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斌
班主任是一門管理藝術(shù),工作千頭萬緒。當中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它是穩(wěn)定班級、形成良好班風的重要因素。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要卓有成效,僅僅依靠簡單的“嚴”和“愛”是不夠的,必須講究工作的藝術(shù)性和技巧性。
首先班主任要摸清后進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對癥下藥。后進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可以概括為5種:1、自尊心強,怕人家諷刺、挖苦;2、逆反心理嚴重,愛踏“禁區(qū)”;3、意志力薄弱,隱藏自卑感,自暴自棄;4、怕老師告狀,有抵觸心理;5、對集體不關(guān)心,對同學冷淡,對自己要求不嚴。針對后進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只有采取學生情感上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體會到下面的方法可謂行之有效。
一、激勵為主,做到三多三少,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也,嚴重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學生上進的力量源泉。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激勵原則為主,做到三多三少:“多一點表揚,多一點贊賞,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批評,少一點挖苦,少一點指責。”對他們要“常聆聽,常溝通,常激勵”,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讓他們保持強烈的上進心。相反,如果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他們就好喪失學習的信心,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關(guān)心學生的自尊,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當然,維護學生自尊不等于放任自流,而要以情理相融的方式,疏導的方法,在平等討論,正確引導的基礎(chǔ)上促使學生進步。
二、實行寬容原則,小錯適度容忍,強化學生自我教育意識
作為后進生,有著自制力缺乏、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品質(zhì)薄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思想反復性大,易犯同樣的錯誤。這時,批評后進生是免不了的。但如果班主任事無巨細,動輒批評教育,勢必搞得學生惶惶不可終日。時間長了,不僅讓學生感到班主任“啰啰嗦嗦”,產(chǎn)生厭煩情緒、抵觸情緒更讓學生感到一種威壓,對班主任形成一種“依賴”,學生沒有自我改進、提高的機會,久而久之就喪失了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能 動性。因此,班主任對于后進生一般非原則性的小錯,可實行“寬容原則”,給學生一個臺階下,點到為止。有時班主任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學生從教師的寬容中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愛護和人格的尊重,從而自我改進,不再重犯。這種“寬容”是一個從“接受育”到“自我教育”的過程,它雖表面上退一步,卻能達到進兩步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后進生一犯錯誤就批評教育,這無形中強化了他們的弱點,突出他們的短處,讓他們更加感到自己是“壞學生”,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情緒。所以,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把寬容和嚴格相輔相成,有時還能達到比嚴格更好效果。
三、講究批評技巧,對事不對人,少搞“全盤教育”,多做“個人談心”
班主任批評后進生要講究方式方法。批評的目的不在于打擊學生,而是使學生改變。因此,一般情況下應(yīng)對事不對人,少公開點名、“全盤教育”,多做個人談心,這樣能保留學生的自尊。班主任要重視個人談心的作用,這是轉(zhuǎn)化后進生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談話中注意把握:表揚的話不宜過頭,批評的話不宜過火,大道理不宜多說,諷刺挖苦的話切不可講,要以誠相待。把對學生的個人談話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使改正錯誤成為學生自覺自愿的行為。班主任和學生談話時,要講究語言技巧。學會使用幽默的語言和說“反話”。幽默的語言和“反話”,常常能緩和緊張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的羞恥感。很多班主任看到學生犯了錯誤,常常忍不住怒火,沖口而出一通“教育”,孰不知這種情緒化的“教育”,除了讓學生感“老師很生氣”以外,對學生實在沒有多大的作用。因此,在這種時刻,班主任一定要冷靜,話有百說,看采用哪種說法效果最好,最能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guān)心愛護,心服口服的聽從教誨。譬如, 有男同學不留神溜出一句臟話來,我馬上大聲說:“喂,朋友,你有幾天沒漱口了吧?嘴太臭,去洗手間漱漱口!”那位學生尷尬地走向洗手間,從那以后未聽見他再說過臟話。
四、建立平等師生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性
長期以來人們會認為,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應(yīng)該處處盡力盡為,以身作則,甚至事事為學生包辦。學生一般都被要求聽從老師的命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依賴性強,毫無主見,而且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長遠的人才觀來說,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一個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理逐漸成熟起來,會逐漸要求獨立自主,不希望別人過多地干預其學習、生活。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決定了班主任工作中,必須以學生為主,要相信他們,尊重他們。尤其是對待后進生,班主任要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子上,相互結(jié)成朋友般的、團結(jié)協(xié)作的關(guān)系。不要一味在學生面前逞強,讓學生感到老師也會“不知所措”,感到老師也需要幫助,他們自然會為老師分憂解愁。從而激發(fā)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掘他們自身的內(nèi)在潛能,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對他們早日成熟起來幫助很大。
講藝術(shù)、講技巧的轉(zhuǎn)化后進生方法,尤如“好雨知時節(jié)”“潤物細無聲”,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滲入學生的心田,學生“親其師”自然“信其道”。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講究轉(zhuǎn)化后進生工作的藝術(shù)性、技巧性,不僅轉(zhuǎn)化后進生卓有成效,而且班級管理也得心應(yīng)手,極大的調(diào)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無論是學習還是開展活動他們都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