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煦
幼兒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而對于幼兒教育階段,幼兒的各種行為習慣將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乃至直接關系到將來的學習有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入手,讓他們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習慣,愛講衛(wèi)生的習慣,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習慣等等。那么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呢?
一、幼兒教育中,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具體分析
1.早晨懶床的習慣
由于很多家長對幼兒教育不夠重視,總覺得幼兒教育可有可無,有時因為身體等原因造成了幼兒經常遲到、早退、甚至不請假,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幼兒早晨懶床的習慣,特別對于冬天,很多幼兒懶床不到學校,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造成了幼兒懶惰的思想。形成這樣的習慣,糾正過來還是比較困難,甚至有反復的現象。作為家長,應明確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晚上提醒幼兒主動睡眠,早晨早起的習慣。
2.不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于衛(wèi)生習慣不是太理解,更不懂得衛(wèi)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洗臉、刷牙的道理,甚至有些衛(wèi)生習慣對于他們的身體有一些傷害,比如,幼兒對于洗頭的習慣,往往操作不當,會將化學物質流入眼睛,造成疼痛,這樣就形成了幼兒洗頭就緊張的,甚至懼怕洗頭。因此,作為教師,應該讓他們懂得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讓幼兒對洗臉、刷牙充滿好奇心的初期,就開始引導、幫助他洗臉、刷牙,并對于造成傷害性的操作實踐,有一定的預防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們會自覺養(yǎng)成愛講衛(wèi)生的習慣。
3.不愿上學
進入幼兒園初期,他們對幼兒園各種不同的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但隨著新鮮感的逐步褪去,他們開展討厭上學,對于教師提出的要求和規(guī)矩,很多幼兒不能承受,從而造成了很多幼兒不愿意上學的念頭。很多幼兒在進幼兒園一段時間后,不習慣這里的學習與生活,進入園口便大鬧起來。孩子上幼兒園是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教師要教育他們不能像在家里一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須服從教師的管理,也不能獨占玩具、必須有一定的約束力,教師要通過思想開導他們,提高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4.隔代教育
當今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飛快,一些年輕家長忙于工作或因長期在外地打工、離婚等問題無暇照顧孩子,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代人,這些老人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于是便形成了隔代教育?;仡欀袊鴼v史其實隔代教育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上至皇家貴胄,下至平民百姓之家,不難發(fā)現其蹤影。究其原因在于:祖輩有較多的育兒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老人與孩子有血緣關系,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憐愛與愛護;多數祖輩家長常有一種“補償心理”,由于大部分家長受自身年齡和歷史條件等特點的局限,教育孩子時會出現過于溺愛和期望過高兩個極端,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問題。這些極端就會導致: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獨立發(fā)展、失去創(chuàng)新能力、失去本我能力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二、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有效策略
1.結合教學活動與趣味性的游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能讓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生活觀念,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比如,培養(yǎng)學生愛動腦筋的習慣,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啟發(fā)他們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將衛(wèi)生的習慣,教師可以將不講衛(wèi)生造成的健康危害通過學生的模仿游戲展示出來,給他們思想啟發(fā),教育他們什么是對于錯,不能含糊其詞;教育幼兒要有禮貌,可以讓幼兒將講禮貌通過幼兒具體的事例展示出來,教育幼兒那些事將禮貌,那些是錯誤的。
2.通過讓幼兒反復訓練,形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通過大量重復的訓練,在實踐訓練中,讓他們樹立良好的習慣,可以通過每日活動,每日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多次訓練,不僅幫助他們形成意識,還應該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多次訓練多種不同的習慣養(yǎng)成,可以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點一滴地滲透與強化。
3.通過幼兒的榜樣示范作用,提高育兒效果
在班級中樹立典型,以他們?yōu)榘駱?,通過示范引領作用,能夠教育其他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有一位幼兒主動排隊,這時教師可以樹立典型,讓其他幼兒向他學習。從而教育其他幼兒在排隊時常發(fā)生推擠,出現不遵守紀律現象。俗話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绷晳T的養(yǎng)成對于人的一生至關重要。
4.運用情感轉移的方法,讓幼兒學著關心他人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情感更具直接性、情節(jié)性,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就要尋求一種切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方法。情感轉移是由他人情緒情感狀態(tài)引起,并與之相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情感共鳴的反應。理智控制情感;接受新思想:隔代家長必須注意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不能包辦代替,過度保護。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尊重幼兒做事的愿望,把幼兒當作一個個體,尊重他的選擇,不要因為擔心他做不好而幫他做原本應該讓他自己做的事情;延遲滿足:隔代家長對幼兒的要求滿足得“太快”,不等幼兒說出口,想做的事情隔代家長已然代勞。父母與隔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思想達成統(tǒng)一:隔代家長應當和年輕父母在教育上達成共識,隔代家長要認識到自己處于教育的輔助地位,放眼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認清社會的發(fā)展方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重視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不能過分溺愛也不能管教過嚴,在幼兒犯錯誤時,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使幼兒改正錯誤,從而進一步發(fā)展。
對于幼兒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習慣得最佳時期,教師與家長不僅要重視這方面的教育,還應該共同攜手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良好的伴隨幼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