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升職后,往往會感到很滿足,但這些滿足感沒多久就會消失;當我們買了豪宅,也會以為自己很幸福,但是這些幸福感不過轉了一圈隨即離去,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布里克曼曾做過一個實驗,買彩票中得100萬美元巨獎的幸運兒,他們的幸福感不一定比因事故致殘的患者高很多。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是兩種關鍵機制在起作用。
一種被稱為“對比機制”,即在短時間內,大的幸福事件發(fā)生,會導致一些小事件失去驅動幸福的作用。
那些因事故給自己帶來了巨大不幸的人,以往小的不幸事件便無足輕重,而以往不引人注意的小幸福事件卻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幸福感,反過來降低了他們的總體不幸感。中大獎的彩民因中獎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幸福,但很快會覺得以往一些小的導致幸福的事件不再有特別意義,反過來降低了自己的總體快樂和幸福。
另一種我們稱為“習慣化機制”,是針對長時間而言,隨著重大幸福事件或不幸事件的遠去,中大獎后的激動心情或因事故致殘的劇烈痛苦和不幸會逐漸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大獎者會把中獎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看得習以為常,這些快樂漸漸不再強烈,對他們的日??鞓匪讲辉儆泻艽笥绊懀灰蚴鹿手職堈咭矔u漸把自己的不幸和痛苦看淡,這些不幸和痛苦不再強烈,對他們的日常不幸和痛苦水平不再有很大的影響。
當我們住進海濱別墅,每天對著大海看日出日落,這的確很幸福,但這些東西很快會讓我們習以為常,接踵而來的是我們不能習慣海風的潮濕和侵蝕,抱怨地段偏僻帶來購物和看病的不方便。
當我們在職場受到排擠跌落谷底,你會發(fā)現(xiàn)以前覺得害怕的事情也不過如此,并且還有新的喜悅發(fā)生,你會看清了誰是勢利眼和誰真正對你好,同事的一聲親切問候,也會讓你心中充滿感激。
(岑嶸/文,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