒要體會一種新的社會歸屬感,只有讓他有一種參與感,能夠分享到在幼兒園時的快樂,才能更快地喜愛幼兒園的生活。
3.變詢問幼兒需要為引導幼兒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
很多幼兒隨著親人的離開,會突然感到到茫然不知所措。教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則是交往技能的重要方面。教師應當跟幼兒講明:該說話的時候要說話,有事情要大膽地告訴老師。通過反復模擬練習,使孩子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有效地緩解幼兒因親人離開帶來的心理壓力。
4.變簡單的表面判斷為滿足幼兒的真正需要
幼兒初入園,會由于環(huán)境、心理的變換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況。教師如果不加以判斷,就會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此,教師要學會聆聽和觀察幼兒,尊重、滿足、理解幼兒的需要,認真對待幼兒的情緒變化。
5.引導家長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
我們一般會認為幼兒入園工作中親子分離難,難的是幼兒離不開家長。其實,這種幼兒與家長的依戀情緒是相互的。家長也存在“入園焦慮期”的種種焦慮現象。家長非常不放心從未離開身邊的孩子。這些家長不肯走,囑咐囑咐老師,囑咐囑咐孩子,眼神中透出無比的憂慮。家長的這種憂慮情緒會直接傳染給敏感的幼兒,使幼兒獲取“不安”的信息:“媽媽舍不得我”“老師不會很好照顧我”這對幼兒順利入園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教師要與家長溝通,給家長信心,幫助家長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
(三)幼兒園和家長要及時溝通和交流
在正式入園前,幼兒園可以讓家長與幼兒一起體驗幼兒園生活,共同參與幼兒園活動,使家長對幼兒的適應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出相應的物質和心理準備。
幼兒入園后,幼兒園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或采取拍攝幼兒在園半日活動的方法,播放給家長看,讓他們更直觀、真切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減少家長的憂慮。另外,家長也要主動和教師溝通,不要無端的猜疑和猜測,并把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告訴老師,以便老師有的放矢。積極配合幼兒園,共同努力幫助幼兒盡早、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實現由家庭到幼兒園的順利過渡,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使然,而是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密切配合,提前做好準備。幼兒園與家庭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態(tài)度不僅能為幼兒在幼兒園健康成長打下基礎,而且會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對幼兒入園焦慮問題的研究,及對此提出的應對策略,在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下,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能讓新入園幼兒在活動中逐漸建立安全感,克服入園焦慮,同時盡快地順利地適應新環(huán)境,使他們不斷地去探索、學習,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心理、智力的發(fā)育。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實現由家庭到幼兒園的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