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禮記.學記》里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指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貪多務(wù)得、片面專精、浮躁輕心、畏難不前”等四種缺點,這些缺點的存在都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造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準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并且能引導(dǎo)學生糾正自己的失誤過錯,從而進行教學。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因為工作的調(diào)整,我從中學的八年級調(diào)到了小學的六年級,接了一個成績最好的三班和一個成績最差的一班,兩個班的數(shù)學平均分差十六分,一班的平均分和倒數(shù)第二的還差六分。我向來都認為學生智力間的差別是沒有這么大的,多數(shù)是由于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只要我自己有信心,只要對學生潛心指導(dǎo),成績提高應(yīng)該不會有太大問題。我對前景預(yù)測一片輝煌!頗為躊躇滿志!
開學伊始,我利用課前給學生做計算測試,測試的結(jié)果給了我當頭一棒!最基本的計算,班里竟然有八個零分的,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于是我找到了原來的班主任,向他了解同學們的情況?;貋砦腋鶕?jù)每個同學不同的特點,分別找他們談心,多以引導(dǎo)和鼓勵為主。學生還是有些許改變。
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實際工作中,我的熱情一次次被澆滅,我的信心一次次被摧毀。我迷惘了,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
痛定思痛,我又重新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多元智力理論”的資料和有關(guān)案例,反復(fù)比照,尋找自己的失誤。其中一段話一下子點醒了我?!柏澏鄤?wù)得、片面專精、浮躁輕心、畏難不前”等四種缺點,這些缺點的存在都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造成的。可是很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卻常常忽略了這個問題,干著出力卻不討好的事情。無獨有偶,我在另一篇談“新課程理念改革”的文章中又看到這樣的話“全面和諧發(fā)展,并不意味著一個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一致的發(fā)展。這是個辯證話題。我的毛病就是不能辯證地去區(qū)分對待學生,沒從根本上了解他們的層次、能力、水平等是參差不齊的,是千差萬別的。而他們的進步也應(yīng)該是有層次的、有時間的長短的、有分數(shù)的高低的。急于求成,想讓所有的孩子都按自己的意愿去發(fā)展,看到了落差,心情自然不爽。因而受傷的總是自己,讓自己的心情一點也不美麗。我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在理論指導(dǎo)下一步步實施自己的規(guī)劃。有條不紊,不急不躁。
教育方法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有一定的針對性。了解學生的不同身份、背景、心態(tài),然后對癥下藥。就像醫(yī)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進行治療。學生的學習出了毛病,也需要老師找出根本原因,是智力的還是非智力的,然后區(qū)別對待。這也是我和這群孩子摸爬滾打中得出的真諦!
這期間,有期待,有信心,有崩潰,也有退縮。在工作中,有的同學對老師的批評和引導(dǎo)不理解,老師讓他學習,他就不高興,甚至罵老師;相反也有的同學和家長讓我很欣慰,讓我覺得付出有意義,讓我越來越覺得應(yīng)該怎么做一個好老師。班級的焦旭同學是個聰明、頑皮的孩子,他以前經(jīng)常因為不完成作業(yè),成績不好,給班級扣分等原因,被請家長。他是讓老師比較頭疼的孩子。我接手時,他數(shù)學是七十一分,我知道他很聰明,就多關(guān)注她,鼓勵她,有點小進步就大加表揚,并且在班級里立他為榜樣。他是個要面子的孩子,被我弄得騎虎難下不得不學。他的家長也很配合,所以他成績直線上升,小測試經(jīng)常九十多分。有一次,他考了班級第二。我就在群里給他發(fā)喜報,還表揚他的家長的做法,目的是給其他的同學和家長看。后來焦旭當上了小組長,他能認真的輔導(dǎo)別的同學。有的組長為了提高組里的成績,不想要成績差的同學,但是焦旭主動要成績差的同學,這是讓我對他刮目相看的地方。班級里的尚遠通同學奇懶無比,他是那種“或失則止”的孩子。我教過他的姐姐,他的爸爸知道我將要教他時,特別高興地說:“張老師,這回尚遠通有救了!”對于家長的信任,我很高興。但實際教起這孩子太困難了。他也很聰明,就是學習一點都不過腦子。一次他做一道填空題時,做好幾遍都不對,我讓他把過程寫出來。這下他做對了,我問他:“這個簡單的題怎么做這么多遍?”他說:“先頭我四七三十二來著?!蔽艺媸怯X得又好氣又好笑。他也自己覺得很可笑。這樣的事,舉不勝舉;我常想:換老師了,又不能換孩子的腦子,成績好的前提應(yīng)該是有物質(zhì)基礎(chǔ)——智力的,其次是學習態(tài)度。對于尚遠通這樣的孩子,要改變的就是他的學習態(tài)度,他這么懶惰,一會不看著都不行,我曾幾度想放棄他,但一想到他執(zhí)著的父親,那么知道感恩的父親,就不忍心把他放棄。最后一有時間我就把他留在教室輔導(dǎo),時間長了,他會的題多了,也就有了些信心,成績也提高了;班級里的王旗說話口齒不清,寫字大小不一,亂糟糟的。我開始認為他智力是有問題的。有一次,我請了幾個家長到學校,聊他們孩子的學習情況,最后他的爸爸留下來,對我說:“張老師我家的孩子小時候掉進河里差點淹死。”我知道了王旗這樣的原因,同時也知道了一個父親的用意,他希望我不要嫌棄他兒子。本來我就很喜歡王旗,知道了他的情況就更心疼他。每次他他也主動留下來做題,他很踏實,也很貼心,到我這來批題都給我捶捶后背或捏捏肩,我說:“不用,不用,謝謝你!”他每次都說:“老師你最辛苦,應(yīng)該謝謝你!”每當這時,我的內(nèi)心都會漾其幸福的漣漪,我的覺得當老師特別幸福,覺得愛和付出是有回報的!
《禮記·學記》里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碑斎?,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能針對學生的不足,指出并且輔導(dǎo)他們,學生會感恩,教師的付出也會得到回報,從而教師會更加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讓自己不斷成長。事實真的是如此,在我們師生的共同促進下,在期末的管局聯(lián)考中,班級從原來的倒數(shù)第一名,進步到了正數(shù)第二名??芍^: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