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這句話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yè)的特殊在于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學生做的事,教師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矩,教師躬親共守,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誨,諄諄善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作為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敖虝?,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風師德建設的重點,如何在新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中更好地踐行師德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從教已經(jīng)15個年頭了,從一名年經(jīng)教師成長為青年教師,漸漸地即將成為中年教師。在這15年里,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我向前輩教師虛心求教,在各個方面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與時俱進,而我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理解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有一點至今未曾改變,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非常喜歡這八個字,我覺得這是對教師最完美的評價,而在現(xiàn)實中,我也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詮釋這八個字。
一、“學高為師”——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
教師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人,傳授知識是教師神圣的職責,一名教師必須精通他所教的科目,這是最基本的。不知不覺自己已經(jīng)從教十余年,每當回想起這些年來,自己為了實現(xiàn)那些難上加難的目標所付出的的艱辛和努力,總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仍記得第一次登上臺時自己那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的樣子,那時每當看到孩子們眼中流露出來的欽佩目光,自己就會有幾分周郎得志的驕傲。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地發(fā)現(xiàn)自己任教的學科知識真的是博大精深,涉及知識的廣博如大海一樣深不見底。慢慢地我的課堂失去了妙語連珠,失去了旁征博引。而孩子們的知識面越來越廣,對知識的渴望程度越來越高,偶然間在我的課堂上我注意到了孩子們那麻木無神的目光,我才意識到了對于老師來說學生們首先佩服的是你的學識,是你精湛的教學技能,那時所產(chǎn)生的惶恐和不安的情緒真是無人能夠體會。于是我便產(chǎn)生了轉行的念頭,我把這一想法悄悄透露給了以為德高望重的老教師,老師的勸誡讓我終生難忘:孩子,不要輕易轉行,教師是終生的職業(yè),教書的過程也是個知識不斷增長的過程。我那顆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除了潛心研究課本知識之外,還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在工作了三年之后考上了在職教育碩士,讓自己在教育理論層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就這樣,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向“學高為師”這一高峰不斷攀登。
二、“身正為范”——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真正為人師表。教師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為人師表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它爆發(fā)的內(nèi)驅力不可估量。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強調(diào)身教勝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
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在教書和育人雙方面的不斷提高,而高超的教書、育人水平也正是更好踐行
師德的重要保證,那么如何讓教書和育人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內(nèi)在動力,進而在本職工作中能化為具體的師德行動,就是我們今后要刻苦努力的方向。
1.切實提高“教書”即教學水平
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學生身上反映出來,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難易與否,直接折射出教師的水平的高下。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征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并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xiàn)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因此,要堅持繼續(xù)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教師要把學生培養(yǎng)陳偉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這就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教育所需要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深刻地把握運用知識的內(nèi)部規(guī)律,更為重要的是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深入研究思考它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教會他們解題的思維和方法,注重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不斷提升“育人”即德育水平
教書育人是我們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向一個教育家的目標邁進,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學生,更好地教會學生做人?教師必須既要有滿腔的愛心,還必須有高超的智慧與謀略。
只有用自己精湛的師藝,真誠的師愛去塑造學生的靈魂,才能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yè)而燃燒。正如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一個活躍而積極的成員,是過去歷史上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的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一個活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橋梁,是心靈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重要來源。一個真正熱愛教育和體驗教育真諦的教師,是為能從事這樣一種職業(yè)而感到幸福的人。
多年的教師生涯,我早已把“愛”字融在我的生命里,我會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我的學生,我愿把學生的每一抹笑容當做燦爛的玫瑰,把學生的每一滴淚當做磨礪的珍珠,把學生的每一次挫折當做天使的振翅,把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當做上帝的最高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